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三大主題——財富、健康、愛,分別對應財富關係面、健康關係面、情感關係面。
財富是我們和金錢的關係,健康是我們和身體的關係,愛是我們和他人的情感關係。
而人生要想構建一個全面的人生贏家,必須財富、健康、愛三個方面形成正向循環。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我們今天分別用三個故事來展開闡述:
01
財富
很多人對財富是非常匱乏的,欠缺對財富的基本教育。
但我一直覺得財富應該靠自己創造,財富掌握在自己手上才能更有底氣。
那麼,具體應該怎樣把握住財富呢?
曾經有讀者跟我說過,她是四線城市的一名社區工作人員,一晃40多歲了,才發覺自己已錯過了許多光陰。
她現在每個月工資3000元不到,很想自己學習點什麼技能,讓人生沒那麼遺憾。
她考過會計師,但沒出去打過工,現在想找個副業,但似乎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很想努力,卻找不到方向。
以上述故事為例,我分享四條通往財富自由前先要閉的坑:
(1)不要停止成長。
女主一晃四十多歲了,才發現自己錯過了太多光陰,這是因為她很早就停止了成長。
她現在月入三千不到,和一個新入職場的小白基本沒有什麼區別。
同時,我理解作為一個女人也許有着自己的家庭負擔,也是很不容易。
可我相信,也有別的女性在四十多歲時做出了一番成就?
停止成長的20年過去了,這時候怎麼跟年輕人比?又怎麼獲得你的競爭力呢?
一個沒有不斷增加自己含金量的人生,一定會走下坡路。
(2)不要假裝努力。
女主曾考過會計師,但沒有出去打過工。
那花了那麼多時間、精力考會計師證,其實就是無效的努力。
努力,一定要以目標為導向。
比如,現在月入三千,接下來努力的目標就是要月入過萬。
那麼從月入三千到月入過萬之間,就要想一想:自己要做什麼?怎麼做?有什麼具體的步驟和方法?
然後可以一步一步朝着目標努力,這才叫有效努力。
(3)擺脫清白感。
清白感,是錢最大的敵人。
女主的「在社區工作」、「沒有出去打過工」描述里,其實隱藏了一些體制內工作的驕傲。
我很尊重體制內的工作者,很多公職人員都很辛苦。可沒必要因此而看不起出去打工的人。
人家出去打工,也能掙到自己想掙的錢。
所以,一個重要的點是:如果你想賺錢,就要放下這種清白感。
像這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好像只有自己現在做的事兒才是清清白白的,那就賺不到錢。
總而言之,在這個過程當中,要讓自己從清白意識轉為服務意識。
因為想賺錢,是要給別人帶來價值、要給別人提供服務的。
(4)培養現實檢驗能力。
缺乏現實檢驗能力,是通往財富路上的一個巨大的坑,這會讓一個人的人生永遠沒法落地。
為什麼女主過去沒有看到這些坑?
很簡單,因為她沒有走過那種很殘酷的、必須要活下來的人生。
試想一下,如果二十歲的時候一無所有、也沒有這份工作,怎麼養活自己呢?
那時候,就必須要拿出一股狠勁,必須要學會活下來,像一隻野獸一樣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不是在這裡猶猶豫豫,缺乏這種現實落地的能力。
財富就像人一樣,不照顧它的時候,永遠有人照顧它。
所以,一定要懂得金錢,也一定要學會跟財富做好連接,並且正確使用它。
02
健康
人們總是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後,才會懂得預防、學習與珍惜。
但擁有健康的物質載體,思想和靈魂才能施展拳腳,感情里如是。
曾經有讀者跟我說過,她通過親戚介紹認識了一個大她6歲,一線城市土著,自己有房有車的男生。
但男生自己無心奮鬥,後續發展潛力小,只是打算找個人過小日子,父母年齡也比較大,養老和生育都是迫切要面臨的問題。
隨着馬上步入30歲,她在工作上和感情上都面臨著選擇,父母也常用「到了年齡就要趕快結婚」的說法督促她婚戀的事情。
目前男生表示出很大結婚的誠意,在認識沒多久就主動讓她認識家人和朋友,也在熟悉一段時間後詢問她關於彩禮之類的事情,甚至已經在打算同居。
但她很糾結,不知道是原生家庭教育還是後天經歷導致,男生非常小氣,甚至算計。
除了在認識很早的時候就急於明確表示自己的房子是婚前財產,還體現在生活各種細節,甚至連吃飯結賬、誰點外賣、生活日用品購買等事情都斤斤計較。
過節禮物能敷衍就敷衍,明確溝通的時候則避而不談,這些行為讓她產生巨大不適。
後續男生還提出自己的房子在倆人同居後要換傢具,希望她也能出一部分錢,整個給她感覺是格外在乎自己的物質擁有。
這她很擔心男生不是真的喜歡,而是只想找個生活合伙人。
但男生也有優點,比如非常善於溝通,並且特別體察她的各種情緒,能夠為她考慮周全,照顧周到,可謂在細節非常貼心。
這讓她覺得離開有些可惜,不知道該繼續還是另尋。
上述故事女主現在為什麼會這麼痛苦?
因為她原先對於情感關係是有定義的、她需要愛。
但她在提問描述里說到的「對方善於溝通,體察情緒,考慮周全,服務周到」,讓我們看清楚了一件事:她在情緒方面的弱點被男生拿捏得死死的。
這,其實也說明了她的情感關係面已經被降維了。
當「面」降為到「線」的時候,關係面就會變成一條價值線。
因為一個面有三個點,但是一條線只有兩個點。
如果用價值線來形容上述故事,那就是生存和繁衍。
男生講得特別簡單,所謂的找一個生活合伙人其實找的是一個生存繁衍合伙人。
簡單來說,男生所謂的生活就是一維的一條價值線,即「你跟我在一起共同生存,同時我們合夥一起繁衍」。
而女主原本是希望建立二維的關係面,但她沒有認真去發展,尤其是健康關係。
比如有良好的飲食習慣、作息習慣,加上合理的運動健身會更好,要不然一定會陷入容貌的焦慮、生存繁衍的焦慮。
確保自己的健康,是一個基本前提,這也是我們生命底色的基本前提。
因為如果連健康都沒有,很難有高質量的生命。
03
愛
愛情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是無與倫比的,但一段良好的愛情關係並不是自然產生的,它需要我們有意識地行動。
曾經有讀者跟我說過,她和老公是彼此的初戀,2008年通過網絡認識,2010年為了考編製領證。
當時沒考到又不想異地,她任性辭職放棄了職業,一直做家庭主婦到三年前。
2013年10月辦婚禮期間,倆人就發生過爭吵。
婚禮前半年,她發現男方跟有夫之婦聊天曖昧,男方表示不會來往,新婚夜發現沒斷。
她多次去找那個女人,甚至趁男方喝酒懷孕,想藉此讓他們斷了來往,但男方始終忘不了那女人。
兩年後二胎政策下來,她心想着再生一個,男方就走不了了,於是她懷了第二個。
因為有流產跡象,她回老家休養,快生前一個月,她發現兩個人又早就聯繫上了。
她懷着孕去找那個女人,男方對她動手了,因為做不了流產,就生下了孩子。
跟那個女人具體怎麼斷的,她不知道。但期間她也發現男方跟別人撩騷曖昧,甚至有找小姐花錢。
她三年前出來工作,去年考到了行業資格證,也看清了這段感情,想放下這段感情。
今年她提出了離婚,彼此冷靜、沒有爭吵,也沒有挽回。
在這期間,她喜歡上一個單身男,也是通過網絡認識,見面就發生關係,她覺得自己罪孽,想請求幫助。
從這個故事裏,我看到了女主把性和繁衍當做自己留住男人的工具和武器:
女主的第一個小孩,是她趁老男方喝酒懷孕,讓男方和小三斷了來往。但其實並沒有達到真正的目的,老公還是始終忘不了那女人。
女主的第二個小孩,是因為二胎政策出來後,女主認為再生一個老公就走不了了,就懷了第二個。
在今年,女主喜歡上一個單身男,通過網絡認識,見面時也發生了關係。
這一套的人生劇本背後,都是因為女主的低價值感。
女主不知道自己能否給男人提供其他的價值、不知道怎樣去經營情感,她對自己是很不自信的,也不知道怎麼好好愛惜自己。
但愛不是通過性、通過孩子、通過放棄自我就能獲得的。
我們只有創造愛,才能真正獲得愛。
那麼,應該怎麼創造愛呢?
我們【使命心理學】鼓勵大家修德修能。在情感中,所謂的德,就是能夠了解情感規律,並且依照情感規律行事。
所謂的能,就是愛自己和愛別人的能力,就是情感能力,比如情緒管理能力、情感表達能力、接納允許的能力等等。
水滿則溢,愛滿則溢。只有內在豐盈、內在很有愛的人,才有能力主動愛別人、主動創造愛。
以上三個方面形成正向循環,就可以擁有有錢、有健康、有愛的人生,我們稱之為「人生小圓滿」,祝福大家活出「人生小圓滿」。
本文的插畫,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公司、組織及個人,未經授權,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