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意味着什麼?

死,意味着什麼?


小時侯,村裡沒有什麼娛樂,每當紅白事,可謂「萬人」空巷,圍觀者甚眾。很小的時候,就跟小夥伴們在大街上跑,早早熟悉了葬禮的程序與禮節。對小時侯的自己來說,葬禮好像一個團隊的活動,各司其職,進入角色,把程序走完,OK啦。偶爾聽大人們議論一些特殊的葬禮,比如38多歲、4個未成年孩子的媽媽上吊自殺了,比如一對老年夫婦相差4個小時咽氣啦,兩口棺材一起出殯,等等,因為年幼無知,沒有切身體會,只聽故事而已。

我父親是他兄弟姊妹中最小的一個,我也是兄弟姊妹中最小的,出生以前,爺爺、奶奶都過世了。姥姥也走了,只有姥爺。有一年,還沒有上小學,媽媽離開了一些日子,我就天天跟着姐姐,聽說是姥爺病了。姥爺葬禮那天,大人帶着我去參加,沒有別的印象,只記得媽媽穿了一身孝服,又是好久不見媽媽,對於去世的姥爺倒沒有什麼感覺。

父親去世的時候,我十三歲。查出癌症後半年就走了。當時在上初中,知道父親的身體越來越差,越來越瘦,家人們暗自準備父親的壽衣和葬禮。自幼記得父親非常嚴厲,脾氣比較大,時常帶着父親的威嚴,沒有感覺多親。再加上本人情商比較低,對於父親去世,當時並沒有感到太大的震撼。

秋天,收紅薯的時候,媽媽讓我挖一個紅薯窖,當時身材正適合挖這個,哥哥姐姐們需要到田裡。叔叔來家裡看了看,說挖得差不多了。我心裏並不服氣,心想,等爸爸回來,看看是不是合適。突然意識到,他永遠不會回來了。心裏的失落、無依無靠、無助等等,一起湧上來,但什麼也沒有說,只強忍着淚水,默默地挖土。

年齡漸長,經歷的葬禮越來越多,有壽終正寢的老人,有猝死的中年人,有先天心臟病夭折的青少年。尤其看到白髮人送黑髮人,不自覺地跟着心痛。一別即是永別。陰陽從此兩隔,無法再說笑、爭吵,去世的人只無聲地任憑人們擺布、評論。

忽然覺得,人都走了以後,會在某個地方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