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供我侄子讀大學,我們就離婚」,一家4口變1口,我後悔了

2024年12月08日22:12:08 情感 1432

艱難的抉擇

李華站在狹小昏暗的客廳里,眉頭緊鎖,眼神中滿是憂慮。他的妻子王芳坐在那張破舊的沙發上,表情嚴肅而堅定,空氣中瀰漫著令人窒息的緊張氣息。

「不供我侄子讀大學,我們就離婚。」 王芳的聲音打破了沉默,每一個字都像重鎚一樣砸在李華的心上。

李華和王芳結婚多年,育有一子李明和一女李悅。他們的家庭雖不富裕,但一直過着平淡而安穩的生活。李華在一家工廠上班,靠着微薄的工資維持着家庭的開銷,王芳則在家操持家務,照顧孩子。

王芳的侄子劉輝,是她娘家那邊唯一有希望考上大學的孩子。劉輝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家庭經濟狀況十分困難,面對劉輝高昂的大學學費,他們只能望而卻步。王芳一直對侄子寄予厚望,她覺得劉輝聰明懂事,只要能上大學,將來一定能有出息。

李華深知自己家庭的經濟狀況,供自己的兩個孩子讀書已經讓他倍感壓力,更何況還要承擔劉輝的大學費用。他看着王芳,試圖勸說她改變主意:「親愛的,我們自己的孩子也需要讀書,家裡實在沒有多餘的錢了。劉輝的父母不能想辦法嗎?」

王芳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滿:「他父母都是農民,能有什麼辦法?劉輝是個好孩子,他不能因為沒錢就斷送了前程。我們是他的親人,怎麼能眼睜睜地看着不管?」

李華無奈地嘆了口氣,他知道王芳一旦決定的事情很難改變。他在房間里來回踱步,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家庭的收支情況。如果要供劉輝讀大學,他們不僅要拿出所有的積蓄,還可能要背負債務,自己的孩子將會面臨怎樣的生活和教育條件,他不敢想像。

這時,李明和李悅從外面回來,他們感覺到了家裡異常的氣氛。李明看着父母,小心翼翼地問:「爸媽,怎麼了?」

李華看着自己的孩子,心中一陣酸楚,他不知道該如何向他們解釋。王芳則對孩子們說:「沒事,你們回房間去寫作業吧。」

孩子們聽話地回到了房間,但李華知道,這件事情遲早會影響到他們。他再次對王芳說:「我們再考慮考慮吧,這不是一件小事,關係到我們整個家庭的未來。」

王芳卻毫不退讓:「還有什麼好考慮的?如果你不同意,我們這個家就散了。我不能讓別人說我眼睜睜地看着侄子沒學上。」

李華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他一方面不想失去自己的家庭,另一方面又擔心家庭無法承受這樣的經濟壓力。他想起了自己和王芳曾經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那些為了家庭努力奮鬥的日子,難道就要因為這件事情而毀於一旦嗎?

晚上,李華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無法入眠。他看着身邊熟睡的王芳,心中五味雜陳。他知道,自己如果不做出決定,這個家庭將會陷入無盡的混亂。可是,一旦做出決定,又將會面臨巨大的風險。

第二天早上,李華早早地起了床,他看着簡陋的家,心中暗暗發誓,無論如何,他都要守護好這個家。他來到王芳面前,眼神中帶着一絲無奈和堅定:「我同意供劉輝讀大學,但我們也要想辦法盡量減少對我們家庭的影響。」

王芳聽到李華的話,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你放心,劉輝是個懂事的孩子,他以後一定會報答我們的。」

李華默默地點了點頭,他知道,前方的道路充滿了未知和艱難。他不知道這個決定將會給家庭帶來怎樣的變化,但他已經沒有了退路。他只能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裏,一切都能朝着好的方向發展。

從那一天起,李華開始四處借錢,為劉輝湊齊大學的學費。他看着手中的借條,心中充滿了憂慮。而王芳則忙着為劉輝準備入學的東西,彷彿一切都在朝着她期望的方向發展。但李華知道,這只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家庭的危機才剛剛開始。

李明和李悅也逐漸察覺到了家裡的變化,他們發現父母不再像以前那樣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家裡的飯菜變得越來越簡單,父母的臉上也總是帶着憂愁。李明心中充滿了疑惑,他問李華:「爸,為什麼我們家現在變成這樣了?是不是出什麼事了?」

李華看著兒子,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他不想讓孩子們過早地承受這些壓力,但又不知道該如何隱瞞。他只能含糊其辭地說:「沒事,兒子,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

李悅則默默地看着這一切,她雖然年紀小,但也能感覺到家裡的氛圍變得壓抑起來。她常常一個人躲在房間里,看着窗外發獃,不知道這個家未來會怎樣。

隨着劉輝入學日期的臨近,李華一家的生活變得更加拮据。他們不得不削減各種開支,甚至連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都捨不得買。李華每天在工廠里加班加點地工作,希望能多掙一些錢來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但他知道,這只是杯水車薪,面對巨大的債務和家庭的開支,他感到力不從心。

而王芳卻一心只在劉輝的事情上,她覺得只要劉輝能順利讀完大學,將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她忽略了自己家庭的變化,也沒有察覺到丈夫和孩子們的痛苦。她不斷地給劉輝打電話,叮囑他在大學裏要好好學習,不要擔心錢的問題。

李華看着王芳的所作所為,心中的不滿越來越強烈。他覺得王芳過於偏袒侄子,而忽視了自己家庭的利益。但他又不敢輕易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生怕引起更大的家庭矛盾。他只能默默地忍受着這一切,期待着有一天家庭能夠恢復往日的平靜。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這只是家庭危機的開端,更大的風暴還在後面等待着他們。

「不供我侄子讀大學,我們就離婚」,一家4口變1口,我後悔了 - 天天要聞

家庭的犧牲

劉輝終於踏上了大學的征程,李華一家的生活卻徹底陷入了困境的泥沼。

為了湊齊劉輝那高昂的學費,李華幾乎掏空了家中所有的積蓄,還不得不向親朋好友四處借貸。家裡原本就微薄的存款瞬間化為烏有,還背上了沉甸甸的債務包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每到月底,看着那一堆賬單和催款信息,李華的眉頭就緊緊地擰成一個疙瘩。他常常坐在昏暗的燈光下,一支接一支地抽煙,煙霧繚繞中,滿是對未來的迷茫與焦慮。而王芳,依舊一門心思撲在侄子劉輝的大學生活上,對家中日益嚴峻的經濟狀況選擇性忽視。

在家庭經濟的重壓之下,李華和王芳不得不對自己子女的教育和生活投入進行大幅削減。原本給李明和李悅報的興趣班,一個接一個地被取消。李悅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心愛的繪畫工具被收起來,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卻不敢哭出聲來。李明熱愛的足球,也只能成為他課餘時間遙遠的回憶,他只能默默地把那隻破舊的足球藏在床底。

不僅如此,孩子們的生活質量也直線下降。以前餐桌上偶爾還能見到的肉菜,如今成了難得的奢侈品。一日三餐大多是簡單的青菜豆腐,清湯寡水。衣服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換季時能添置新的,都是撿着舊衣服縫縫補補繼續穿。

為了能多掙點錢補貼家用,李華下班後又在附近找了一份兼職,每天晚上都要忙碌到很晚才能回家。他的身體越來越疲憊,眼神中也漸漸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而王芳,除了照顧一些基本的家務,心思幾乎全在與劉輝的聯繫上,關心他在學校吃得好不好、住得慣不慣,卻鮮少過問自己孩子的內心感受。

李明和李悅深知家庭的困境,他們雖然心中委屈和不滿,但也懂事地想要為父母分擔。於是,在課餘時間,他們不得不去打工補貼家用。

李明在一家快餐店找了份工作,每天放學後就匆匆趕去,換上那身油膩膩的工作服,在瀰漫著食物香氣與嘈雜人聲的環境里,忙碌地穿梭於餐桌之間收拾餐盤、擦拭桌子。他那原本稚嫩的雙手,很快就變得粗糙紅腫,還時常被餐盤中的殘羹剩飯弄髒。有一次,他在清理桌面時,不小心打翻了一杯滾燙的咖啡,咖啡濺到他的手上,瞬間燙出一片紅印。他強忍着疼痛,默默地收拾好殘局,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卻又倔強地不肯落下。

李悅則在街邊發傳單。她瘦弱的身影站在熙熙攘攘的街頭,怯生生地向過往的行人遞上傳單,卻常常遭遇冷漠的拒絕和不耐煩的驅趕。有一回,一個穿着時髦的女子匆匆走過,李悅禮貌地遞上傳單,女子卻皺着眉頭,厭惡地將傳單一把拍落在地,還嘟囔着:「煩死了,別擋路!」 李悅的臉漲得通紅,她彎腰撿起傳單,委屈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但她還是咬着牙堅持了下來。

回到家,他們累得幾乎連話都不想說。看着父母疲憊的面容和家中簡陋的環境,心中的委屈和不滿更是如潮水般湧來。

有一天晚上,李明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到家,看到桌上依舊是簡單的青菜和饅頭,終於忍不住爆發了:「為什麼我們要過這樣的生活?就因為要供劉輝讀大學嗎?他又不是我們的親弟弟!」

李華默默地低下頭,無言以對。王芳則呵斥道:「你怎麼能這麼說?劉輝是我們的親人,我們幫他是應該的。你們要學會懂事和體諒!」

「體諒?那誰來體諒我們?」 李明憤怒地衝進自己的房間,「砰」 的一聲關上了門。

李悅在一旁默默地流淚,她小聲地說:「媽,我知道劉輝哥哥需要幫助,可是我們也過得很辛苦啊。」

王芳看着哭泣的女兒,心中微微一動,但還是堅定地說:「這只是暫時的困難,等劉輝大學畢業了就好了。」

然而,家庭的矛盾並沒有因為王芳的這句話而得到緩解,反而愈發尖銳起來。

李華和王芳之間的爭吵也越來越多。以前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早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冷戰和激烈的爭吵。

有一次,李華因為工作上的壓力和對家庭經濟狀況的擔憂,心情格外煩躁。他回到家,看到王芳又在給劉輝打電話,叮囑他買這買那,頓時火冒三丈:「你就只知道關心劉輝,你有沒有想過我們這個家?我們自己的孩子都在受苦,你卻把錢都花在他身上!」

王芳也不甘示弱:「我關心劉輝怎麼了?他是我的侄子,我不能讓他在外面受委屈。你要是有本事多掙點錢,我們也不用過這樣的日子!」

兩人越吵越凶,互不相讓。孩子們躲在自己的房間里,聽着外面父母的爭吵聲,心中充滿了恐懼和無助。

隨着時間的推移,家庭的矛盾像一顆毒瘤,不斷侵蝕着這個曾經溫馨的家。李華感到無比的疲憊和絕望,他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也不知道這個家還能不能回到過去的模樣。而王芳,雖然依舊執着於對劉輝的支持,但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也會偶爾對家庭的現狀感到一絲憂慮,只是她不願意承認自己的決定可能是錯誤的。

在這個艱難的時期,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在痛苦中掙扎,他們的命運在家庭的犧牲與抉擇中被無情地改寫,而未來,依舊籠罩在一片迷茫的陰霾之中。

「不供我侄子讀大學,我們就離婚」,一家4口變1口,我後悔了 - 天天要聞

裂痕加深

在劉輝大學就讀期間,李華一家的生活彷彿墜入了黑暗的深淵,每況愈下。經濟上的壓力如同大山一般,壓得全家人都喘不過氣來。

李華為了能多掙些錢,每天在工廠里像個不知疲倦的陀螺,連軸轉地工作。他主動承擔了最繁重、最累人的任務,只為了那一點點微薄的加班補貼。長時間高強度的勞作,讓他的身體迅速垮了下來。他的背漸漸駝了,眼神中滿是疲憊與滄桑,雙手也變得粗糙不堪,布滿了老繭和傷口。然而,儘管他如此拚命,掙到的錢對於家庭的龐大開支來說,依然是杯水車薪。

王芳依舊把大部分的精力和關愛都傾注在侄子劉輝身上。她時常給劉輝寄去各種生活用品和學習資料,每次打電話都千叮嚀萬囑咐,要他專心學習,不要為錢的事情擔憂。而對於自己家中的困境和子女的變化,她卻始終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

李華和王芳的兒子李明,在家庭經濟的重壓下,學業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以前,他在學校里一直是個成績優異的好學生,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和希望。但如今,他每天放學後都要匆匆趕到快餐店去打工,常常忙到深夜才能回家。回到家後,他已經累得精疲力竭,根本沒有精力再去學習。漸漸地,他的成績開始下滑,作業也經常無法按時完成。老師多次找他談話,他只能默默地低下頭,心中充滿了無奈和痛苦。

有一次,學校組織了一場重要的考試,李明因為前一天晚上在快餐店打工到很晚,第二天考試時精神恍惚,很多題目都沒有答好。成績公布後,他看着那慘不忍睹的分數,淚水在眼眶裡打轉。他知道,自己曾經的夢想正在一點點地破滅,而他卻無力挽回。

李悅也同樣在困境中苦苦掙扎。她在街邊發傳單時,不僅要忍受路人的冷漠和拒絕,還要面對一些不良分子的騷擾。有一天,她在一個偏僻的街道發傳單時,一個醉醺醺的男人搖搖晃晃地走過來,對着她動手動腳,嘴裏還說著一些不堪入耳的話。李悅驚恐地掙扎着,大聲呼救。幸好路過的一位好心阿姨及時出現,將她解救了出來。這件事情給李悅留下了深深的陰影,從那以後,她每次出去發傳單都膽戰心驚,但為了家庭,她又不得不堅持下去。

家庭的壓抑氛圍和父母的忽視,讓李悅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她不再像以前那樣活潑開朗,臉上的笑容也漸漸消失了。她常常一個人躲在房間里,默默地流淚,對未來感到無比的迷茫和恐懼。

李華看着自己的子女在困境中受苦,心中充滿了愧疚和自責。他試圖與王芳溝通,希望她能多關心一下自己的孩子,減少對劉輝的過度關注。然而,王芳卻認為劉輝的學業是最重要的,只要他能順利畢業,將來就能幫助整個家庭擺脫困境。她覺得李華是在嫉妒自己對侄子的關愛,兩人為此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你看看我們的孩子,他們現在變成什麼樣了?你就不能多關心關心他們嗎?」 李華憤怒地吼道。

「我怎麼不關心了?我這也是為了我們這個家的未來着想。劉輝將來有出息了,自然會報答我們,到時候我們的孩子也能跟着受益。」 王芳振振有詞地反駁道。

「你這是在犧牲我們自己孩子的幸福,去成全別人!你有沒有想過,萬一劉輝將來不懂得感恩,我們該怎麼辦?」 李華的聲音有些顫抖,眼中滿是痛苦。

「你不要把人想得那麼壞!劉輝是個懂事的孩子,他不會那樣的。」 王芳依然固執己見。

隨着爭吵的不斷升級,夫妻之間的感情也變得越來越冷淡。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而是充滿了指責和怨恨。家庭中的裂痕,就像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將他們越隔越遠。

與此同時,劉輝在大學裏的生活卻相對輕鬆自在。他享受着李華一家為他提供的物質支持,卻很少考慮到他們背後所付出的艱辛。他在學校里參加各種社團活動,結交了不少朋友,過着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雖然他也知道叔叔家的經濟狀況不太好,但他覺得這是叔叔和嬸嬸自願為他做的,他並沒有太多的愧疚感。

有一次,劉輝在學校里看中了一款新款的手機,價格不菲。他毫不猶豫地打電話給王芳,說自己的手機壞了,需要買一個新的。王芳雖然有些猶豫,但還是在第二天就給他轉了錢。李華得知此事後,大發雷霆:「我們自己的孩子連一件新衣服都捨不得買,他卻要新款手機!你到底有沒有腦子?」

王芳也覺得有些不妥,但還是為劉輝辯解道:「他在學校里需要和同學們交流,如果手機不好用,會影響他的學習和社交的。」

「學習?我看他是把心思都放在享受上了!我們這樣辛苦地供他讀書,他卻一點都不知道珍惜!」 李華氣得滿臉通紅。

這件事情進一步加深了家庭的矛盾,李華對劉輝的不滿也達到了頂點。他開始後悔當初答應供劉輝讀大學的決定,覺得自己是把家庭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而王芳,在面對家庭的種種問題時,也開始感到力不從心。她試圖維護家庭的和諧,但卻不知道該從何做起。

在這個家庭中,每個人都在痛苦中掙扎,親情的紐帶在經濟壓力和矛盾衝突的拉扯下,變得越來越脆弱。李華不知道,這樣的家庭還能否繼續支撐下去,他只知道,自己已經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看不到一絲希望的曙光。

「不供我侄子讀大學,我們就離婚」,一家4口變1口,我後悔了 - 天天要聞

悔恨餘生

劉輝大學畢業後,憑藉著不錯的學歷順利進入了一家企業工作,收入頗為可觀。然而,他卻似乎忘記了李華一家在他求學路上的傾盡全力,很少主動聯繫他們,更別說給予實質性的回饋與幫助。

李華看着自己親手養大的侄子如此冷漠,心中滿是悲涼。而他的家庭,早已在多年的犧牲與矛盾中千瘡百孔。兒子李明因長期缺乏家庭的支持與關注,學業荒廢,對未來感到迷茫與無助,早早地便踏入社會,從事着一份辛苦卻收入微薄的工作。他與李華之間彷彿隔着一層厚厚的冰牆,父子間的交流少得可憐,每次見面都只是簡單的寒暄幾句,便陷入尷尬的沉默。

女兒李悅則變得極度內向和自卑,曾經那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彷彿消失不見。她在感情上也充滿了恐懼與不信任,始終無法建立起穩定的親密關係。李華試圖靠近她,彌補曾經缺失的父愛,可李悅總是下意識地迴避,眼神中透露出的冷漠與疏離讓李華心痛不已。

而李華與王芳之間的夫妻關係,也在多年的爭吵與互相指責中徹底破裂。曾經的愛意早已消磨殆盡,剩下的只有無盡的怨恨與疲憊。最終,他們選擇了離婚,結束了這段充滿痛苦與遺憾的婚姻。

離婚後的李華,獨自搬到了一間狹小昏暗的出租屋中。屋內陳設簡陋,只有一張破舊的床、一張斑駁的桌子和幾把搖搖晃晃的椅子。牆壁上的牆皮已經脫落了不少,露出裏面發黃的水泥牆面。每到夜晚,李華躺在床上,聽着外面呼嘯而過的風聲,心中便湧起一股深深的悔恨。

他常常想起過去一家人在一起的溫馨時光,那些簡單卻幸福的日子如今成了他心中最珍貴也最刺痛的回憶。他後悔自己當初為什麼沒有堅定地拒絕王芳的要求,為什麼要為了所謂的家庭和睦而犧牲掉自己子女的未來和家庭的幸福。他深知,是自己的軟弱和妥協,才導致了今天的局面。

有一次,李華在街頭偶然遇到了劉輝。劉輝穿着一身筆挺的西裝,手裡提着公文包,看起來意氣風發。李華心中五味雜陳,他走上前去,輕聲喚道:「劉輝。」

劉輝轉過頭,看到是李華,臉上露出一絲驚訝,隨後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叔叔,好久不見。」

李華看着眼前這個熟悉又陌生的侄子,心中有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說起。他張了張嘴,最後只是問道:「你最近工作怎麼樣?」

「挺好的,叔叔。公司挺不錯的,我也在努力往上爬呢。」 劉輝回答道,眼神卻有些躲閃。

李華心中一陣刺痛,他知道,劉輝已經不再是那個曾經依賴他的孩子了。他深吸一口氣,說道:「劉輝,你還記得你上大學的時候,我們一家人是怎麼過來的嗎?」

劉輝的臉微微一紅,低下頭說道:「叔叔,我知道你們為我付出了很多,我很感激。但是我現在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壓力,我會找機會報答你們的。」

李華苦笑着搖了搖頭:「報答?你覺得現在說這些還有意義嗎?我們的家庭已經因為你而破碎了,你知道嗎?」

劉輝沉默了,他不知道該如何回應李華的話。過了一會兒,他抬起頭說道:「叔叔,我很抱歉。但是我當時也沒有想那麼多,我只是想着好好讀書,將來出人頭地。」

「出人頭地?那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的感受?我們自己的孩子因為你失去了太多,他們的人生都被改變了。」 李華的聲音有些顫抖,眼中閃爍着淚光。

劉輝心中湧起一股愧疚,但他又覺得自己也很無辜。他在大學期間確實努力學習,想要將來有所成就,報答叔叔一家。但他沒有意識到,他的存在已經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如此巨大的傷害。

「叔叔,我知道我錯了。我會想辦法彌補的。」 劉輝低聲說道。

李華看着劉輝,心中的憤怒漸漸消散,只剩下無盡的悲哀。他知道,即使劉輝現在想要彌補,也已經無法挽回那些失去的東西了。

「算了,劉輝。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只希望你以後能好好做人,不要忘記我們曾經對你的付出。」 李華說完,轉身緩緩離去。

劉輝望着李華離去的背影,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他意識到,自己在追求個人成功的道路上,忽略了身邊最珍貴的東西 —— 親情。他決定,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努力去彌補自己曾經犯下的過錯。

而李華,回到那間冰冷的出租屋中,繼續在悔恨與孤獨中度過餘生。他每天都會翻看過去的照片,回憶着家人的點點滴滴。他知道,自己將永遠無法擺脫這份悔恨,但他也只能在這漫長的痛苦中,默默地為自己曾經的錯誤贖罪。

日子一天天過去,李華的身體也越來越差。他常常生病,卻沒有人在身邊照顧他。他開始反思自己的一生,意識到在家庭關係中,平衡與溝通是多麼的重要。他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夠成為別人的教訓,讓更多的人在面對親情與家庭的抉擇時,能夠慎重考慮,不要重蹈他的覆轍。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裏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