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日常生活
今天打的,遇到一位非常健談的司機大姐。
我上車後習慣性地問了一句:「大姐,現在的士師傅收入怎樣?」沒想到這位大姐滔滔不絕地嘮起嗑來。
「還可以吧,一個月六、七千元,運氣好的話可以再多點。我前天拉了個客人到漳州,那天賺了三百多。」大姐有點得意。
「就是蠻辛苦,不能休息,也不能生病,一個月要做滿30天。我是白天班,我老公是夜班,我老公會比我多賺一點點。」
「我們向公司包了這輛車。向公司包車費用每天會少一點,私人的車一天要貴十幾塊。」
」廈門開的士的許多是河南人,但我們是安徽蕪湖的,01年就來廈門了。開始兩人在工廠幹活,收入少。要是一來就開的士就好了。」大姐有點遺憾。
「我大舅在廈門工作,我們就來廈門了。我們已有五家親戚在廈門工作了。」
「親戚家都買了房。我們家前年也在海滄買了一套房,九十九平方,二房一廳,剛好夠住。當時一萬五千多,現在已經三萬多了。」大姐有點自豪。
「賺了二百萬?沒用的,我們是自己住,再貴也沒用。我們親戚家都有房子了,我們也去買了一套。島內買不起,就到海滄。」
「要是知道廈門房子會漲這麼多,就是把老家房子賣掉,也要趕緊在廈門買房子啊。」大姐有點後悔。
「你說我們一年收入二十萬?還差點吧。還是不夠用。房子有貸款,家裡有兩個兒子讀書。到處都要用錢。」
「我們都不敢給孩子補習,補習費太貴了,根本付不起。不過老師說,上課注意聽就可以了。大兒子現在到初二了,懂點事了,成績還不錯。」
「廈門戶口?我們還在老家。我們家在鎮上,聽說會拆遷,有補償款的。小孩有書讀,不急着轉來。」大姐有點期盼。
「我婆婆老是叫我們回去,我老公老二,她跟着老大在老家。老家一年還會發給我們一家幾千元錢,都給老大了,我們都沒要。」
「現在回老家已經不可能了,已經習慣在廈門生活了。」大姐非常篤定。
從婦幼保健院到武夷工貿,短短的十五分鐘,聽了的士大姐的喜樂酸甜,心中微起漣漪:和大姐同屬平民階層的我們,不都是象這位大姐一樣正在經歷着生活的一點一滴嗎?
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