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無憾,向後無悔——致漸行漸遠的45歲


晚上失眠,回想這幾年身邊的人和事,也想想自己的狀態,有些人走在走着就散了,難免平添傷感;有些路走着走着,就沒有了後路,只能向前。

想立個flag,又不知道立什麼?想考個證陪娃,又覺得意義不大。和以前一樣記錄生活,有人在默默地窺視,有人在大方地留言,有人成為朋友將關係轉化成了生產力。最後想想開始本就是寫給自己和孩子看的,為每階段的生活留個印記,維持目前即可,何必在乎其他。

有人讓我繼續寫公號,但我這人從不會給自己很大壓力,怕被人催更,怕天天寫銜接不上,怕累怕勞心,也懶得應付一些不熟悉人的問題。其實當人有能力影響身邊更多的人時,意味着肩負的責任越大,打小就放養長大的我既沒能力又怎麼願意承擔那麼多責任呢?管好自家一畝三分地就是我的人生目標[捂臉]。

實際上每過三五年,人的各方面都會發生很多微妙的變化,無論是對事物的認知,還是對人生的取捨。

身處一個行業,時間越長,基本都會看到一些不一樣的「門道」,對同一個問題產生完全不同的看法。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從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吧。當你越來越能設身處地的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就會明白很多結果背後的起因。

比如,對投資和家庭理財,稍微看一段時間,很多人都能說兩句冠冕堂皇看似無懈可擊的理論或方法,甚至公開想影響別人的家庭決定。真想問如果別人家庭發生風險您給負責不?深層次的別人不問,我也定然懶得不會主動提及。於是,某些影響力的傳播,讓更多人蒙在鼓(谷)里。市場有鹽:會做的不如會說的,會說的不如會裝的。

今天跟一老朋友聊天說,說某某現在很牛,某某混的不好。他說,踏實是最難做的。踏實意味着不張揚,不顯眼,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但同時,又是難能可貴的。因為總得有人默默的拉磨,才能磨出麵粉。但光會轉圈是不夠的,時間長了就會愈發的平庸。我們可以平凡,不能自甘平庸,更不能碌碌無為。看似雞湯的對白,但對身處其中的我們,並不矯情。前行者不能被無視和譏諷嚇退,前行者都有一顆強大的內心,能夠不懼並承受一切,毅然前行。

40歲之前總想出頭,想有一片天地,這是每一個心懷夢想的個人身體里燃燒的熱血。45歲開始,熱血燃盡了,開始燃燒之前45年的積澱。有足夠的積澱,才能更從容,才有資本做最真實的自己。因為45歲前還可以說自己40多歲,但45歲後就變成了快50歲了,年近半百,虛浮還有意義嗎?

扯遠了,說回自己。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工作,理想,家人,像極了人生穩定的三角。人生苦短,何必討好他人。少說多看多做,身體力行,照顧好至親至愛,有三五好友。在自己努力的方向上持續投入,在工作中建立新自我,為身邊的人創造價值也是一份積澱。

其實說到底,每個人的一生,就像驢子拉磨一樣,即使熬到死,也就是苦多樂少。

人跟人也沒啥分別,就看吸引你的那根胡蘿蔔是什麼?

有人是激情,有人是錢權名利,有人是藝術,有人是科學,有人是生兒育女,有人就是喜歡什麼都不做發獃,其實以上種種都只是打發完這一生的手段而已。只要生存不愁,這些東西本質上沒有什麼高低之分,沒有誰更有意義更高級。

想透這些,也就向前憾向後無悔了。畢竟生而為人,即使抱歉,也不是個人所能決定的。既然世上只能走一遭,那就誰也別笑話誰輕視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