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4歲,突然發現,生活富裕不顯老的女人,都有四個特長,很准

2024年06月10日17:42:07 情感 1440

我退休後這份工作,讓我接觸到以前接觸不到的人,自從環境變了之後,讓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凡是過了五十歲,生活富裕不顯老的女人,都有四個特質。大家品鑒。

我54歲,突然發現,生活富裕不顯老的女人,都有四個特長,很准 - 天天要聞

內核強大。

我最近學到了一個詞語,就是自覺矜貴。只有內核強大的人才會做到。

內核強大的女人,不會因為困難和挫折而對生活失去熱愛和希望。不會因為別人的評價而失去自信,更不會因為無法改變的事情而失態和焦慮。相反這類女性會越挫越勇,反而活成了讓人羨慕的模樣。

我們身邊不缺乏這樣的例子。生活里肯定有困難,跨過去就好了,遇到不喜歡自己的人,遠離就好了,生命這麼珍貴,時間這麼寶貴,我們不要把最貴的浪費在無聊的事情上。自覺矜貴就出現了。內核強大,心態穩的女人,在生命的長河裡摸爬滾打,歲月都會疼惜。

我54歲,突然發現,生活富裕不顯老的女人,都有四個特長,很准 - 天天要聞

,心靜。

這個紛雜的社會裡,想讓心靜下來,真的不容易,內心的躁動會牽引着自己。能讓心靜下來的女人,都了不起。

古人有言,心如明鏡,如如不動,心若不動,萬事從容。王陽明的心法里就有,我心不動的成功典故。

我們生活里也是如此,內心亂了,形就散了,容貌自然走形。

我一個同事46歲,老公外遇離婚。最難過那幾天她的心裏翻江倒海,容貌的變化很大。那段時間她的魂魄好像不在體內,失眠,焦慮,讓她徹夜難眠。後來我推薦她看幾本書,自從她慢慢把心歸於平靜,內心開始凝聚後,她的外形隨之改變,氣色都不一樣。

女人無論遇到什麼坎坷,只要內心平靜,去除浮躁之氣。命運就會朝着美好進發。

,行事低調,格局大。

越厲害的女人越低調,不會四處炫耀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反而越有越藏。

過了五十歲,條件好的女人,看氣質就看的出來,這個是裝不出來的。如果硬是要偽裝,那吃苦的一定是自己。

真正的富裕,不會體現在大牌,而是質地和舒適度,讓你看不出牌子的衣服,才是高級。

日常不張揚,行事低調,做事有格局,這樣的女性才配的上高級的生活。所謂的高級不是多富貴,而是看破世俗的淡定與從容。

我54歲,突然發現,生活富裕不顯老的女人,都有四個特長,很准 - 天天要聞

,創新意識強烈,不守舊。

我們七零後,都是經過父母的付出教育,女人就是要相夫教子,只能在家裡,不能外面太能幹。可是不守舊的女性,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干出了名堂,所以不守舊,敢於拋頭露面的女人,過了五十歲都有了成就。

成功屬於紅色滋養,對人的行為是有激勵的,所以成功越多,自信心越強。有這份成功滋養的女性,過了五十歲,過的都不錯。不信大家可以觀察。

寫在最後

女人這一生,做事情比男人難多了,所以過了五十歲,不靠原生家庭,不靠男人,把日子過順遂的,都是生活的強者。值得尊重。

我是米粒姐,一個愛分享的七零後,喜歡分享,記得點贊支持,以示鼓勵。謝謝大家!

圖片來源於頭條免費圖庫,如若侵權聯繫刪除。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結婚後,婚姻幸福的女人,身上都有這三個共性 - 天天要聞

結婚後,婚姻幸福的女人,身上都有這三個共性

文|小桑錢鍾書曾說過:「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在婚姻的長河中,有些女人宛如璀璨的星辰,散發著幸福的光芒。但有些人,戀愛的時候會散發迷人的光芒,一旦結婚後被生活中的各種瑣事摧殘的失去最初的快樂。
「余華說娶妻生子」引全網熱議:諷刺了無數中國式家庭悲哀 - 天天要聞

「余華說娶妻生子」引全網熱議:諷刺了無數中國式家庭悲哀

余華對婚姻「無話可說」。余華老師在我們的心中,應該是一個很「機智」的人,之前看過他的很多訪問,面對各種奇怪的問題,都能巧妙的化解,不愧是文學大師,思維非常活躍,但是同時又不失幽默感,可是最近看到這樣一條視頻,余華老師被問到:娶妻生子的意義是
虧待結髮妻子後再婚,幫二婚妻子養大一女一兒,老了卻無依無靠 - 天天要聞

虧待結髮妻子後再婚,幫二婚妻子養大一女一兒,老了卻無依無靠

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林大偉是個意氣風發的青年。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遇到了溫婉可人的李紅梅。兩人一見鍾情,很快便墜入了愛河。不久後,他們攜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誓言要共同度過一生一世。婚後的生活平淡而幸福,李紅梅將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條,林大偉
看完《玫瑰的故事》大結局,我百感交集,於是寫下了這篇文章 - 天天要聞

看完《玫瑰的故事》大結局,我百感交集,於是寫下了這篇文章

《玫瑰的故事》大結局,黃亦玫的獨白讓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世界在我面前,長長的褐色大路,指向我想去的任何地方,從此,我不再求幸福,我自己便是幸福;從此我不受限制,我走到我願意去的任何地方,我完全、絕對的支持着我。」眾所周知,《玫瑰的故事》一經開播熱度和收視率直線上升,甚至一度超過《慶余年2》直擊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