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在婚姻關係中,要有一顆感恩與知足的心

婚姻是一個人一生中的大事,當我們選擇走進一段婚姻關係的時候,婚姻伴侶身上一定有值得我們欣賞的地方。

可隨着婚姻生活的展開,夫妻之間在日常相處時,也很容易產生分歧與矛盾,在不滿情緒的加持下,夫妻兩人很容易會忘掉彼此的好,進而對這段婚姻關係產生失望心理,進而想要逃離這段婚姻。

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忘記初心的標點,每一對夫妻在牽手的那一刻,他們腦中所想的,都會是與對方白頭偕老,而不是想要與對方分開。

正如作家張愛玲所說,一對情侶能夠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 恰巧遇見,這是一種難得的緣分。

正因如此,身處於婚姻關係中的人,應該對婚姻伴侶有一顆感恩的心,對於婚姻生活懂得知足,唯有如此,他們才能將婚姻生活經營得幸福美滿。

在作家福樓拜的小說《包法利夫人》中,女主人公艾瑪的婚姻生活之所以不幸,便是由於她太過追求不切實際的愛情,以及物質上的享受,對於婚姻缺乏一顆感恩與知足的心。

對於丈夫的忠實體貼,艾瑪不認為這是一種值得珍惜的品格,反而她覺得丈夫像是「清晨的街道一樣平凡」,不懂得浪漫與情趣,而丈夫微薄的收入,更是無法滿足艾瑪對於奢華生活的需求,於是,艾瑪選擇在婚姻之外尋找愛情,並不惜用借債的方式,來滿足自己對於物質的需求,並最終將自己的人生推向到了一個悲劇的結局。

《包法利夫人》這部小說帶給我們的啟示是,在婚姻生活里,要有一顆感恩與知足的心,方能獲得幸福。

一,懂得感恩的人,能與婚姻伴侶相處融洽。

在茫茫人海之中,兩個原本不會有交集的人,能夠偶然相遇,並有幸成為一對夫妻,這本就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

當我們選擇與一個人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時,對方的身上,一定有讓我們欣賞的閃光點,對方願意接納我們,並與我們共同生活,這同樣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

能夠在婚姻生活中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的人,也就不會對伴侶感覺到厭惡或不滿,從而更加珍惜這段婚姻。

在《包法利夫人》這部小說中,假若艾瑪對婚姻有一顆感恩的人,懂得珍惜丈夫身上的優點,或許她的人生之路會走得更加順暢。

二,知足的人,才能適應平淡的婚姻生活。

婚姻生活的常態,是充斥着柴米油鹽的瑣碎日常生活,沒有人的婚姻生活會是永恆的鮮花與浪漫。

若想將婚姻生活經營得幸福,便要懂得知足的道理,要學會適應平淡的婚姻生活,而不應該追求奢華的不切實際的生活。

艾瑪的丈夫包法利先生,雖然收入不高,但滿足一家人基本的生活需求,這卻是沒問題的,可艾瑪想要的,卻是一種奢華的生活。

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慾望,艾瑪不惜用提前消費的方式,讓自己欠下了很多債務,最終使得自己的人生陷入到一個悲劇的結局。

在我看來,假若艾瑪懂得知足,能夠適應平淡的生活,或許她的婚姻會更加幸福。

三,若想婚姻生活幸福,便要懂得忠誠於婚姻。

也正是由於艾瑪不滿足於平淡的婚姻生活,她覺得在婚姻生活里找不到愛,於是,她便選擇去婚姻之外尋找愛情,最終犯下了背叛婚姻的錯誤。

可來自於婚姻之外的愛情,是無法給予人安全感的,艾瑪本以為來自婚姻之外的愛情,既能給她幸福感,又能帶給她滿足感,可當她真正陷入困境的時候,她的所謂情人,卻都不願伸手給予她幫助。

直到此時,艾瑪才認清她一直所追求的奢華生活,與物質上的享受,不過只是過眼煙雲,根本是不切實際的。

艾瑪在心灰意冷之下,最終選擇了親手結束自己的生命。

《包法利夫人》這部小說告訴我們,一個懂得感恩與知足的人,才能在婚姻生活里獲得幸福。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永遠都會欣賞他的婚姻伴侶,不會輕視他的伴侶,從而犯下背叛婚姻的錯誤,一個懂得知足的人,也會在婚姻生活里懂得滿足,進而更加懂得珍惜婚姻。

一對夫妻能夠於萬千人之中相遇,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而夫妻兩人能夠攜手相伴、久處不厭的方法,則在於他們懂得在婚姻生活里知足。

在婚姻生活中,一個有知足與感恩之心的人,才能獲得幸福的生活。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