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無非悲喜自渡

聽過一句話:「匹配是生活的最佳狀態。」

很多事情都是如此,真正的歡愉,來自實力與機遇匹配、思維與實際貼合、彼此感情的契合。

01

實力配上機遇,才能成功

很多時候,有些人總將自己的失敗,歸結到時運不濟,殊不知機遇和運氣的背後,拼的是與之對等的實力。

出演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之前,魏敏芝還是個什麼都不懂的農村娃。

憑藉與電影角色貼合的特質,她成功出演張藝謀導演的作品。這段經歷改變了她,一個「導演夢」被種在心房。

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她轉到石家莊的中學學習,爭分奪秒地汲取知識,反覆練習普通話,但第一次藝考還是失利了。可她沒有放棄,繼續補充自己文化上的不足,白天練,晚上學。熄燈了就在被窩裡複習,為此,用壞了3個手電筒。終於以超出藝考200分的成績,被西安的一所大學錄取。

大學裏她也沒鬆懈,一直傾盡全力去學習新知識。她的努力被美國楊百翰大學教授陳爾剛看到,主動幫她申請留學資格,前提是她要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語。

但那時,魏敏芝的英語水平並不高。為了追夢,她用2年時間努力學習英語,成功走進了楊百翰大學。在那裡,她主持音樂會、3天看完400多頁的英語劇本、編導專業的各類工作更是信手拈來……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導演夢。

很多人說魏敏芝是幸運的,但其實,這份幸運背後,是她不斷努力,增強自己的實力才獲得的。

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曾說:

「一個人的財富基本盤,有兩個組成部分。第一,你自己的本事;第二,你和其他人連接的本事,而後者是前者的放大器。」

你若不夠強大,即便機遇來了,也只能仰望,終究與其失之交臂。

當能力與夢想有差距時,要不斷提升和打磨自己。

強大的實力,是與機遇平等對話的資本,更是成功的保障。

02

思維緊隨實際,才能突破

生活中,很多人明明很努力,到頭來卻一無所獲,因為他們將思維困在了自己的小世界裏,沒有與現實接軌。

任何事情想要成功,需要的不僅是努力,思維還要滿足實際的需要。

100多年前,「新生嬰兒死亡率高」是個世界性的難題,學者們向著一個通道發力,開展了無數研究,始終不得其法。

一個偶然的機會,婦產科醫生斯蒂芬·塔尼看到小雞孵化器,就突發奇想,這種技術能不能改進一下運用到新生嬰兒身上。

經過不斷拆解、試驗,他藉助孵化器的原理,創新研發了嬰兒恆溫箱。這一發明在歐美國家普及,大幅度降低了新生嬰兒死亡率。

印度洋海嘯發生後,國際救助組織向印尼捐贈了8台嬰兒恆溫箱,幫助其渡過難關。然而,3年後,8台恆溫箱先後出現故障,但因零件並不常見,修復技術複雜,導致設備修復困難,這8台設備便被閑置了。

斯蒂芬·塔尼得知後,便開始着手研究不受技術和零件所約束的恆溫箱。

他嘗試很多,都沒有進展,就在此時,他觀察到汽車已經在全世界流通,是非常普遍的物品。於是,他轉變思維,將研發與當地實際相對接,將恆溫箱部件換成隨處可見的汽車零部件,設計出了一款新的嬰兒恆溫箱,也就是後來說的「育嬰器」。

改進後,只要有汽車修配廠的地方,「育嬰器」就能維修和製作。

從嬰兒恆溫箱到育嬰器,斯蒂芬·塔尼不斷從實際出發,突破思維界限,最終,為世界新生兒帶來了福祉。

適時地轉換視角,把思維調整到與實際合拍的模式,才能讓人生充滿無限可能。

03

彼此情感同頻,才能長久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相處狀態,就是情感同頻。

愛人之間更是如此,只有彼此契合,才能夠長長久久地生活在一起。

作家蕭乾和妻子文潔若,因翻譯工作結緣。

生活中,順境、逆境皆有之,無論何時,他們始終在情感上同頻共振、相濡以沫,日子過得很開心。

文潔若從工作單位退休那一年,蕭乾已年滿80歲。她想要翻譯被稱為「天書」的《尤利西斯》。

蕭乾心疼妻子獨自翻譯太辛苦,主動上前幫忙。二人每天5點起床,從書籍中找注釋、翻靈感,一堅持就是5年。

工作雖辛苦,他們總能在互相鼓勵中找到快感,在收穫成果中自得其樂。

蕭乾去世後,文潔若把他年輕時的照片擺在客廳,獨自翻譯書籍的時候,照片里的蕭乾微笑地注視着她,繼續給她以愛的滋養,讓獨居的文潔若並不感到孤獨。

網易雲有一句熱評:「兩個契合的靈魂,永遠會勝過所謂的距離和時效性。」

人與人之間,相逢不難,難的是三觀契合。這種情感上的共鳴與匹配,讓兩個人在思想上即使有分歧,也能很好的解決問題。

情感上多一分契合,現實中就會少一分摩擦。

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將情感同頻到彼此,關係才能走得更遠。

結語

法國作家加繆說:「我希望碰到人生難關的時候,自己可以是他的對手。」

機遇面前人人平等,唯有實力相當才能跳出重圍。

打開思維的窗,緊貼實際的路,才能找到破題之道。

契合的情感,能造就兩顆幸福的心,關係也更長久。

點個「再看」,願你在歲月靜好中,匹配一切美好,活出想要的模樣。


作者簡介:錦清洛,唯願洗盡鉛華,歸來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