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湖北省陽新縣一個小鎮上,潘平和父親潘興崇商量決定將家裡的房子翻新重建。這個房子是奶奶生前留下來的,如今奶奶已經去世28年,房子年久失修,是時候重新修整一下。
潘平和父親一起在家裡整理舊物,潘平發現一本破舊的筆記本,紙張已經泛黃,索性翻開,粗略的看了前幾頁,發現這是奶奶記錄的。
潘平跟奶奶一起生活了15年,和奶奶的感情十分濃厚,奶奶去世時,潘平十分傷心,當看到奶奶的筆記時,覺得格外的親切,思念之情湧上心頭,潘平又繼續翻看幾頁,上面記錄著「槍支的裝卸與保養」等一些專業術語。
潘平依稀記得小時候聽奶奶講過她曾經參加革命的事情,但是從來沒有聽過奶奶說過筆記本上的內容,潘平將筆記本遞給父親,父親也有同樣的疑問,對奶奶的過去重新產生了好奇。
5月,潘平來到了圖書館,他查找了許多歷史資料,在《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中發現了奶奶的名字,上面清楚地記載着奶奶的真實身份。隨後,他又找到一些其他的黨史資料,上面詳細地記載着奶奶的革命歷程。
潘平看了很長時間,心潮澎湃,回到家後告訴父親,父親眼含熱淚非常激動,跟村裡的人聊天時經常說起奶奶的事迹。村民們聽後感到非常震驚,沒想到這個老太太竟然有這樣傳奇的經歷。
奶奶的事情很快在村裡傳開了,不久後,許多媒體記者來到村裡採訪父子倆。了解更多關於奶奶的事情。
潘平的奶奶叫賈春英,1984年去世,享年72歲。根據家人的回憶,賈春英跟村裡普通的婦女一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個人辛苦地撐起這個家,無論生活多麼艱苦,從來沒有向組織提出任何要求和幫助。
奶奶生前不僅給兒子講參加革命的事情,等到孫子長大懂事一些,又繼續給孫子講,孩子們聽得驚心動魄。
賈春英有什麼樣兒的傳奇經歷呢?
賈春英,1912年出生在湖北陽新縣,位於筠山腳下的一個小山村賈村,賈春英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賈春英的出生並沒有給家裡帶來歡樂。
父親賈萬里知道是個女娃娃,女大不中留,竟然想辦法將賈春英送人,母親張氏實在不忍心,堅決不答應,父親就暫時打消了送人的想法。等到賈春英8個月時,石雲村有個姑媽倪氏來到家裡,跟父親說讓賈春英當童養媳。
父親自然是願意的,母親張氏雖有不舍,最後還是無奈答應,於是賈春英被姑媽抱走了。
1925年,賈春英已經13歲了,她逐漸知道自己「童養媳」的身世,小小年紀就已經開始幹活,而且每天上山砍柴打豬草。賈春英抱怨自己的命苦,但也無奈無法改變。
一天清早天還沒亮,賈春英就上山了,直到傍晚才往家走,天色逐漸變黑,天氣突變,狂風大作,下一秒就下起了大雨,賈春英被這惡劣的天氣嚇到了。
身上背着豬草,惡劣的天氣讓賈春英的步伐變得更加艱難,重心不穩腳下濕滑,一不小心摔倒滾下山坡。賈春英試圖抓住樹枝,不料樹枝又斷裂,又繼續向下滾,摔得渾身多處有傷痕,賈春英一時間昏了過去。
這時,遠處走過來一個人,打着雨傘,一副書生模樣,看到地上躺着一個人,急忙過去扶起賈春英。
這個人叫羅冠國,雨水已經打濕了賈春英的臉,羅冠國看着這個人女人有一些眼熟,仔細一看。這不是自己的表妹嘛!羅冠國住在陽新縣福壽區羅家大港坪村,賈春英的婆婆是羅冠國的姨親。
這時雨已經停了,羅冠國將她扶到一塊石頭上坐下,賈春英也慢慢恢復意識醒來。睜開眼睛,也認出羅冠國。賈春英輕聲詢問羅冠國為什麼來村裡,羅冠國耐心地告訴她,此次來石雲村是為了發動群眾參加革命。
原來,羅冠國是思想先進的人,並且向身邊的人宣傳革命,鼓勵自己的親戚朋友參加革命,來到石雲村,是想讓更多的人也投身革命中來。
羅冠國詢問賈春英的生活狀況,賈春英唉聲嘆氣地說著自己作為童養媳的經歷,還認命說這就是自己的命。
聽到賈春英這麼喪氣的話,羅冠國為她感到惋惜。她背起賈春英朝着倪氏家走去,來到倪氏家,羅冠國斥責倪氏,怎麼忍心讓一個孩子獨自上山砍柴。
倪氏對這個外甥的到來並沒有多麼熱情的歡迎,反而對他說的話有些意外而又無法反駁,看到滿身傷痕的賈春英,毫無關心之意,還狡辯說不是她讓賈春英去的,是她自己自願的。
倪氏說:「窮人家的孩子哪有那麼嬌貴,這就是她的命。」
羅冠國對倪氏說的感到不可思議,感到非常震驚,反駁說,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跟自己的命作鬥爭。
賈春英聽後疑惑地撓着頭,還能跟自己的命做鬥爭?羅冠國看賈春英一臉疑惑,應該是沒有聽懂,湊近告訴她,石雲村後有個祠堂,每天有很多「命苦」的人聚在一起識字,談心,除此之外,羅冠國還給他們講革命的大道理,並告訴賈春英可以來聽一聽。
於是,賈春英每天利用上山砍柴的機會去祠堂,站在門口旁聽,春去秋冬,日復一日,賈春英逐漸明白了革命的道理,也開始明白了如何跟自己命作鬥爭,她決定扯掉裹腳布,拿起刀槍。
1927年3月,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一天晚上,賈春英站在一群年輕人當中,面對着印有鐮刀斧頭圖案的旗子,認真地聽着共產黨的使命,任務和紀律,右手握拳舉起,嘴裏念着入黨宣言。
入黨儀式簡單且莊重,賈春英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從此身上背負着使命和責任,整個人的命運和國家聯繫起來。
此時,全國處於土地大革命初期,賈春英經常獨自外出執行任務,因此開發了她的潛能,凸顯了她的語言天賦,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但是聰明機靈。
她適應能力強,能說會道,,每到一地,他都會跟村裡的老大娘,小媳婦,小姑娘說上話嘮嗑,不懂就問,因此,賈春英的性格變得越來越開朗幽默,學習當地的方言,總能引得群眾捧腹大笑,非常有親和力,迅速拉近與群眾的距離。
因能力出色,1930年,年僅18歲的賈春英成為鄂東特委婦女會主任,後又成為鄂東特委婦委書記。
有一次,賈春英跟隨縣委參加群眾大會,當時羅冠國在講台上講話,突然台下衝上來一個人,嘴裏還大喊:「紅軍土匪滾下台!」
賈春英見狀,動作敏捷,立刻從台下一躍而上,一下子按住這個人的胳膊,疼得直喊疼,台下的群眾齊聲歡呼。
之後,賈春英在當地建立農會,婦救會,組建農民自衛隊,收繳槍支,武裝自衛隊,在當地群眾中引起很大影響,人稱「美麗的女俠」。
不但如此,賈春英繼續提升自己的能力,學習騎馬,還練就了雙手持槍的本領,並將學習的槍法,還有如何裝卸都一一記錄在本上。一次,賈春英騎馬執行任務,面對敵人牢固的封鎖線,賈春英從馬肚子下一翻就闖了過去。
1931年,鄂東南特委在陽新縣成立,直接管轄10多個縣,賈春英擔任特委常委。同年8月14日,賈春英又當選為鄂東南婦女會主任,負責這10多個縣的婦女工作。
潘平說,奶奶跟他講得最多的就是跟隨彭德懷將軍打仗的經歷。1930年,彭德懷、何長工帶領紅軍第五軍駐紮龍港,開啟革命根據地,在龍港建立了中共鄂東南特委、鄂東南蘇維埃政府。
1931年10月,在江西修水縣,面對敵人瘋狂圍剿,彭德懷先後派去3次偵查員全部犧牲,賈春英收到命令,奔赴戰場建立秘密聯絡站,偵察敵人部署情況。
彭德懷問賈春英:「敢不敢去?」
賈春英毫不猶豫地說:「交給我吧!一定完成任務!」
後來,賈春英不負眾望完成任務,紅軍成功攻下修水縣,因此也得到了彭德懷的誇讚。
從此以後,賈春英更加投入革命工作。作為特委婦女幹部,賈春英以身作則,帶領工作人員一起深入群眾,宣傳革命,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感化貧苦群眾,告訴他們參加紅軍就是保衛自己。
賈春英還帶領婦女們一起唱傳唱革命歌曲《送郎當紅軍》《當紅軍無上光榮》《當兵就要當紅軍》,她經常跟姐妹們說,不要認為自己是女兒身,女兒身也能搞革命,也能建功立業。
在賈春英的積極努力下,大批青年男女都加入了革命,擴大蘇區的革命力量。
在江西武寧縣,賈春英和瑞昌婦救會長汪敏接到任務,在當地建立了農會和婦救會,他們順利地完成任務。
他們在返回途中遇到國民黨的一個連,以他們兩個人的力量,跟他們硬拼簡直是以卵擊石,兩人隱蔽在樹林中,賈春英拿起手槍,一手一個,利用樹林做掩護,神不知鬼不覺地來到敵人的前面,命中了4個敵人,於是倆人立即按照原路返回。
武寧縣內到處是敵人的關卡,賈春英兩人想要離開這裡實在不容易,最後兩人決定喬裝打扮,抓起一把黃泥土塗滿整張臉,汪敏裝病,賈春英背着汪敏走向敵人。
看守關卡的敵人攔住他們,上下打量一番,賈春英鎮定自若地說:「老姐姐病得很重,我得儘快帶她去看病,不能耽擱啊!」這時,汪敏不停地咳嗽着,故意渾身發抖。
敵人看後,嫌棄地向後退了一步,恐怕是什麼傳染病傳染給自己,揮揮手示意他們趕快走。賈春英倆人順利通過關卡,成功脫險。
據說,因為此次的機智脫險,鄂東南特委書記吳致民獎勵她一把德國手槍。
1932年,由於賈春英的出色表現,在彭德懷的提議下,賈春英升為省委婦女主任。不久,賈春英蘇維埃政府巡視員兼婦女主任,負責30多個縣的婦女工作。不可否認,賈春英在婦女運動方面的成績斐然。
不僅如此,賈春英還以驍勇善戰而聞名,而敵人對她卻恨之入骨,稱她為「土匪婆子」。在湘鄂贛地區,賈春英威名遠揚,與紅軍傳奇女將胡筠並稱「雙芙蓉」。
胡筠,黃埔四女傑之首,有「神槍手」之名,兩個女俠相見恨晚,惺惺相惜,成為了最好的姐妹和戰友,兩人一起鼓動廣大婦女投身蘇區建設,培養並輸出大批婦女幹部支援紅軍,醫院,銀行等,為革命事業做出很多貢獻。
後來,胡筠提議以賈春英為首組建一支女游擊隊,賈春英表示大力支持,對外發佈招募信息,很多婦女願意加入組建女游擊隊,有的是「圍剿」時期散落的婦女幹部,有的是共產黨人的家屬、戰士等,很快女游擊隊的人數達到一千多人,賈春英擔任支隊長,胡筠擔任政委。
有一次,國民黨在平江縣黃金洞「圍剿」失敗,賈春英和胡筠想到國民黨燒殺搶奪的惡劣行為,百姓們苦不堪言,決定為百姓們出口惡氣,消滅敵人。
得知敵人經過距離加義鎮10公里的沙壩時,賈春英調動女游擊隊提前埋伏在村子裏,敵人剛進他們的埋伏圈時,突然一聲槍響雙方展開激烈的鬥爭,最後敵人被全部殲滅,並且收繳很多槍支彈藥。
在女游擊隊回到加義鎮時,村民們敲鑼打鼓,燃放鞭炮迎接他們,為他們歡呼,而且還為他們編唱民謠。
至今在湖南平江縣一直流傳着一首民謠:「上打咚咚鼓,下打鼓咚咚,兩邊齊打起,迎接雙芙蓉。」在當時,賈春英和胡筠被稱為「盛開的雙芙蓉」,成為湘鄂贛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在革命鬥爭的歲月里,賈春英也收穫了自己的愛情,聞名湘鄂贛的「女英雄」賈春英,成為很多紅軍戰士心目中的「女神」,更是不缺少追求者。儘管領導們牽線搭橋,但是賈春英考慮到兒女情長會連累到工作,一直沒有答應。
最後,一個叫潘濤的同鄉俘獲了賈春英的芳心,兩人年齡相仿,也是來自陽新縣陶港鎮,潘濤在1930年入黨,平時少言寡語,但在戰場上英勇殺敵,正是這一點吸引了賈春英。兩人形影不離,他們是親密的情侶,更多的是戰場上生死相依的戰友。
1936年,賈春英執行任務,負責保護運送一批物資返回平江黃金洞,由於叛徒泄密,賈春英等人被捕,並將隨身攜帶的重要文件銷毀。
賈春英被捕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黃金洞組織,組織動用一切關係進行營救。而被捕的賈春英,無論敵人怎麼威逼利誘,始終沒有屈服。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國共進行第二次談判,推進民族統一抗日作戰,雙方簽訂協議,年底,賈春英等人被釋放,重新返回組織的賈春英終於接受了潘濤的愛。
1938年,兩人結婚,一年後,兩人有了愛的結晶,賈春英懷孕。懷孕的賈春英仍然堅持工作,考慮她的身體原因,組織上決定派她回到她的家鄉陽新縣,為抗日游擊隊提供情報。
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村裡的人對她在外的情況並不了解,也有利於賈春英隱蔽身份,展開工作。賈春英一改衝鋒陷陣的狀態,一邊提供情報,一邊期盼自己孩子的出生。
在此期間,潘濤趕赴咸寧抗日作戰,在陽新縣短暫停留,親人近在咫尺,但是兩人從未見面,潘濤只能寫一封家書,表達思念之苦,信的最後作簡單告別。可沒想到,這一別確是永別。
1940年,日偽軍對鄂東南地區進行瘋狂進攻,潘濤率領游擊隊進行反擊。在越過金水河一帶,夜晚遭遇日軍偷襲,經過5天5夜的激戰,最後不幸犧牲,年僅28歲。
而此時,賈春英和潘濤的兒子潘興崇出生,賈春英利用內線給前線的丈夫潘濤傳遞喜訊,可一直沒有收到回復,最後卻收到的是潘濤犧牲的噩耗和丈夫的遺物。賈春英看着懷裡的孩子,想到還未曾見過自己的爸爸,肝腸寸斷,淚流滿面。
丈夫犧牲後,賈春英一邊撫養孩子,一邊繼續秘密提供情報。1949年4月,家裡來了一個貨郎,賈春英很快認出這是曾經的戰友曹栓增,賈春英了解到,他此次來是為了解放軍渡江搜集情報,賈春英將自己知道的所有信息作了詳細報告。
一次,曹栓增在賈春英家裡交接情報時,突然一群國民黨來到家裡搜查,賈春英急中生智,讓曹栓增藏到家裡柴房的草堆中,自己不慌不忙地和國民黨周旋,曹栓增得以脫險。
5月17日,陽新縣解放,曹栓增擔任第一區區長,賈春英擔任第八區婦女主任。一年以後,賈春英因為舊傷複發,無法承擔繁重的工作,向組織提出辭職回鄉。
回到家鄉的賈春英本本分分,踏踏實實地生活,她獨自將兒子潘興崇撫養成人,並且有一個孫子叫潘平,這麼多年,賈春英從未向政府提過要求,堅決不吃國家撫恤,不吃政府經濟。
村裡鄰居只聽說過她曾經上過戰場,鬧過革命,對於她的真實身份無從知曉,甚至他的家人也不清楚,直到賈春英老人去世28年後,孫子潘平翻到奶奶的遺物時,才慢慢被世人知道。
賈桂英低調地離開人世,帶走一生的傳奇,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卻世代相傳。潘平說:「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輩用鮮血換來的,我們應該將紅色基因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