2個兒媳都是獨生女,過年都要回娘家過,她和老伴這樣做

故事主人公:於秀芳 記錄人:優雅豆豆


「你這倆兒子有本事,找的兒媳婦個頂個優秀,還真巧了,倆兒子娶的都是獨生女,娘家事少,你這做婆婆的省心啊。」於秀芳的姐姐說。


小兒子婚禮辦完,姐妹們在於秀芳家閑聊,於秀芳臉上喜氣洋洋,上次這麼開心,還是兩年前大兒子結婚的時候。

(本文故事源於生活,請別過分解讀!今日頭條原創首發,抄襲必究)



於秀芳,年輕時聰明能幹,貌美如花,在廠里是一枝花。於秀芳老公是廠里技術員,大家叫他高工,貌不驚人,說話慢條斯理,臉上永遠掛着笑。


廠里老人問:「秀芳啊,廠里領導兒子一表人才,對你情有獨,你愣是不同意,為啥相中高工這個榆木疙瘩。」


於秀芳笑笑說:「榆木疙瘩沒花花腸子,懂得疼人。」


嗨,還別說,高工雖不善言辭,但知道疼老婆啊,並且教育出來的兩個兒子相當優秀。好脾氣的高工不打不罵,耐心教育孩子,受父親的影響,兩個兒子長成了兩枚小暖男。


大兒子考了醫學院,畢業留在省會三甲醫院,工作穩定,大兒媳是兒子的大學同學,在另外一家醫院上班。


第一次見大兒媳,於秀芳開心極了,帶着老公跑到商場,花了大幾百買了一件新衣服。老公說:「摳摳縮縮的老太婆,終於大方一回,看來還是兒媳婦好使。」


大兒媳的老家在一千多公里以外,並且兒媳還是獨生女,於秀芳一聽,說:「閨女,你跑這麼老遠,家裡人能同意嗎,爸媽肯定老心疼了。」


大兒媳說:「沒事,現在交通方便,每次放假我都會去陪她們。」


於秀芳的小兒子畢業跟大兒子在同一個城市,從事金融工作,對象老家也在外省,畢業留在城市,當了律師。無巧不成書,小兒媳也是獨生女。


四個孩子工作都優秀,這是讓於秀芳最開心的事,同一年給兩個兒子辦了婚禮,親戚朋友無比羨慕,於秀芳臉上自然有光。


可就在那一年的過年,於秀芳和老公生了一肚子火。


眼看過年了,兩個兒子帶著兒媳回來了,臘月二十六,一家人一起吃飯聊天,好不熱鬧。


突然,大兒子說:「媽,我們明天去岳父岳母家,今年過年就不在家裡過了。媳婦大半年沒回過家了,過年就一周假,回去陪陪老兩口。」


於秀芳夾菜的筷子突然停下了,肉從兩根筷子間掉了下來。於秀英的老公,瞪大兩隻眼睛看着大兒子,從未有過的嚴肅表情,讓大兒子大氣不敢出。小兒子欲言又止,低頭吃飯。


小兒媳說:「爸,媽,不好意思,我們今年也得回娘家,我今年就五月份回過一次家,趁着假期得回去看看。」


於秀芳臉上沒有了笑容,說了一聲哦,低頭只顧吃飯。於秀芳老公拿起酒杯一飲而盡,然後說:「行,在哪都一樣,該回去陪陪父母。」


第二天,於秀芳和老公買了一堆禮盒,讓兩個兒子帶走,臉上帶着微笑,看不出一絲難過和不舍。


送走兒子們,於秀芳趴在老公肩上哭了。老公拍拍她說:「別難過,孩子們周末不是經常回來看我們嗎?兒媳家遠,倆兒媳又是獨生女,必須要回去陪陪家人。等兒媳婦生孩子了,咱們去城市帶孩子,天天都跟孩子們在一起呢,不差這幾天。」


於秀芳哭了一會,擦乾眼淚說:「你說的對,兒子兒媳平時對我們都挺好,周末也經常回來看我們,兩個兒媳都是遠嫁,放假是該回去。只要孩子們過得好,就行。」


那年的年夜飯,沒有菜,老兩口下了兩碗餃子,兩個人碰了個杯,就算過年了。


後來的幾年,都是如此,雖然老兩口盡量去理解孩子們,但每年過年心裏都會有落差。


去年過年,於秀芳的姐姐打電話說:「今年孩子們是不是還不在家過年。」


於秀芳唉聲嘆氣地說:「年前回來一天,就都走了,回人家家了。」語氣中有點憂傷,又有點抱怨,更多的是無奈。


姐姐說:「不管他們,我們玩,今年我們一起出去旅遊吧,我們也學學年輕人瀟洒一下。你也別生氣,你的倆兒子隨了他們的爹,疼媳婦。你應該高興,他們小日子過的好,我們才能安心過我們的退休生活。」


於秀芳說:「行,聽你的,我們出去玩,散散心,咱們姐妹聚。」


第二天,老兩口鎖上門,帶上行李,開開心心地出發了。臨走前給兩個兒子發了信息:我們出去玩了,你們好好陪岳父岳母過年,帶我們問聲好。


兩代人,不同的觀念,不同的活法。作為長輩,理解孩子,支持孩子,自己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活得瀟洒。孩子們不受傳統觀念的束縛,活的自在。一家人都開心幸福,這就是天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