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醜不可外揚?但有種家醜,必須外揚

2020年11月22日11:20:04 情感 1498

家醜不可外揚?但有種家醜,必須外揚 - 天天要聞

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確實,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庭矛盾最好家庭內部解決。

孔子也說過:「父為子隱,子為父隱」,意思是家裡有什麼不好的事情,應該私下勸誡,互相隱瞞,不要到處宣揚。

凡此種種告誡,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的,比如:

家庭中,自己的婚姻只有自己最了解,和外人說了反而會被別人笑話;

婆媳相處有點矛盾,和別人訴說既是不尊重對方,又不利於家庭和睦;

孩子不爭氣,不懂事,和外人宣揚只會被別人當成飯後茶餘的笑談,不利於孩子成長。

的確,生活中有些話家裡人知道就行了,沒必要跟別人說。

你可能只是想找人傾述,尋求安慰,但在別人眼裡就會變了味,實質的幫助,一點都沒有。

文學家歌德曾說過:「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快樂的事。」

的確,誰都不希望自己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里,無憂無慮,沒有吵鬧紛爭,開開心心。

但現實往往不能如願。

生活中,有一種家醜,必須外揚。

那就是,家暴。

家醜不可外揚,毀了多少女人。

所謂家暴,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其它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精神、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

全國婦聯統計,在全國2.7億個家庭中,約有30%的已婚婦女遭受過家庭暴力。

而這些被家暴的女性,平均被家暴35次才選擇報警;有的無法忍受家暴選擇自殺。

你可能會說,自己的生命安全都受到嚴重威脅了,卻不知道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是不是傻?

確實,我也覺得這種人比較傻。

但她們有自己的答案,我聽到最多的答案是「丟人」。

被家暴後的女性,都覺得自己被打是一件很丟人的事。

曾有讀者留言:

她說已經記不得被打過多少次了,經常因為一點很小的事情,她老公就會對她拳打腳踢。

剛開始她還有反抗,但基本上沒什麼效果,現在幾乎不反抗了。

她想離婚,但又捨不得孩子。

我建議她,如果下次再被打,一定要找機會報警,或者向別人求助。

她說:如果別人知道的話,多丟人啊。

所以,她被打了五年,從來沒報過一次警,也沒告訴過父母和周圍的人。

生活中,這樣得女性不在少數。

自己被家暴了,她們覺這是家醜,所以不好意思告訴任何人。

她們忍着,直到忍到無路可退,忍到忍無可忍。

殊不知,面對家暴選擇沉默,只會讓家暴的種子茁壯成長。

家暴不是家務事,而是犯罪。

關於家暴,生活中往往充斥着這樣的聲音:

「為了孩子,忍忍吧」、「兩口子打架,床頭不和床尾和」,許多男人在施暴後,也信誓旦旦保證不會有下次。

然而,家暴的發生是有規律的,呈周期性循環。

它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紀實片《中國家暴紀事》列舉了大量家暴事例,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董珊珊。

結婚5個月,大腿、胳膊、面部,布滿淤青和傷痕;

結婚8個月,她被送進醫院重症監護室。

遭受長期家暴,董珊珊有過兩次自殺行為,經醫生診斷患有重度抑鬱和焦慮。

她曾到法院起訴離婚,卻又在丈夫的威逼下撤訴。

婚後10個月,26歲的董珊珊帶着全身傷痛,離開人世。

家暴不是家醜,而是犯罪。

願所有女性都能遠離家暴,假若不幸遇到,切忌認為「家醜不可外揚」,一定要行動起來,向家庭暴力說「不」!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情感專家不敢說的真相:比出軌更傷人的三把暗器 - 天天要聞

情感專家不敢說的真相:比出軌更傷人的三把暗器

女人真正恐懼的,從來不是肢體接觸「最深的傷口往往沒有血跡」——毛姆成年人的世界裏,真正的傷害從來不是明面上的冒犯。那些藏在細節里的輕視,裹着糖衣的控制,比直白的越界更讓人膽寒。一、當「視而不見」成為慢性毒藥飯局上打斷她說話的人,和偷摸伸咸豬
我媽結過三次婚,掙了400多萬,60歲這年她卻帶病回來找我養老 - 天天要聞

我媽結過三次婚,掙了400多萬,60歲這年她卻帶病回來找我養老

"你替我養老,我把房子留給你,400萬也歸你。"六十歲的母親坐在我家沙發上,面色蠟黃,語氣卻篤定。我愣在那裡,看着她消瘦的身影和疲憊的眼神,一時不知該如何作答。十五年了,整整十五年沒見,她突然出現,帶着病和錢,要我贍養她。1986年,我出生
文字比語音更傷人,你的昵稱可能正在傷害對方 - 天天要聞

文字比語音更傷人,你的昵稱可能正在傷害對方

手機屏幕亮起來那一瞬間,對話框里的那個很親密的稱呼總是能讓心裏猛地抖一下。在當今這個靠表情包來表達表情、憑藉輸入法去傳達內心感受的時期,微信的聊天框就如同一個能夠映照出各種情形的鏡子,將人際關係中那些不太顯著的界限都清晰地映照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