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崇尚婚姻自由以來,戀愛的模式開始出現,並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大批的熱戀男女,剛開始戀愛都是奔着結婚去的,「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例子是比比皆是。可不知道為什麼,從什麼時候開始,戀愛跟結婚劃清了界限,完全成了兩碼事,「有錢人終成眷屬」竟成了網絡熱語。
而唯一不變的卻是相親,以前「說媒」是個不錯的職業,促成的婚事也是數不勝數,可受「戀愛潮」的衝擊後逐漸沒落,再加上某些女性的「誠信缺失」——騙彩禮和高離婚率,讓媒婆擔負了更大的風險和信譽危機,硬是把「說媒」這一行業徹底打進了「地獄」——消失不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戀愛結婚的離婚率遠遠高於相親結婚的離婚率。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戀愛是「有情溫水飽」,什麼都可以不用考慮,只要有激情、有新鮮感、有吸引力就可以在一塊,至於未來怎麼樣,統統不在考慮的範圍之內,戀愛的世界裏只有她們兩個人,跟其他人無關。熱戀中的兩個人一旦走進婚姻,接觸到了柴米油鹽醬醋茶,需要有更多的真金白銀來維持生活,那情況就會不一樣了。婚前婚後兩幅面孔是常態,為錢導致矛盾激化肯定在所難免,當初有多愛,離婚時就會有多乾脆和決絕,這就是愛情的脆弱之處——終究敗給了現實。
與之相反的是相親,本來相親的目的就很明確,就是衝著結婚過日子去的,所以男女見面談時就會直奔主題,該說得都說開,該問得都問清楚。雖然說談房子車子票子什麼的都很俗,也被說成「物質」,可這些東西在實際生活中一樣也不可缺少呀!不是嗎?戀愛是兩個人的事,但婚姻卻是兩個家庭的事,所以男女雙方及家長都會把很多事情擺到明面上說開,特別是牽扯到經濟方面的問題,以防留下隱患,婚後產生不必要的家庭矛盾或糾紛。這種相親模式其實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先結婚後戀愛」的老模式,卻也是最穩固的婚姻模式,要不然也不會在中國實行和傳承了幾千年。
不管怎麼說,婚姻發展到今天這種地步,離婚率這麼高,與選擇的結婚模式也有很大的關係,畢竟穩固的婚姻是建立在牢固的經濟基礎之上的,愛情終究不能當飯吃,可以有但不是生活必需品,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