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選擇的人最容易後悔

我不知道未來如何,可能只有此刻最值得。如果此刻沒有願望,那麼未來如何來?

逢年過節 的時候,和親戚一起吃飯是最尷尬的事情了,因為實在不知道說些什麼,甚至和親戚家的同齡孩子也找不出什麼共同語言。因為這麼多年來,每個人的境遇各不相同,父母給安排工作、在家裡有車有房的弟弟,和北上廣押一付三交着房租、每天通勤四小時上下班的姐姐,過的已經完全不是一種人生了。然而長輩們總說,工作還是輕鬆些好,日子能過就可以了......

還有幾個親戚是普普通通的上班族,畢業後分配的工作,一直做到退休。他們說,他們年輕的時候也沒想過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是分配了這個工作,守着、做着,然後組建家庭,把薪水拿回家,養家糊口,其他什麼都沒想過,然後日子也就這麼過來了。

他們滿意嗎?他們說,也挺好,人生苦短,這樣高高興興是一天,不高興也是一天。沒想那麼多,就覺得也挺好的。他們可能是我們大多數長輩的樣子。沒有大風大浪的經歷,沒有呼風喚雨和驚天動地的能力,只是做着一份工作,用這份工資養家糊口,就是生活本身。

我發現,人生過半,這兩種人對現狀都很滿意。要麼是自己一手選擇的道路,很辛苦,也很甘心;要麼就是無意識地過着平淡的生活,平平常常也是知足常樂。

被動選擇人生最後悔,包括被動承擔都沒來得及選擇。我想的是,如果我60歲的時候,有小輩問我「對我的人生滿意嗎?」,我會怎麼回答。

那些能說出「我不滿意」的人,他們的人生該是多麼的難過。

為什麼不滿意?被動選擇是人生最無奈的一件事。被動選擇了不喜歡的工作,然後一干就是一輩子;或者被動選擇了自己不滿意的另一半,然後一湊合就是整個人生,這兩個字真的應該是我們最不想發生的事兒了吧。其實,這兩件大事是不滿意現狀的根源。被動選擇和接受,你能說這是命運嗎?

就餘生而言,我也應該還太年輕,我對命運抱有最深的敬畏。即便如同我這般樂觀的人,也不願意被動選擇或接受,然後說「這是命運」。我親耳聽到年過半百的長輩真的說出這樣的話,我深感震撼並且引以為戒。

我想,如果真的到要聽天命,也不是一開始就被動選擇和接受,盡人事,然後才是聽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