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信仰,是你一再出發,卻不擔心無家可歸



父母是擋在我們與死神之間的一堵牆。



因為父母尚在,你就總會覺得安心,就像是有一堵牆,結結實實地擋在你和死神中間。




可是父母一走,你將直面死神,清晰地看到人生的盡頭。



01,


大嬸91歲高齡的弔唁現場,堂姐哭得撕心裂肺,我制止了數次,卻讓自己也陷入了無盡頭的傷感。


「今年過年我該往哪裡去?媽媽走了,我就回不了家了……」堂姐一直重複着。



堂姐也都是奶奶級級別了,她丈夫死得早,孩子也都成家了,自己在成都幫忙帶孫子。



我們這裡只要有人來弔唁,家裡人就要陪着下跪施禮,跪拜結束,就可以起身。



堂姐哭得起不來,我去勸她,不要哭傷了身子,堂姐的兒子特別懂事,只要有人進門, 他第一個就陪跪,直到所有人起來才起身,看到媽媽哭成那樣,孩子特別難過地抱着媽媽。



堂姐一直在跟我說,每年過年她都會跟兒子媳婦說,要回老家陪媽媽過年,因為媽媽在,所以她就可以有一個強硬的理由,不管媳婦願不願意,她都有一個合理的理由回老家過年,30多年一直沒有改變過。


她說,唯有回家 ,唯有媽媽在,她才安心,她說自己無比盼望過年過節,因為那是回家的日子,對於她沒有比這個更有意義的事情 。




大伯很多年前就去世了,現在大嬸也離開了,60多歲的堂姐跟一個孩子一樣,因為沒有了父母。


她的兒子一直懂事的抱着媽媽,我的心特別痛。



古話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走,人生只剩歸途



人生在世,不管我們是誰,在父母面前就只有兒子、女兒這樣一個身份。



父母身體平穩,我們的心就平穩;父母高興,我們心裏就高興。




02,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也許年輕氣盛的時候,沒有辦法體會到父母心中的綿綿細思,也不懂得打是親罵是愛的原理。


很多遺憾,都會在靜水流年中,直到有一天被內心不安喚醒,也許,已經沒有了後悔的機會。



作家麥家小時候,因為父親的一巴掌,賭氣遠離父親。


有一天他很焦灼也很不安,想跟父親和解時,81歲的老父親卻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症。



父親看着麥家,空洞的眼神注視着他,用力地拉着他的手:「你能讓我家老二回來看看我嗎?」



麥家大喊「爸,我就是老二啊!」可父親只是在重複着:「我家老二呢?讓他回來,再也不打他了……」


這個時候的麥家,多想父親再甩他幾個巴掌,他狠命地抓着自己的頭,心已經被揉碎,在滴血……



父親去世後,麥家發現自己的心一碰就疼,因為心的一角有一個角破損了,已經無法修補成從前的完美。



父母和子女本是血脈相連,可有的時候,卻連思念都那麼小心翼翼。





03,


真正愛父母,就要和顏悅色。


我們總是將最好的情緒給了社會,將內心的怨懟給了父母。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回家看望父母只是成了一個合理的噱頭,沒有人幫助父母做飯,而是低頭族玩手機,吃完後的杯盤狼藉,只會讓父母的心無比惆悵。


而他們又在期待著兒女的下一次回家,總有失落,但還是希望看到子女,只要看到子女,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安慰。


而我們自己身為父母的時候,是否有感同身受的失落感呢?


很多父母在兒女面前說話小心翼翼,生怕孩子不高興,我們的心沒有愧疚嗎?


人到了老年,對物質的要求少了,他們需要的是陪伴和問候。



不要給父母臉色,有時間去看望父母,哪怕為他們炒一個飯洗一次碗,實在有事,也不要吝嗇一個電話,一個視頻。


小小的行為會給自己心靈的滋養,睡得踏實。


自從父親得了腦梗,我晚上手機再也不敢關機,生怕在被需要的時候,我卻讓他們失望,努力不讓自己留下空空的遺憾,因為這個是可以避免的。



在生活中,經常會有父母年紀越大,越變得小心翼翼,一副膽小、唯唯諾諾的樣子。



于丹曾說過一段話,:兒女有錢了很容易做到的是給父母買車、買房,但是很難做到的就是不給父母臉色看。



真正孝順父母,應該和顏悅色,從內心深處發出微笑,讓他們快樂、幸福。



04,




父母在的地方,連世界都那麼溫柔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再無歸途!



漢朝的韓伯愈。

他有着嚴格的家規,只要犯錯,母親就會用手杖責打。


韓伯愈到了中年也不鞋帶家規,每次受罰他都欣然接受。


這天母親教訓他時,他竟然放聲大哭起來。


母親覺得奇怪:「從前打你也不見你哭,今天這是為了什麼呢?」


韓伯愈哭着說,每次母親打他都有氣力,可是今天,卻沒有疼痛,感到母親身體大不如從前,怕以後挨打的機會越來越少,他希望母親的手杖一直如同從前有力。



父母在的時候,無論我們在哪,燈塔永遠亮在我們心中;


哪天父母不在了,燈塔也就滅了,再沒有人指引我們回家。


我們的父母,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未見過大的世面,亦沒有讀過什麼書,沒有受過任何正式的教育,但就是這樣的父母,在我們身邊,我們就會感到內心踏實。




父母在的地方,連世界都是那麼美好,那麼溫柔,那麼親切。



有一種信仰,是你一再出發,卻不擔心無家可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