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走後我很少回家,那次推門看到舅舅在吃飯,我臨時做了決定

2025年05月15日07:42:06 情感 1096

回家的意義

午夜時分,我推開老屋吱呀作響的木門,看見舅舅周大勇獨自坐在飯桌前,碗里是簡單的白菜豆腐湯,桌角擺着半瓶二鍋頭。

四目相對,那一刻,我從他布滿皺紋的臉上讀出了歲月的滄桑和一絲驚喜。

"明遠,真是你啊?"舅舅放下筷子,遲疑着站起身,彷彿怕我是幻影。

我叫周明遠,在省城一家建築公司當工程師,八零後,算是早早就離開這座小城的人。

姥姥走後,這個承載童年記憶的老宅,我很少踏足,三年零四個月,連我自己都數得清楚。

不是沒時間,工作再忙,擠一擠總能回來;也不是沒錢,工資雖不高,買張火車票綽綽有餘;而是不敢面對那些空蕩蕩的房間里漂浮的回憶。

八十年代末的小城,依舊保留着老式四合院的格局,青磚灰瓦,門前的石階被歲月磨得發亮,門楣上懸掛着褪色的紅燈籠,那是姥姥生前每年除夕必換的習慣。

"你咋不打個電話提前說一聲啊?"舅舅用袖口擦了擦眼角,轉身走向廚房,聲音里有掩飾不住的顫抖。

爐火的餘溫還在,舅舅麻利地添了幾塊煤球,火舌很快就竄了上來。

"給你煮碗麵,路上累了吧?"舅舅的背影在灶台前忙碌,曾經挺拔的肩膀如今略顯佝僂。

"別忙活了,我在站前吃過了。"我撒了謊,其實我是直接從單位趕來的,肚子早就餓得咕咕叫。

舅舅端着熱茶遞給我,爐火映照下的臉龐略顯疲憊,眼角的皺紋比我記憶中深了許多。

"吃了沒?別騙我,你從小就不會撒謊,耳朵尖都紅了。"他笑着戳穿我,手上已經開始揉面。

記憶如潮水般湧來,小時候每次說謊,舅舅總能一眼看穿,然後笑着摸我的耳朵,說這是"說謊精"的標誌。

"公司太忙,好不容易請了假。"我放下行李,覺得這個借口蒼白無力,就像這些年我找的所有理由一樣。

舅舅搖搖頭,眼裡有失望,卻不責備,"你姥姥臨走那會兒,一直念叨着你,說明遠要是回來了,讓我煮她最愛吃的蔥油麵。"

姥姥走後我很少回家,那次推門看到舅舅在吃飯,我臨時做了決定 - 天天要聞

我突然想起姥姥生前常說的一句話:"人這輩子啊,能吃一口熱乎的,就不要等它涼了。"

舅舅將熱騰騰的面放在我面前,上面卧着一個荷包蛋,黃橙橙的蛋黃周圍是翠綠的香蔥末,就像兒時姥姥給我做的一模一樣。

"吃吧,我去給你收拾房間。"舅舅轉身離開,步伐有些蹣跚。

"舅,這些年,您腿怎麼了?"我注意到他走路時右腿略微拖沓。

"沒啥大事,前年冬天摔了一跤,落下點毛病。"他語氣輕鬆,好像在說別人的事。

我埋頭吃面,淚水卻不爭氣地滴落在碗中,又咸又澀。

姥姥的老掛鐘滴答作響,牆上的舊掛曆還停留在三年前,那一頁寫着姥姥離世的日子。

吃完面,舅舅領我去我的舊房間,推開門的瞬間,時光彷彿倒流。

陳舊的木床上鋪着藍白條紋的床單,洗得發白卻乾淨整潔;牆上貼着我高中時收集的籃球明星海報,褶皺處被小心翼翼地撫平;書桌上的課本、牆上貼的火車票,連檯燈的位置都和我離開時一模一樣。

"都按你走時的樣子,沒動過。"舅舅小心翼翼地撣去書桌上的灰塵,動作輕柔得像在撫摸珍寶。

"我每周都來打掃,你姥姥說了,這是明遠的根,不能讓灰塵把根埋了。"舅舅的話語簡單,卻重若千鈞。

窗外,初春的月光灑在院子里那棵老槐樹上,樹冠已經冒出了嫩芽。

那是我小時候和舅舅一起種下的,如今已經長得比房檐還高。

"還記得嗎?你五歲那年,非說要種棵樹,讓姥姥能在樹蔭下乘涼。"舅舅指着窗外的槐樹,眼中閃爍着回憶的光芒。

我點點頭,喉嚨哽咽得說不出話。

小時候家裡窮,沒錢買樹苗,是舅舅帶我去城郊的荒地上挖了這棵小槐樹回來。

那時他剛從糧站下崗,正是生活最困難的時候,卻仍然背着鋤頭,牽着我的小手,走了十幾里路去尋找一棵合適的樹苗。

姥姥走後我很少回家,那次推門看到舅舅在吃飯,我臨時做了決定 - 天天要聞

"那時候你才這麼高。"舅舅比划著,手停在腰間,"嘴巴甜得很,成天'舅舅好''舅舅棒',把你姥姥樂得合不攏嘴。"

回憶如潮水般湧來,沖刷着我心中積攢的思念和愧疚。

"這些年,您一個人..."我哽咽了,說不下去。

"不算一個人,"他笑了,從抽屜里拿出一個相冊,裏面是我從小到大的照片,有些連我自己都忘了,"你姥姥說,照片里的你永遠不會離開這個家。"

相冊的第一頁是我咿呀學語時的樣子,舅舅抱着我站在院子里,臉上的笑容陽光燦爛。

那時候他才二十齣頭,是縣裡有名的籃球健將,因為姐姐(我媽)早逝,他二話不說辭了工作,回來照顧姥姥和我。

翻到中間,是我小學畢業的合影,舅舅站在後排,眼睛直直地看着鏡頭中的我,彷彿那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寶貝。

最後一張是三年前姥姥的葬禮,我匆匆趕來又匆匆離去,照片上的我眼圈發紅,神情恍惚。

舅舅輕輕撫摸着相冊,"你工作忙,我懂。"

簡單的一句話,卻像一把刀剜在我心上。

那晚我輾轉反側,怎麼也睡不着,耳邊是舅舅輕微的鼾聲,從隔壁房間斷斷續續地傳來。

記憶中他睡覺從不打呼,是什麼時候開始變成這樣的?是我大學畢業後?還是更早?

清晨,我被院子里的鳥鳴聲喚醒,推開窗戶,看見舅舅已經在院子里忙活,給那棵老槐樹澆水。

他哼着一首老歌,是七十年代流行的《年輕的朋友來相會》,那是姥姥生前最愛聽的曲子。

陽光下,舅舅的背影顯得那麼孤單,卻又倔強地挺立着。

早飯是舅舅蒸的饅頭,白面摻着玉米面,外加一碗鹹菜豆腐湯,樸素得不能再樸素。

"嘗嘗看,和你小時候吃的一樣不?"舅舅期待地看着我。

饅頭略微發硬,但咬一口,滿嘴都是童年的味道,那種溫暖的、安心的感覺,像久違的擁抱。

姥姥走後我很少回家,那次推門看到舅舅在吃飯,我臨時做了決定 - 天天要聞

"舅,我們今天整理一下姥姥的遺物吧。"我提議道,終於鼓起勇氣面對這三年來一直逃避的事情。

舅舅愣了一下,隨即點頭,"好,該收拾收拾了。"

姥姥的房間被保留得很完整,床上的被褥疊得整整齊齊,梳妝台上的銅鏡一塵不染,彷彿主人只是出門一會兒,隨時會回來。

"你姥姥走得很突然,那天晚上還念叨着想吃你小時候最愛的糖醋排骨,說等你回來給你做。"舅舅輕聲說著,手指輕輕撫過姥姥的床單。

我想起最後一次和姥姥通電話,她問我什麼時候回來,我說等忙完這個項目,可那個項目一拖再拖,等我真正放下工作趕回來,卻只見到了冰冷的遺體。

舅舅開始從衣櫃里取出姥姥的衣物,那些老式的藍布棉襖、灰色毛衣,每一件都被疊得方方正正。

"這些衣服,我想捐給敬老院。"舅舅說,"你姥姥生前常說,她的東西要物盡其用。"

我點點頭,喉嚨發緊,默默幫忙整理着。

在姥姥的針線盒底層,我們發現了一本發黃的日記本,封面上用毛筆工整地寫着"人生雜記"。

舅舅翻開,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對我的思念,以及舅舅照顧她的點點滴滴:

"今天明遠來電話了,說在省城工作順利,我很欣慰。大勇燉了雞湯,說是補身子,這孩子,總是操心我。"

"明遠說最近加班,又要推遲回來的日子,聽得出聲音很疲憊。大勇陪我下棋到深夜,故意讓我贏,以為我不知道。"

"大勇的腿傷了,疼得直冒冷汗,還瞞着我。這孩子,從小就倔,不肯示弱。要不是我半夜聽見他呻吟,還被蒙在鼓裡。明遠若在家,一定能勸他去醫院。"

淚水模糊了我的視線,每一頁紙上都寫滿了對我的牽掛,而我卻連最基本的陪伴都沒能給予。

"你看,這是你姥姥最後的一頁。"舅舅翻到日記的最後,上面的日期正是她離世前一天。

姥姥走後我很少回家,那次推門看到舅舅在吃飯,我臨時做了決定 - 天天要聞

"明遠說下周要回來看我,我得多活幾天,好好做頓飯給他吃。大勇今天又去買了我愛吃的薺菜,說是春天最後的鮮味了。這孩子啊,四十多歲了,還單着,都是為了照顧我和明遠。我這輩子最對不起的就是他,耽誤了他的一生。"

舅舅的手微微顫抖,"你姥姥走時很安詳,說她這輩子沒白活,看着你長大成人是她最大的幸福。"

午飯時分,鄰居王阿姨送來熱騰騰的饅頭和幾碟小菜,見到我又驚又喜。

"明遠回來啦?可想死人了!你舅這些年就盼着你回來哩!"王阿姨熱情地拉着我的手,上下打量,"瘦了,在城裡是不是吃不好?"

舅舅忙着招呼王阿姨坐下喝茶,臉上有掩飾不住的自豪,"我外甥現在是工程師了,厲害着呢!"

王阿姨壓低聲音告訴我,開發商多次來收購老宅,出價一次比一次高,舅舅都一口回絕。

"你舅舅說,這是明遠回家的地方,不能賣。那些開發商都說他傻,這麼好的地段,賣了能買省城的大房子,可你舅就是不聽。"

我看向舅舅,此刻他正在廚房裡忙活,背影瘦削卻堅定。

"那次他跟開發商吵起來,氣得腿疼發作,在床上躺了三天。"王阿姨嘆氣道,"你要是能多回來看看,他就不會這麼犟了。"

王阿姨走後,我幫舅舅收拾碗筷,鼓起勇氣問道:"舅,您腿傷到底怎麼回事?"

舅舅擺擺手,"哎,小事情,年紀大了,骨頭不硬朗。"

我堅持要帶他去醫院,他卻笑着拒絕,"真沒事,這老毛病,犯了就犯了,過幾天自己就好了。"

下午,我趁舅舅午睡,偷偷翻看了他床頭的藥瓶,心裏一沉——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已經吃了大半。

晚飯後,舅舅提議去院子里坐坐,春夜微涼,他搬出兩把竹椅,和我並排坐在槐樹下。

"記得小時候你最愛在這兒聽我講故事。"舅舅仰望星空,聲音溫柔。

姥姥走後我很少回家,那次推門看到舅舅在吃飯,我臨時做了決定 - 天天要聞

我點點頭,那時每到夏夜,舅舅就會搬出竹椅,講他年輕時的故事,那些籃球場上的拼搏,南下深圳的闖蕩,還有後來為了照顧姥姥和我而放棄的夢想。

"舅,您後悔過嗎?"我突然問道。

"後悔什麼?"舅舅疑惑地看着我。

"後悔...為了我和姥姥放棄了自己的人生。"我低聲說,心裏滿是愧疚。

舅舅沉默了片刻,然後輕輕搖頭,"何謂放棄?何謂人生?照顧你們,就是我的人生。"

簡單的一句話,卻重若千鈞,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夜空中繁星點點,舅舅指着最亮的那顆星,"你姥姥在那兒看着呢,肯定高興見到你回來。"

我鼻子一酸,突然記起小時候舅舅常說,天上最亮的星星就是離我們而去的親人在注視着我們。

"舅,我決定了,以後每個月都回來住幾天。"我脫口而出,這個決定並非一時衝動,而是在推開家門的那一刻,就在心底埋下的種子。

舅舅眼裡閃爍的光芒勝過千言萬語,他拍了拍我的肩膀,"好,我等着。不過你工作忙,我理解的。"

還是那句"我理解",卻讓我更加愧疚。

"不,舅,我是認真的。我已經錯過太多了,不能再這樣下去。"我堅定地說。

那晚,我躺在床上,聽着窗外偶爾傳來的狗吠聲,想起小時候院子里養的那條老黃狗,每次我放學回家,它總是第一個衝出來迎接我。

"明天去看看黃狗的墳,我埋在後院柿子樹下了。"入睡前,舅舅站在我房門口,輕聲說道,彷彿猜到了我的心思。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起床,看見舅舅已經在廚房忙活,準備了豐盛的早餐:荷包蛋、小米粥、鹹菜,還有我小時候最愛的油餅。

"好久沒做了,手藝生了,別嫌棄。"舅舅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

油餅外酥里嫩,咬一口滿嘴留香,和記憶中一模一樣。

"舅,今天我陪您去趟醫院吧,把腿好好檢查檢查。"我一邊吃着一邊提議。

姥姥走後我很少回家,那次推門看到舅舅在吃飯,我臨時做了決定 - 天天要聞

舅舅猶豫了一下,終於點頭同意,"行,聽你的。"

縣醫院的骨科醫生是舅舅的老同學,看完片子後,醫生直搖頭,"早就讓你來,非不來,骨頭都快磨沒了,還嘴硬!"

原來舅舅的膝關節已經嚴重磨損,需要手術治療,但一直拖着不肯做。

"手術費用我來出。"我堅定地對醫生說。

回家路上,舅舅沉默不語,走到老槐樹下才開口:"你工作不容易,錢留着自己用。"

"舅,您別拒絕我,這是我應該做的。"我握住他的手,那隻手布滿老繭,骨節粗大,曾經撫摸過我的額頭,為我系過鞋帶,教我寫過第一個字。

傍晚,街坊鄰居得知消息,紛紛來家裡探望。

李大爺帶來自家腌制的鹹鴨蛋,張嬸提着剛蒸好的糯米糕,就連平日里不怎麼來往的隔壁王老師也送來幾本養生書籍。

"大勇這些年照顧老人小孩,從沒喊過苦,是咱們街上的好樣的!"李大爺拍着舅舅的肩膀,語氣里滿是敬佩。

"明遠回來了,大勇心裏的石頭總算落地了。"張嬸笑着對我說,"你舅這人啊,嘴上不說,心裏全是你。"

院子里充滿了歡聲笑語,舅舅的眼角悄悄泛起淚光。

鄰居們走後,夜色漸濃,我和舅舅再次坐在槐樹下乘涼。

"舅,您跟我說說這些年的事吧。"我遞給他一杯熱茶。

舅舅喝了口茶,慢慢道來:姥姥走後的日子,他如何一個人支撐這個家,如何想念我卻不敢打擾,如何拒絕親戚勸他改嫁的好意,如何在夜深人靜時翻看我小時候的照片...

每一個細節都像針一樣扎在我心上,而舅舅講述的語氣卻如此平靜,彷彿在說著與己無關的故事。

"明遠啊,人這輩子最難的不是吃苦受累,而是孤獨。"舅舅望着星空,眼中閃爍着思索的光芒,"你姥姥走了,我才真正懂得什麼叫孤獨。"

姥姥走後我很少回家,那次推門看到舅舅在吃飯,我臨時做了決定 - 天天要聞

一陣風吹過,槐樹葉沙沙作響,好像在回應舅舅的話語。

"舅,對不起,我..." 話到嘴邊,又被舅舅擺手打斷。

"傻孩子,有什麼對不起的?你有自己的路要走,這很正常。"舅舅的聲音溫柔而堅定,"你姥姥生前常說,鳥兒長大了就要飛,這是自然規律。"

月光下,舅舅的臉龐刻滿了歲月的痕迹,卻依然能看出年輕時的輪廓,那個曾經意氣風發的籃球少年如今已是兩鬢斑白的老人。

夜深了,我們回到屋內,舅舅從柜子深處取出一個紅木盒子,小心翼翼地打開。

"這是你媽留下的,本想等你結婚時給你,但我想現在給你也好。"舅舅將盒子遞給我。

盒子里是一枚玉佩,溫潤如脂,上面刻着"平安"二字。

"你媽走得早,來不及看你長大,她最大的願望就是你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舅舅的聲音有些哽咽。

我捧着玉佩,淚如雨下。

那晚,我做了一個夢,夢見小時候在院子里玩耍,舅舅在一旁看書,姥姥在廚房忙碌,陽光透過槐樹葉的縫隙,在地上灑下斑駁的影子。

醒來時,我發現枕頭已經濕透。

第三天一早,我幫舅舅做了個決定——裝修老屋。

不是大拆大建,而是保留原有的結構,只更換老舊的設施,添加一些現代化的設備,讓舅舅晚年生活更舒適一些。

舅舅起初不同意,說花錢太多,但在我的堅持下,他最終妥協,條件是保留我的房間和姥姥的房間原樣。

"就當是為了我回來時住得舒服些。"我半開玩笑地說,舅舅這才笑着點頭。

中午,舅舅做了一桌子菜,全是我小時候愛吃的:紅燒肉、糖醋魚、炒青菜,還有一碗香噴噴的蛋花湯。

"這些年,手藝都生了。"舅舅不好意思地說,"你別嫌棄。"

菜肴的味道和記憶中一模一樣,或者說,比記憶中更香,因為此刻多了一份思念和溫情的調味。

飯後,我向舅舅提出了一個想法——把公司的部分業務轉到縣裡來做,這樣每月就能回來住上半個月。

姥姥走後我很少回家,那次推門看到舅舅在吃飯,我臨時做了決定 - 天天要聞

"真的嗎?"舅舅眼睛一亮,隨即又擔憂道,"會不會影響你的發展啊?"

"不會,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很多工作可以遠程完成。"我笑着說,"而且縣裡這兩年發展不錯,也有潛在的項目可做。"

舅舅笑得像個孩子,眼角的皺紋都舒展開來,"好好好,那我要把家裡收拾利索點,不能讓你同事來笑話。"

臨走前的晚上,我和舅舅坐在院子里,喝着二鍋頭,聊着過去和未來。

"明遠,你記得小時候經常問我一個問題嗎?"舅舅微醺,臉上泛着紅暈。

我搖搖頭,記憶有些模糊。

"你問我為什麼不結婚,為什麼要留在這個小縣城。"舅舅笑着說,"那時候我總是搪塞你,今天我想告訴你真正的原因。"

舅舅深吸一口氣,"因為這裡有我的根,有我的責任。你媽臨走時拜託我照顧好你和姥姥,我答應了,就要做到。"

"可是舅,您為此犧牲太多了。"我內疚地說。

舅舅搖搖頭,"什麼犧牲不犧牲的,這是我的選擇,我從不後悔。看着你長大成人,有出息,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月光下,舅舅的眼神堅定而溫柔,那一刻,我讀懂了什麼叫無私的愛。

推開門的那一刻,我才懂得,生命中有些路,是必須要親自走一遍的;有些情,是需要親身體會才能懂得的;有些人,是無論你走多遠,都會在原地等你的。

那一刻我明白,家不只是一個地理位置,而是心靈的港灣,是無論漂泊到哪裡,都能指引你歸來的燈塔。

在這個簡陋卻充滿愛的老屋裡,我終於找到了漂泊多年的歸屬感。

"舅,我回來了。"走之前,我緊緊擁抱着舅舅,輕聲說道。

舅舅拍拍我的背,笑得像個孩子,"我知道,你一直都沒走遠。"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上海一老人將房產留給外孫三個女兒不認:母親不識字,遺囑有效嗎 - 天天要聞

上海一老人將房產留給外孫三個女兒不認:母親不識字,遺囑有效嗎

不識字的老人留下一份遺囑,有效嗎?記者從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獲悉,該院審理了這樣一起案件,全家為遺囑是否有效對簿公堂。陸阿婆育有四個女兒,丈夫去世數年後,涉案老房開建。之後多年裡,陸阿婆一直和大女兒一家生活在老房裡。2013年,老房拆遷,陸阿婆獲得了一套安置房。2015年,陸阿婆立下遺囑,表示要將名下這套...
男女藏石頭後約會,釣魚佬全程吃瓜:他們以為沒人看的到! - 天天要聞

男女藏石頭後約會,釣魚佬全程吃瓜:他們以為沒人看的到!

近日,甘肅某湖畔發生的一幕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一對男女在湖邊的石頭縫中進行親密互動,這一行為被一位釣魚者全程目睹並拍攝了視頻,隨後引發了關於公共場合舉止、隱私與社會道德的熱議。在這個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情侶間的親密行為往往受到公眾視線
摳門男友陪我和爸媽吃了頓飯,他的神操作,讓我們的感情到頭了 - 天天要聞

摳門男友陪我和爸媽吃了頓飯,他的神操作,讓我們的感情到頭了

"這頓飯,是我們的分手宴。"我輕聲對父母說,淚水在眼眶裡打轉,父親的筷子停在了半空。我叫林小雨,今年二十八歲,是九十年代初出生的女子。在我們這個縣城,像我這個年齡的姑娘,大多已經抱上了孩子,而我卻在一段持續三年的感情里越走越迷茫,像是在霧裡
廣東一村「結婚獎1萬,每生一娃獎1萬,秒到賬」 - 天天要聞

廣東一村「結婚獎1萬,每生一娃獎1萬,秒到賬」

「結婚獎勵1萬元,每生一娃各獎勵1萬元,獎勵秒到賬」。近日,東莞市橫瀝鎮新四黃塘村甩出的「王炸」——《新四黃塘村促結婚助生育獎勵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在網上引發熱議。這是該村依託集體經濟壯大持續釋放民生紅利的又一創新實踐。記者了解到,為響應國家提倡適齡婚育、優生優育政策,《方案》提出夫妻雙方任一方...
早安,你好|祝您家庭幸福美滿! - 天天要聞

早安,你好|祝您家庭幸福美滿!

24小時新聞動態◆ 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出席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的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智利總統博里奇。◆ 國務委員、全國婦聯主席諶貽琴近日在遼寧調研時強調,發揮橋樑紐帶作用,以更大力度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閱讀更多>>>◆ 近日,科技部等7部門聯合發佈《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
夫妻那些事,再恩愛,也千萬不要這樣做! - 天天要聞

夫妻那些事,再恩愛,也千萬不要這樣做!

夫妻那些事,再恩愛,也千萬別踩這些「雷區」!咱都知道,夫妻相處那可是門大學問。好多夫妻剛結婚的時候,那感情好得跟蜜裡調油似的,整天黏糊在一起,恨不得把對方捧在手心裏。可日子一長,各種問題就冒出來了,有些行為要是沒注意,就算之前再恩愛,感情也
除了生理需求!男人最在乎女人這三個方面! - 天天要聞

除了生理需求!男人最在乎女人這三個方面!

除了生理需求!男人最在乎女人這三個方面在感情的世界裏,不少人總覺得男人和女人相處,生理需求似乎是個繞不開的話題。但其實啊,除了這生理需求,男人真正在乎女人的方面可多着呢。今天咱就來好好嘮嘮,男人除了生理需求,最在乎女人的哪三個方面。
姥姥走後我很少回家,那次推門看到舅舅在吃飯,我臨時做了決定 - 天天要聞

姥姥走後我很少回家,那次推門看到舅舅在吃飯,我臨時做了決定

回家的意義午夜時分,我推開老屋吱呀作響的木門,看見舅舅周大勇獨自坐在飯桌前,碗里是簡單的白菜豆腐湯,桌角擺着半瓶二鍋頭。四目相對,那一刻,我從他布滿皺紋的臉上讀出了歲月的滄桑和一絲驚喜。"明遠,真是你啊?"舅舅放下筷子,遲疑着站起身,彷彿怕
長三角哪些城市愛花錢?這個城市令人意外 - 天天要聞

長三角哪些城市愛花錢?這個城市令人意外

2025年一季度各地經濟運行數據已經出爐。一季度GDP前50強城市中,19個來自長三角地區,超過了三分之一,彰顯了長三角城市集群的強大經濟能量。這19個在全國名列前茅的城市,其消費能力和傾向,又呈現出怎樣的特點?南京社零總額超過蘇州2025年一季度,長三角41座城市中有35座城市跑贏全國5.4%的平均增速,其中紹興以7.2%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