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的資產是我五倍,我的幸福感是他十倍

大學同學和我,畢業到現在24年,現在都到了職業生涯的末期。我們的道路不盡相同,生活也大相徑庭。今年暑假,邀請同學從深圳貴州遊玩,兩家人同吃同住一周,交流甚多。他的資產是我的五倍,但他和他妻子卻感慨,我比他們幸福太多。

一、兩個家庭的資產對比

積累資產對比

同學:

在老家重慶市主城區,有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價值150萬左右;在深圳龍華區,兩套房子,一套舊房80平方米,價值350萬左右,沒有貸款。一套新買來五年的,100平方米,500萬左右,貸款350萬,20年,月供1萬2。父母在重慶農村有二層民房一棟,有自留地3畝。手裡存款,80萬元,基金投資30萬。汽車是一輛比亞迪唐

我:

在省城貴陽有一套房,120平方米,價值110萬;在老家縣城,有一套商品房,100平方米,價值45萬;父親在縣城有自己的一套舊房90平方米,價值30萬;在老家農村有一套舊房,價值10萬。我餘存款60萬,銀行有商業貸款10萬,老家有自留承包地5畝。汽車是一輛價值先進C5

這樣,我們工作二十多年,他積累的財富大約是1000萬左右,而我只有200萬左右,他的資產是我的五倍。

二、兩個的家庭收入及負擔對比

同學:

現在還在公司上班,軟件開發技術崗,還在做代碼開發,今年月薪1萬6,朝九晚五。妻子做保險收入不固定,平均約6000元每月。深圳舊房出租月收入2000元左右,基金投資收益不高,前期虧損。這樣家庭月收入2萬2左右。

開支:房子月供1萬4;女兒上學及興趣班等月支出3000;老家父母生活費1000;家庭生活開支合計4000左右,月餘2000元。同學之前月薪二萬以上,但最近收入下降比較多,所以最近一兩年,基本沒有增加積蓄,偶爾要貼老本。

圖片來自網絡

我:

在老家開辦少年編程學校,運營自媒體,每天工作半天,還有閑暇給兒子所在中學當課外輔導員,每周上4小時公開課,偶然接小型網絡項目。月收入不固定,平均1萬2左右。妻子全職家庭主婦,無收入。父親幹部退休,月退休工資7000。兩個兒子,一個初中,月支出1000元,一個幼兒園,月支出600元。家庭生活支出4000元左右。

每個月扣除支出,老婆固定存4000元。父親退休工資月餘6000存。

三、兩個家庭生活狀態對比

同學:

一個女兒,上初中,之前在私立學校,因為最近收入下降,壓力太大,退回公立學校。上舞蹈、鋼琴興趣學校。同學在華為時,妻子不上班。最近幾年妻子做保險,要上班,基本都是朝九晚五,工作日基本沒有時間。周末偶爾帶孩子在深圳周邊公園遊玩。假期偶爾到外地出遊,春節都開車回重慶老家,陪父母過節,但基本上只能在家裡呆4到5天。

原生家庭,同學上面有兩個姐姐,生活條件一般,但不需要經濟接濟。父母70多歲,在重慶老家農村,生活自理,沒有固定收入,還能做一般生產勞動,自食其力,同學給的生活費,基本花不到。偶爾接父母到深圳生活,但老人過不慣,同學自大學畢業工作後,父母基本照顧不到,幸虧身體都還好。

圖片來自網絡

我:

兩個兒子,大兒子上縣城初中,除了早餐錢,零花錢,其它開支不多。平常跟我學習編程,不上興趣班。小兒子上幼兒園,每學期3000元,基本生活開支不多。老婆沒有收入,專職帶娃和照顧家庭,平常娛樂打麻將。母親過世兩年,父親80歲,能生活自理。

我畢業後,一半的時間是自主創業,有8年在北京、武漢、深圳。但妻子一直在家照顧孩子父母。2019年後回鄉,基本在父母身邊養老。

我工作相對輕鬆,編程學校如果開班,周六、周日上8小時課,其它時間基本上空閑。義務給大兒子的中學當信息公開課輔導員,每周上兩天共4小時公開課。晚上空閑時間運營自媒體,讀書寫作。

家庭幾乎每周末都出遊或者回老家體驗勞動。每個假期都帶孩子、老人出遊。

四、我和同學不同的職業經歷

我和同學99年畢業於985大學,室友,也是摯友。我大學畢業直接就業,同學讀了三年研究生後到北京工作。我們都是從事軟件開發。我們雖為摯友,但性格不同,我只要有機會,就自主創業,愛折騰但不成功。同學非常穩健,一直安心給公司打工,收入穩定。

圖片來自網絡

我二十年的工作期間,有一半是自己開公司創業,曾經因為創業損失數十萬元。在北京呆三年、武漢三年、長沙三年,月薪2萬左右。

同學在北京四年,後來到深圳華為10年,主要財富都是在華為積累的,16年從華為離職,退股和補貼拿到85萬。後來一直在深圳各種小公司做技術崗。

五、兩個家庭幸福感的對比

今年八月,我特意邀約了同學來貴州,我們兩家人在貴州遊玩了7天時間,幾乎走遍了貴州的旅遊點,孩子們也成了好朋友。我和同學做了很深入的交流,大家總結了這麼多年來的工作、家庭,也談到了未來的養老。雖然他的財富是我的五倍,但我的家庭生活基本上已經進入「養老」模式,而同學還需要努力堅持十多年。這顯得有點不可思議。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在一些問題上,認識還是有區別的。比如同學一直認為,深圳這樣的大都市,教育資源,社會環境還是要比小縣城要優越很多,這些對孩子未來的影響很大。他妻子更是強調這種差距,並且非常反對他回重慶養老,他們必須在深圳紮根下去。而我認為,孩子的學習和未來,更多的是他們自己的天賦決定的。信息時代,這種區域差距,並不會在孩子的教育上有多大的區別。事實上,我的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要輕鬆快樂很多。我大兒子和他女兒都是讀初二,我兒子成績很好,但我認為不重要。他女兒文化課成績很一般,但喜歡跳舞,鋼琴也很不錯。

但是,他也很矛盾,他也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他最近幾年的就業已經很困難,雖然有華為的光環,但年紀畢竟在這裡了。因為每個月1萬4的房貸壓力,還要還15年,所以他的奮鬥還不能停止,這種奮鬥還是被動的,他根本沒有機會去考慮創業或者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業。

還有在對父母的問題上,我們也有很大的區別。我和他的原生家庭條件都不好,讀書基本上都是靠父母供上來的。但是,這麼多年,我的收入雖然不高,但基本上帶着父母到了全國很多地方,比如北京、上海海南西安昆明等等。父母基本上對生活很滿意,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但是同學這麼多年,父母只有幾次隨他到深圳生活了幾個月,因為他在華為的工作非常緊張,他除了每個月給老人一兩千生活費,每年春節回來陪他們幾天,其它時候幾乎不在父母身邊。現在父母已經70多歲,雖然身體還能在農村自食其力,但風險已經很大,他暫時也找不到解決方案。

六、面對未來

前幾天同學又打電話給我,因為又失業了,前面的小公司支撐不下去,離職了,還差他兩個月的工資。這兩個月,貼老本還房貸了,問我給他建議。我告訴他,你不行把重慶的那套房子處理了,沒必要活得這麼累,但是他又願意。他說以後回重慶還有個歇腳的地方。

其實他也有自己的夢想,他說自己給別人打工這麼多年,很想出來自己做點喜歡的事,甚至嘗試去創業。但他又不敢冒任何風險。

我已經很多次勸他,沒必要這麼累,你多一套房子對未來沒多大影響,但對現在的生活影響很大,奔五的人了,不要那麼大的壓力。但他又不能接受,我無話可說。和他不一樣,我現在很自由的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甚至有時間主動給兒子學校當校外輔導員,教他們信息課。因為做老師曾經是我的夢想。

所以,財富對人來說,未必是幸福,更多的時候,是包袱。

我的財富只有他的五分之一,但無論是對父母,對家庭,對未來,還是對自己,我覺得自己比他幸福很多。

你們同意我的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