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人會打招呼,也是一門學問

要想在交際中遊刃有餘,就要做一個高情商的人 ,需要懂得什麼話可以說,什麼話說出來會得罪人。打招呼,稱謂很重要。叫得合適,人家送你個笑臉,叫得不合適,人家給你個白眼。

昨天,操場上,一位年輕的同事(年齡不到三十歲)帶着她兩歲的寶寶在玩耍。我與一位老同事(年齡五十多歲)路過,老同事打招呼:寶寶真可愛。年輕的同事告訴寶寶,叫阿姨好。寶寶沒有吭聲。我的老同事笑着說,這麼叫,會嚇着寶寶的,寶寶沒見過這麼老的阿姨吧。年輕同事馬上接話:那叫你什麼,叫姐姐嗎?頓時,場面極度尷尬,我趕緊打個哈哈,圓場過去。老同事氣憤不已,論年齡,我們完全是奶奶的級別,孩子叫聲奶奶也不過分吧。我勸慰,也許小同事是想通過她孩子的稱呼讓我們變得年輕呢。

我覺得其實叫什麼也無所謂,叫你嫦娥,你也不能升天;叫你校長,你也不能陞官。但是最起碼的禮貌與尊重還是要有的。有的同事做事很周全,交代孩子在學校見到所有人一律這樣打招呼:老師好!

稱呼難,跟角色分辨難有關係。以前,見人可以直接稱呼,大姐,阿姨。遛娃時,可以隨意問,這是你家兒子嗎,這是你家孫女吧。

現在隨着大量的二胎三胎的誕生,對於稱呼,可不能隨便張口了,否則會惹來麻煩。以前,媽媽是適齡的,現在有可能是做奶奶年齡當了三寶的媽。也有可能看起來是媽媽的實際上卻是奶奶。是不是有點亂?

現在的年輕一代,要麼不婚不育;要麼,多子多福。抖音上看到91年的媽媽,19歲結的婚,隨後連生五個女兒。如果她的大女兒也在她這個年齡結婚生子的話,那她四十歲之前就能當上外婆了。現在五十歲的女人還有生二胎的,你說,角色分辨是不是有點難啊!

我也是大齡生子,孩子一歲多時,當時在老家,去公共浴室洗澡。裏面蒸汽騰騰,都是白花花的身子,臉是看不清了。鄰位一位老太太邊沖澡邊逗我兒子玩,問我:這小寶真可愛,是你孫子吧。我險些暈倒,不搭理也不合適,我笑着說,是我孫子他爸。老太太看看我,沒有吭聲,大概在咀嚼關係。

以前,我們遇到陌生人,想問個路,可以直呼,小姐,同志。現在,你再這樣叫看看,保准人家飛你個白眼。近幾年,跟陌生人打招呼,我們這邊流行叫「師傅」,不論男女,都這麼叫,很安全。

以前去青島旅遊,導遊告訴我們,見到年輕姑娘要叫「小嫚(xiǎo mān),一般還要加上兒化音,聽起來是mer。叫起來很有味道,我感覺太有意思了。

我老家在蘇北,那裡對年齡大的男女稱呼為「大哥」「大姐」;對年輕男女稱呼為「小大哥」「小大姐」。

以前南京話對漂亮的女孩稱作「潘西」,年輕男孩稱「潘東」,現在稱作「男娃,女娃」。

友友們,你們那裡對年輕男女是怎麼稱呼的?歡迎分享!

#翻開我的生活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