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插圖:喵喵夏,講述:錢媛,女
01
32歲的錢媛從來不覺得婚姻是自己的人生剛需。
搞錢才是。
自由才是。
所以,對工作,她永遠不含糊,一步一個腳印地從乙方小白做到甲方爸爸。
財務自由的同時,其實感情才自由。
一路從南方小鎮打拚到北京,她一直獨立且優秀。
先後談過幾場戀愛,雖然剛開始也都新鮮與心動,但也僅此而已。
從最初的自我介紹開始,工作上的瑣碎,共同朋友的新聞,哪家餐廳不錯一起去吃,電影一起看……
話題永遠如此,多談幾個便覺得所有戀愛都只是跟不同的人做同樣的事,於是意興闌珊,毫無快感。
遠不及拚命工作,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賬戶存款迭加,以及和閨蜜喝最沖的酒,聊最透的天盡興。
再看身邊那些在婚姻、雞娃、婆媳關係中熬得灰頭土臉的同事朋友,她覺得這輩子,自己和某男要是沒什麼深仇大恨,就別結婚了。
更何況,父母開明,知道優秀如她,會安置好自己的人生。
女兒開心就好。
02
當然,錢媛除了有兩個過命的閨蜜,永遠不必擔心上醫院沒人陪,電話沒人接的那種。
還有一個碩果僅存的藍顏知己李卓航,潮汕人,民企新能源項目經理。
兩人是舊同事,也算是一路見證了彼此的成長和蛻變。
友達以上,戀人未滿,可以開尺度很大的玩笑,也可以在彼此情緒低落時,提供最真誠的耳朵,並適當給出建議。
就連兩個眼光於頂的閨蜜都偶爾勸錢媛:「收了他吧,哪哪兒都不差,萬一被別人截胡了呢?」
錢媛很不屑:「別說結婚了,跟他同居我都捨不得。這年頭,找個床伴容易,但找一個聊得來,還不胡思亂想的知己,太難了,必須像保護翠湖國家濕地公園一樣保護彼此的關係。」
有時,李卓航也會跟錢媛開玩笑:「要是到了80歲,我未婚,你未嫁,咱倆就白頭偕老唄。」
錢媛大笑:「行,少年、中年夫妻咱就別做了,事太多,咱要做就做直接給對方養老送終的人,多好。」
兩人的小區隔着三條街,彼此都把自己的房門密碼託付給了對方,萬一有事發生,保證對方可以第一時間打開自己的房門。
03
對自己這樣的生活方式,錢媛不知道有多愜意。
尤其是看着兩個已婚閨蜜,在柴米油鹽雞娃婆媳等等錯綜複雜的關係里纏鬥時,錢媛越發覺得自己是對的。
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兩個閨蜜會突然造訪,躺在她那張意大利進口皮沙發上回血,攆都攆不走。
看着錢媛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各種閒情逸緻,對學區房、新概念英語、海淀媽媽完全不知情,倆閨蜜多次追問她:「當初我結婚,你為什麼不攔着?見死不救是不是?」
作為懲罰,她倆輪番支使錢媛:「給我倒杯紅酒。」「給我削個芒果,切成小塊的那種。」
兩人都超級喜歡錢媛家那個超大的投影儀,每次不管白天晚上來,都把自動窗帘拉上,然後,什麼片子老看什麼,而且,不出意外地看到十分鐘,一準呼呼大睡,感覺她們就像八百輩子沒睡過覺一樣。
最最心塞的是,她們仨每年都要出去旅行一次。
但自從閨蜜們有了娃,不管上哪兒旅遊,其實就是換個地方找個帶超大泳池的酒店。
這樣,她們就可以把娃往泳池裡一丟,然後在躺椅上一躺就是一個假期。
眼見着錢媛跟她們聊也聊不到一起去,玩也玩不到一起去,她說要不咱們絕交吧。
倆閨蜜死皮賴臉:「你家是我倆人生的最後一片凈土,你就是把我們老公給綠了,我們也不可能跟你絕交。」
以前,她倆是錢媛的人間解語花。
現在她倆朝損友的方向越走越遠,一騎絕塵。
04
2020年3月,北京出現疫情時,閨蜜A因為跟一個確診陽性同乘過一部電梯被隔離。
她被救護車一路呼嘯着送到酒店,隔離第一天,閨蜜打電話給錢媛,號啕大哭。
錢媛各種安慰:「哎呀,沒事的,你福大命大,病毒一般不敢近你的身」「不用擔心孩子,你不在家,你老公和婆婆也會把孩子照顧得很好……」
誰知,閨蜜A打斷她:「你知道嗎?這是我生娃兩年來,第一次從晚六點睡到早晨六點,不用做家務遛娃,不用想早中晚做什麼飯,我感覺渾身上下每個關節都散發著自由的喜悅……你懂不懂這種喜極而泣、恍如隔世的感覺?」
可是,三天過去後,閨蜜再來電話時,畫風突變,想娃想家,覺得沒了自己的家,肯定方寸大亂,老公不過是報喜不報憂,怕她擔心……
大把自由時間在手,突然睡也睡不着,現成的飯菜也吃不香。
錢媛各種安撫,但越勸對方越來勁。
最終,錢媛耐心透支,開始了日常對閨蜜的炮轟模式:「我懶得再勸你,你根本不是來聽勸的。你們這些結了婚的女人啊,就是自相矛盾,表裡難一、畫地為牢、自投羅網。」
閨蜜被罵得極其舒坦:「錢媛,你說得太對了。我也是被隔離才發現其實家庭與婚姻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結了婚、生了娃的人,多多少少都是受虐狂。當然了,像你這種沒經歷過的人,理解不了。」
這話,是實話。
錢媛是不理解,但也不想理解。
好好的人生,簡單點,瀟洒點,活在當下,好好愛自己,不香嗎?
05
然而,2022年4月28日,錢媛所在的小區在夜半時分被劃為中高風險地區。
等她一覺醒來,才發現自己連下樓的資格都被取消了。
錢媛一點沒慌,先是打電話跟公司請假,然後@小區物業經理,詢問物資供應情況。
當發現物業人員從昨晚開始一直忙着配合防疫封控,根本沒顧得上保供的問題時,她迅速給李卓航打電話,讓他照被隔離21天準備物資,火速送過來。
一小時後,李卓航將整整四大袋子物資送到小區門口,物業經理親自對接並給送上了樓。
打開購物袋,錢媛簡直想送上自己的膝蓋。
魚肉海鮮水果薯片瓜子魷魚絲,居然還有錢媛最愛的海底撈火鍋底料以及牛羊肉片……
而且,其中一個袋子里全是書,是李卓航從自家書架上臨時抽調的,並微信她:「這是我平時枕邊常翻的幾本,希望能陪你打發一下時間。無聊時隨時找我,二十四小時為您提供管家式服務!」
物資與精神食糧都備齊了,錢媛開始享受自己的隔離時光。
每天做做飯,看看書,追追劇,做做瑜伽,偶爾在線上處理一下工作,一天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
兩個閨蜜每天都會給錢媛打電話,向她科普各種菜式的做法,為了給她解悶,分別讓自己的娃在視頻里給她展示才藝。
錢媛跟她們說自己一點不悶,就當是在深山裡清修,閨蜜說她死鴨子嘴硬。
然後,掛斷電話,繼續給她推各種食譜、段子。
06
與之相比,錢媛倒覺得李卓航更懂她。
他會在每天九點,準時給她發微信,跟她聊聊劇,說說當天看的書。
他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遇到書中經典橋段就會抄下來,彷彿將一本書都據為了己有。
而錢媛呢,受他的影響,從前喜歡在書中畫段落,現在,有了時間,也試着去做摘抄,用家裡那些見到好看就買回來的筆記本。
每晚,兩人閑聊幾句各自的生活狀況之餘,就像對彩票一樣,給對方分享自己在同一本書里所做的摘抄。
很多時候,他們摘抄的段落是重合的,於是,兩人就隔着屏幕,一起朗誦。
都說閱讀是一場精神上的越獄,有了李卓航給的這些書,錢媛確實一點不焦慮,人被困在家中,但思想卻山高水長。
07
而此時,隨着隔離期限的加長,個別家庭物資開始短缺,有些人的心態已經崩壞。
小區群里或核酸檢測時,經常鄰居之間,一言不合就吵了起來。
也有人開始各種聲討物業服務不到位的。
甚至有人乘着夜色想要跑出隔離區,結果被警察帶走的。
外面雞飛狗跳,錢媛關起門來,自成一片寧靜祥和。
封控第八天,錢媛聽到有人敲門,是隔壁的奶奶。
錢媛搬到這裡3年,從沒跟對門的爺爺奶奶說過話。
據說,這對爺爺奶奶都是大學教授,子女在國外。
他們為人處事清簡清高而清冷,不給別人添麻煩,也不麻煩別人。
錢媛跟他們偶爾在電梯或家門口遇到,他們從不會像一般老人那樣非常社牛的拉呱,只是似是而非地點下頭,從不說話。
他們與所有人都保持着一份距離,兩個人活成一個小世界。
令錢媛沒想到的是,這個高冷奶奶第一次來敲自己的門,居然是卑微的求助。
「小區的保供只有蔬菜和雞蛋,我是可以的,但老伴兒已經三天沒吃肉了……不知道可不可跟你借點肉,哪怕給他包幾顆餛飩也好。」
說到這裡,奶奶的臉漲得通紅。
平時那麼優雅從容的一個人,此時手足無措得像個孩子。
錢媛反應過來後,迅速回答:「有的,有的,您稍等。」
於是,奔回家裡,從冰箱里拿出一盒牛肉片、一盒羊肉片,一塊豬裡脊,一盒蝦仁。
奶奶千恩萬謝,極不好意思地從兜里拿出錢想給錢媛。
錢媛誠懇推辭:「我就一個人,吃得少,囤得多,您這是在幫我的忙。」
奶奶說了好多句謝謝後,進了家門。
08
晚上,奶奶又來敲門,帶着爺爺一起。
雖然只是對門的距離,兩人還是像平時那樣,穿得整潔而正式。
他們給錢媛帶來一份蔥爆羊肉片、一個蝦仁紫菜蛋湯,裝在極其講究的餐盤裡,熱氣騰騰的。
在那樣疫情籠罩的日子裏,這樣的人間煙火氣格外溫暖。
奶奶說:「這些都是我老伴兒做的,他愛吃,也會做,做了一輩子飯的人,今天居然還有點小緊張,你嘗嘗。其實,這就是借花獻佛,而且借的還是你的花。」
錢媛謝過奶奶,奶奶說:「老伴兒讓你嘗嘗他的手藝,如果覺得還可以,疫情結束了,希望你能賞臉來家裡吃個飯。」
錢媛爽快地答應了:「嗯,這菜聞起來就香。」
爺爺附和:「謝謝你,姑娘。讓你見笑了,八十多歲的老人家,居然要出門跟人討肉吃……」
客氣了一番,奶奶問錢媛是怎麼搞到物資的?
錢媛就把疫情封控剛開始,自己讓李卓航給搶購的事情說了一下。
奶奶於是發出邀請:「那疫情結束了,請你和這位朋友一起來家裡吃飯。你們可能不了解,我老伴正宗的無肉不歡,你們給的東西對他來說真是救命之恩。所以,別推辭。」
錢媛沒推辭。
她喜歡這對老夫妻骨子裡散發的那份優雅,她也知道,如果不去吃這頓飯,不讓他們還這份人情,他們真的會不安。
09
那晚,錢媛吃了自隔離以來,真正令人感到治癒的飯菜。
不過是普普通通的蔥爆羊肉,可是,肉嫩得恰到好處,蔥香更是炒到剛剛好,平時很少吃蔥的錢媛居然愛上了那味道,甚至覺得蔥絲比羊肉還好吃。
而那款蝦仁紫菜湯,蝦仁完全就是自己手打出來的,Q彈到令人捨不得下咽。
那頓飯,錢媛吃得極慢。
後來,居然吃到淚流滿面。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她想像不出,是怎樣年深日久的愛與心疼,讓那麼清高傲骨的奶奶放下尊嚴,來為老伴兒討一點肉糜。
或許,這些爺爺親手做的餐食里有答案。
雖是普通的家常菜,難得的是,至少已經金婚的老爺爺,日日細心料理兩人的一餐一食。
為一個人,做一頓飯不難,難的,寶貴的,是給她做一輩子的飯。
這大概就是最極致的浪漫吧。
就在那一刻,錢媛突然想結婚了。
她當然依然確信自己一個人也能過得很好。
可是,她也覺得,多一個伴,多一份如老奶奶這般,疫情封城,放下所有臉面,只為老伴兒討得一點肉糜的謙卑之愛,不也很好嗎?
就像閨蜜在隔離第三天時,開始思念雞飛狗跳的家庭生活,錢媛曾經有多不屑,如今就有多理解:那是生活的另一種面貌,凝結在唇槍舌戰里的唇齒相依。
而家的煙火無疑是對世道狼煙的稀釋和屏蔽。
10
就像此刻,她面對眼前的兩道小菜,筷頭頓住,有幾分捨不得吃完。
很想分享給另外一個人,讓那個人也嘗到這人間至味。
而這個人,浮現在她腦海里的樣子,是李卓航。
事實上,走南闖北的他們,什麼沒吃過呢?
但這種惦記,這種藏在一道家常菜里的繾綣,是陌生的,溫柔的。
於是,錢媛給李卓航打了視頻電話。
講了隔壁奶奶的「乞討」,講了他們的邀請,也詳細彙報了眼前這兩道菜的滋味……
李卓航說:「真是被你說餓了。要不是疫情,我立刻馬上打車去虎口奪食,實在想像不出爺爺做的菜到底有多好吃,讓你這麼不吝讚美。你的嘴有多刁,我是知道的。」
錢媛說:「李卓航,隔離結束了,我們結婚吧。」
而李卓航不愧是這世界上最懂她的人,他只愣了半秒,迅速回答:「嗯,好,看來我也該好好學幾樣拿手菜了,那種等我年長以後,讓年輕人吃一次,就突然想結婚的菜。」
然後,兩人哈哈大笑。
11
那晚,他們聊到很晚。
這次不是在聊讀到的書,而是討論了一下最近的菜價。
還有婚禮到底照不照婚紗照,要不要擺酒席。
以及,萬一他們結婚了,吵架了,若是一三五吵,那就李卓航先道歉;若是二四六吵,那就錢媛主動和好。
而周日這天要是吵了,就冷戰一下吧,總是床頭吵完床尾和也沒什麼意思。
他們甚至在關於生男孩還是女孩的問題上,討論了很久,最終誰也沒能說服誰,然後彼此會心一笑:「那就等着拆盲盒吧。」
錢媛問李卓航:「突然被求婚,什麼感覺?」
李卓航說:「其實,本來做好了當一輩子朋友的準備,可是,當你說到隔壁奶奶來討肉的那一刻,我差點就想問你願不願意跟我嘗試過一下那種白頭偕老的生活。」
錢媛感慨:「李卓航,我真是捨不得把你變成丈夫。但我相信,就算我們有一天在婚姻里相處得不愉快,不幸福,我們也是率先鼓勵對方離開的人。」
李卓航說:「是的。」
然後,他們就那樣開着視頻,直到彼此困了、睡了……
12
接下來的日子,李卓航負責在外面張羅婚禮。
錢媛則負責通知為數不多的親朋好友,她要結婚啦!
所有人,幾乎都驚掉了下巴。
閨蜜問她:「太草率了,你一定是被隔離傻了,再三思一下吧。」
錢媛說:「不考慮了。我的人生,三思後行的時候太多了,這一次,我想草率一下。」
13
2022年5月19日,錢媛的小區終於解除了隔離。
第二天,恰巧也是5月20日,兩人去領了結婚證。
晚上,請了為數不多的親朋在酒店吃了團圓飯。
說是團圓飯,其實也是答疑宴暨婚宴。
錢媛給大家讀了一段自己的讀書筆記,來自於作家亦舒:「當我死的時候,我希望丈夫子女都在身邊。我希望有人爭我的遺產,我希望我的芝麻綠豆大小的寶石戒指,都有孫女愛不釋手,號稱是祖母留給她的。我希望孫兒在結婚時和我商量,我希望我與夫家所有人不和,吵不停嘴,我希望做一個幸福的女人。」
錢媛說:「年紀小的時候讀到這一段,就覺得亦舒可真矯情,也糊塗,居然希望要和夫家不和,要讓兒孫爭奪自己的遺產,這是不盼着自己好啊。但年紀大了才發現,這文字太溫情了,太有生活了,太大道至簡。幸福不是衣食無憂、母慈子孝,而是吵吵鬧鬧,是在人生一個又一個不如意里,有人陪,有家回,有年深日久得像鋼筋水泥樣的愛和被愛。」
周圍,是過來人含着淚光的掌聲。
14
而李卓航呢,在這一天,也給錢媛一個大大的驚喜。
從前去KTV死都不開腔的他,那天人生首秀,用他那五音不全的嗓子給大家帶來一首《給你給我》:
給你我平平淡淡的等待和守候
給你我轟轟烈烈的渴望和溫柔
給你我百轉千回的喜樂和憂愁
給你我微不足道 所有的所有
給我你帶着微笑的嘴角和眼眸
給我你燦爛無比的初春和深秋
給我你未經雕琢的天真和自由
給我你最最珍貴 所有的所有
給你我義無反顧的長長和久久
給我你多年以後仍握緊的手
給你成熟 你給我遷就
會不會就這樣白了頭
……
15
那天,對門的鄰居爺爺奶奶也來了,他們穿的比新郎新娘還要正式,對於自己無意間促成的姻緣特別激動。
在李卓航的邀請下,兩位老人落落大方地走到台前,用他們半專業的唱腔給李卓航救了場。
那樣的歌詞,從兩位八旬老人的喉嚨里飛出,沒有一個愛字,卻讓所有人都覺得被愛籠罩,被愛加持。
小念的話
這是疫情三年來,聽到的最甜的愛情故事。
恰如杜拉斯所言:愛之於我,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不死的慾望,是疲憊生活的英雄夢想。
人生無常,活在當下。
三年的新冠提醒我們:幸福不是一眼看到底的happy ending,而是只要有一絲快樂,就去嘗試、去追逐、去承擔、去進步……
願所有人,像我一樣,被這個故事甜到,也被這個故事鼓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