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老人哭訴:人過七十才發現,晚年的親情,遠比想像的要殘酷

2025年05月23日07:42:04 情感 1685

人們常說,最長久的永遠是我們的血肉親情,畢竟血脈相連,是無法遺忘和割捨掉的。在我們國人眼裡,最在乎最看重的,也是親情,無論什麼時候,親情都比很多友情愛情要可靠。

但這親情真的是永遠美好的嗎?答案卻是不一定的。

獨居老人哭訴:人過七十才發現,晚年的親情,遠比想像的要殘酷 - 天天要聞

小的時候,我們覺得親情很溫暖,有不斷地給予和呵護,關心和疼愛;而成年人成家後,我們覺得親情很偉大,要無私的付出,要獨當一面,不過也能從中收穫家的成就感。而到了晚年,人老珠黃,漸漸成為需要依靠的老人時,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是有多麼現實,尤其是我們一直所期望的親情。

一位獨居多年的李大爺,就對此非常有感觸,他說:「以前人人都說親情最珍貴,親情最溫暖,可我過了七十歲才發現,那些美好總在過去,到了晚年的親情,卻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殘酷!人老了,親情慢慢都會變得「無情」。」

為何李大爺會如此感慨呢?難道晚年的親情,就那麼如此不堪么?下面就來聽聽李大爺的一段晚年故事。

獨居老人哭訴:人過七十才發現,晚年的親情,遠比想像的要殘酷 - 天天要聞

講述人:李大爺

我今年73歲,曾經是一名鄉鎮單位的幹部,現在退休了,拿着2000元退休金,一個人在老家獨居生活。有人說,我這樣的生活挺好的,有錢有房住,不愁吃喝。可我卻一點也過得不幸福。因為我的三個子女不管我,身邊的一幫親戚們,也漸漸遠離我,如今的我就像孤寡老人一樣,無依無靠苟且度日。

獨居老人哭訴:人過七十才發現,晚年的親情,遠比想像的要殘酷 - 天天要聞

而原本我也是過得很不錯的,還在鄉鎮單位上班的時候,身邊的親戚紛紛把我當做寶,對我百般依賴,什麼好的東西都會送給我。原因就是我是單位上的人,他們有很多事情有求於我。無論是借錢借物,還是幫忙辦事,我都竭力幫他們,那一刻,我覺得這就是親情最偉大的作用。我也覺得,我幫了他們,他們對我才會更好,等我有危難時,他們也會第一時間出手相助。

可是退休後,我才漸漸明白,親情也有殘酷的現實。

我是60歲退休的,當時很多人都羨慕我退休了,拿着退休金,很逍遙快活。但那時候,我卻迎來我人生最困難的階段,我的老伴身患重病,每天都需要很多錢買葯養病,而我的三個孩子剛出門工作,沒多少錢可以給家裡。我雖然退休了,但退休金也遠不如工資,剛退休的時候退休金才1500多,所以除去給老伴治病的錢,每個月沒多少拿來生活。

獨居老人哭訴:人過七十才發現,晚年的親情,遠比想像的要殘酷 - 天天要聞

本以為,我在生活困苦時,那些我幫助過的親戚們,會成為我最好的依靠。然而,我沒錢,向他們借錢借物時,我才發現,這親情很現實也很殘酷。沒多少親戚願意借錢給我,很多親戚都變得很無情,不管我是不是去借錢,他們見到我就會躲着。

尤其是,在我62歲那年,老伴急需21萬手術費,我走訪了十多個親戚,也是曾經我幫助過的親戚,我自認為我們之間的親情,是很親切和牢固的,但是他們給我的回饋卻是,無情和自私。我本想一家借個幾千元,剩下的就靠子女解決的。

結果卻沒多少親戚願意出借,能借的借不多,像打發要飯子似得,而不借的親戚,不管我怎麼念舊情、或者訴苦衷,他們都無動於衷,甚至對我反感。

我不知道他們以前是怎麼做到對我,那麼信任和依賴的,我也不知道,我當初為啥會這麼慷慨幫助他們。最後,我的老伴沒能籌夠治病錢,沒多久就走了。而我這群所謂的親情,也在這殘酷的現實中,被我通通拉黑。

獨居老人哭訴:人過七十才發現,晚年的親情,遠比想像的要殘酷 - 天天要聞

經歷這麼一遭後,我覺得那些旁外的親情,是不可靠的,只有身邊至親,我的子女才會是我很好的依靠。畢竟他們身上流淌着我的血,不管如何他們都是我最親的親人。於是,我對子女很好,他們要什麼我都願意為他們付出,覺得這樣可以換來晚年孝順。

老伴一走,兩個兒子提出了分家,我也同意了。把單位分配的一套三居室,一分為二,大兒子住一間,小兒子住一間,還有一間就我住。女兒沒有分到,就拿走了老伴留下的金銀首飾和一些現金。當時也說好分房不分家,有時三姐弟還是要聚在一起,也要好好贍養我這個老人的。

剛分家,那頭兩年還算和諧,他們三個年年都會回來聚在一起。可後來,房子一拆遷,賠了兩套安置房後,這個家就開始變了。兩個兒子以孫子為由,把分配的房子給佔了,本來我是不同意的,但他們兄弟兩卻糖衣炮彈的輪番說服我,說我不要擔心,我回老家住着,住煩了隨時可以去他們家住。

我心一軟,就隨了他們的心愿,把那兩套安置房,給了他們兄弟兩,還上了他們的名字,而我就一個人回了老家居住。當時,也覺得這樣挺好,用兩套房子換了兩個兒子的孝順,也不虧。

獨居老人哭訴:人過七十才發現,晚年的親情,遠比想像的要殘酷 - 天天要聞

過了70歲的時候,我的身體開始越發不行,於是就想去兒子家養老,畢竟都說「養兒防老」,老了就得找兒子贍養,而且我也為他們做出了這麼貢獻,也是時候回饋給我了。

我先去大兒子家住, 結果沒住幾天,大兒媳就要趕我走,說我邋裡邋遢,哪哪都不衛生。平時洗衣服,都是把我扔到一邊,然後叫我自己手洗。我的鞋子也不讓我放鞋櫃,直接要我扔到外面走廊里。

更荒唐的是,我不能和他們一起吃飯,每次吃飯,都是兒子把我的飯碗裝好飯菜,叫我回房間吃。有客人來,更是叫我不要出門,在房間里好好待着就行。

這讓我感到很心酸,曾經大兒子要啥我都滿足他,而且他也拍着胸脯說過,會好好孝順我,贍養我。可是如今,我卻成了他們家的累贅和礙眼的東西似的。兒媳嫌棄我就算了,兒子也看不起我,各種不待見。

獨居老人哭訴:人過七十才發現,晚年的親情,遠比想像的要殘酷 - 天天要聞

後來,我實在受不了他們夫妻倆的冷言冷語,還是去了小兒子家裡。因為小兒子早早賣了安置房,在城裡買了更大的房子,生活也相對好一點。而且小兒子也是我最寵愛的,他買大房子時,我贊助了幾萬元。我就覺得在小兒子則會過得舒心一點。

我去到小兒子家時,小兒子確實對我很不錯,但他卻是把我當做「啃老」的對象養着。一去小兒子家,他和小兒媳就要我上交退休金,雖然不會像老大家那樣嫌棄我,但卻剝奪了我的養老錢,並把我當成免費保姆一樣使喚。

在小兒子家,我每天都要燒火做飯,伺候他們一家三口,而且小兒媳還賊摳門,每個月只給我200元零花錢,買菜那些也是精打細算的給我,我一點也吃不了油水。

獨居老人哭訴:人過七十才發現,晚年的親情,遠比想像的要殘酷 - 天天要聞

經常沒錢花的時候,想跟他們要點,不是被責罵我就是說我不顧家。無奈的我,只好跟遠嫁的女兒要點,可是剛開始一兩次,她還會意思意思給點給我,可幾次過後,女兒就不厭煩了,說我要錢就想得到她,分房的時候就不見的分她一套。還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我要錢不能找她要。就這樣,要多幾次後,女兒就不再理我了。

就這樣,我在小兒子家住了將近一年,我最終還是選擇要回了工資卡,回了老家。自我回家以後,他們兄弟兩就不怎麼聯繫我,紛紛都不願搭理我,我有啥病痛,他們兄弟兩也是推來推去。

獨居老人哭訴:人過七十才發現,晚年的親情,遠比想像的要殘酷 - 天天要聞

每次生病,身邊又沒有子女或親人相伴,這種境地就讓我感到很心酸,沒想到晚年的親情會如此殘酷。曾經我幫助過的親戚,對我這麼無情,我可以理解,畢竟我現在變得沒作用了;而我的至親子女,對我如此,我卻想不通,為啥我辛苦養育了他們,並無私奉獻了這麼多,他們還是不懂得回饋一些給我?

那時候我常常在想,我們的親戚是拿來做什麼的?而我們生兒育女又是為了什麼?如今一個人獨居了這麼多年,我也漸漸明白到,這些所謂的親情,在你有價值的時候,就是受人珍貴的;而在你沒價值的時候的,就是令人嫌棄的。也許這就是晚年親情的狀況,很現實很殘酷。

獨居老人哭訴:人過七十才發現,晚年的親情,遠比想像的要殘酷 - 天天要聞

結語:所以說,我們想像的親情往往都是美好的,更是彌足珍貴的,但是現實中,親情往往都是要比我們想像的要殘酷。這世間所有親情,大多和利益息息相關。你沒有了可利用的價值,和你之間的親情,就會變得很脆弱。

這也許就是為什麼很多親戚走着走着就散了,很多孝順子女隨着老人越來越老,就不孝順了的根本原因,畢竟人都自私的,親戚們也是如此,你沒錢沒勢力,人家幹嘛要和你親?兒女也是這樣,老人一老就要負擔,一病就要伺候,這就大大影響了他們的切身利益,為了減少利益損失,他們就會選擇放棄孝順。

這就是當下晚年的現實,和人性的殘酷。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夫妻高速上發生爭吵妻子強行下車欲跳橋,幸被路過民輔警及時發現救下 - 天天要聞

夫妻高速上發生爭吵妻子強行下車欲跳橋,幸被路過民輔警及時發現救下

高速高架橋上,巡邏民輔警猛然看到一男一女站在橋邊拉扯,趕緊停車上前詢問。原來,夫妻二人因家庭瑣事爭吵,妻子情緒激動之下欲跳橋輕生……5月21日下午,在甘肅隴南十(堰)天(水)高速上發生了這樣驚險的一幕。5月23日,紅星新聞從轄區高速交警處獲知,欲跳橋輕生的女子最後被成功勸說救下。 ▲視頻截圖5月21日14時許,...
敘利亞女孩主動搭訕中國小伙求娶走?大反轉! - 天天要聞

敘利亞女孩主動搭訕中國小伙求娶走?大反轉!

「敘利亞女孩主動搭訕來旅遊的中國小伙,希望小伙能花300萬敘利亞貨幣娶自己去過安穩日子。」近日,有網友吐槽某短視頻平台上有大量不同用戶發佈以外國年輕女孩為背景的視頻,並配上「敘利亞女孩主動搭訕來旅遊的中國小伙,希望小伙能花300萬敘利亞貨幣娶自己去過安穩日子」等雷同的文案。平台方回應稱,部分用戶發佈同質化...
1995年,未婚夫考上大學後與我退婚,多年後我卻十分慶幸 - 天天要聞

1995年,未婚夫考上大學後與我退婚,多年後我卻十分慶幸

心有所牽,路才遠行"小燕,他考上大學了,退婚的信剛到。"娘的一句話,如同一盆冷水,澆在我炎熱的夏日午後。一九九五年,我二十歲的心事,就這樣被沖散了。我叫周小燕,是縣城裁縫廠的一名女工。那年,我和李銘輝的婚事是兩家父母一手操辦的。
每日心理學:解鎖生活中的「心理小開關」,讓你更懂自己和他人 - 天天要聞

每日心理學:解鎖生活中的「心理小開關」,讓你更懂自己和他人

你是否曾好奇:為什麼同樣一句話,不同人聽了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為什麼有些習慣總是難以改變?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個選擇、每種情緒、每段關係,背後都藏着心理學的「底層邏輯」。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心理學概念,幫你打開認知自我與世界的新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