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願意,就沒有好不了的傷,更沒有停不下來的絕望

本文 圖/來自網絡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哪裡會有一個像一張白紙呢? 大家都是帶着自己的愛恨情仇,若無其事一邊只是有的人藏得很深, 有的人藏不住而已。

作為凡夫俗子的我們,都會有一段不願回想的往事,但我們仍在一邊難堪一邊前行。看,別人都能過得去,你又為什麼要抓着不放斤斤計較呢?

01:只要你不揭,就沒有好不了的傷

醫生經常會說:傷口上的痂,不能隨便摳。因為痂不單純能止血,還能保護傷口,促進傷口癒合。過早扣除血痂,會延遲傷口癒合,讓傷口失去保護,增加感染的幾率。

不知為何,想到這樣突然就想起了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祥林嫂是魯四老爺家幫傭,因為幹活不惜力氣而深得主人家的歡心。

後來在強勢的婆婆脅迫下嫁給了賀老六。祥林嫂憑着自己的勤勞能幹,婚後的日子還算過得去。誰知天意弄人,賀老六突然病故,兒子也被狼吃掉,孤苦無依的她又回到魯四老爺家。

這次祥林嫂徹底改變了,不但身體和精神都大不如前,就連性格也變得木訥和喋喋不休,臉上也如同死屍一樣的沒有一絲笑容。


她泣不成聲地向大家訴說著離開那些年兒子的死和自己的遭遇,剛開始大家還唏噓不已。但是經歷講第二遍時,就是故事了;當講了第三遍、第四遍時,便就沒人再願意聽了。

書中這樣寫道:「最後連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們,眼裡也再不見有一點淚的痕迹」。

她不知道:不管在那個時代,人們的同情心都是有限的。祥林嫂把心靈上的傷口一次又一次地扒開給別人看,期望通過別人的安慰,得到心靈上的平靜。

其實傷口看多了,人家看得也只是熱鬧,痛的只有自己。 而且傷口之所以是傷口,就是因為它需要我們小心翼翼去縫合和治療它。

一次又一次地暴露傷口,只會讓它感染髮炎化膿,最終摧毀我們的免疫力,引導我們走向毀滅。

在那個萬惡的舊社會,不敢說祥林嫂堅強一些就一定會獲得幸福,她的結局是那個時代的悲劇。但是她如果能放下一些執念,想必也還能做回最初那個魯四老爺家「兩頰還是紅的」、「模樣兒「周正」」能幹的幫傭吧。

如今我們處於一個和平的社會,生活在一個宣揚公平、民主的國家,還會有什麼樣的傷,不能去自愈呢。

傷口只有揭給醫生看,才會得到正確的救治。那些只想看看熱鬧的人,沒有必要為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傷害了自己的身體。

02:只要心存希望,就沒有停不下來的絕望

最近熱播的電影《我的姐姐》中的女主安然,在一個「重男輕女」、不受重視的家庭里長大。

從幼就不被父母所喜歡,遭受過突如其來的暴打,父母為了弟弟偷偷修改了她的志願,面對原生家庭帶給她的種種痛苦,她依然堅強地努力着,盼望有一天能與男朋友一起考研去北京,與現在的一切斷絕來往。

但父母的不幸身亡,摧毀了她唯一的希望。原本已經明確人生規劃,全被這個需要照顧的弟弟打亂了。

以前以為絕望的人會撕心裂肺地哭,此時才明白日光空洞心如死水才是真正的絕望。她對着弟弟平靜地說: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個。但是為什麼所有的人都覺得照顧弟弟是她的責任,所有人都認為必須要為弟弟放棄自己的一切。

有人說如果你感到絕望,證明你還有希望。面對生活的意外,她在絕望之下選擇去反抗,試圖捨棄弟弟、把他送到舅舅家、尋找合適的收養家庭,種種行為都是她在為自己早已規劃好的人生努力着。

電影的最後親情戰勝了安然對未來的嚮往,她選擇與弟弟一起回家。雖然不知道最終會一個怎麼樣的結局,但我相信安然一定會通過另一種方式,在絕望中讓理想開出不一樣的花。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生活走到了絕境,其實那只是我們想法走到了一個死胡同。再深的絕望,都會有一個消失的過程。只要我們鼓起勇氣去昂首向前,轉機就會在下一個路口出現。

希望所有人,都能在最深的絕望中,遇見最美麗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