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蘇軾在《論語解二首》中寫道:
「人之難知,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險,浮雲不足以比其變。」
人心多變,經常讓人防不勝防。
相比於現實生活中一些直來直去的壞人而言,有一些人卻經常戴着判若兩人的面具,看似微笑真誠,背地裡卻百般使壞,讓人不知所措。
這是他們善於偽裝的方式,也是最常用的一種招數,都是典型心眼壞的特徵。
這樣的人看似難懂,其實也不是不能察覺,在彼此接觸時也能通過蛛絲馬跡,讓你看得清清楚楚。
真正心眼壞的人,總是喜歡向你打聽以下這些事,並不是單純為了滿足好奇心,而是掌握你更多的信息後有針對性使壞,一旦遇到千萬要小心了。
1 打聽隱私,背後使壞
作家周國平說:
「邊界感是一個人的底線,就像一把尺子,有度數。把握好度數有利於認清自己,也有利於彼此的關係。」
不管什麼樣的關係,都需要把握適當的相處距離,以及認清楚彼此的邊界,才能相處得當。
但是有些人絲毫不會在意這一點,總是沒有底線的靠近他人,繼而打聽他人的隱私,如果自己一不留神說了出去,以為對方會給自己守口如瓶,沒想到對方藉此開始背後使壞。
讀者芳芳就分享過自己被人打聽隱私,在背後使壞的經歷。
當她搬到一個新的小區生活時,恰好在下樓扔垃圾的時候遇到了一位熱心大姐,向她介紹小區的一些情況。
這個舉動,讓芳芳頓時感覺內心一陣溫暖,兩個人也是越來越多,逐漸走得越來越近。
芳芳的性格屬於一旦認可一個人,就會掏心掏肺地對對方好,而且是不會設防。
這個大姐有時候經常會打聽一些她的個人隱私,比如家裡的人做什麼工作,收入多少,房子租得還是買的等等。
芳芳沒想太多,總是有問就有答,因為彼此的關係熟絡,也沒有介意。
但是,沒想到自己信任的大姐卻在背後使壞,讓自己非常鬱悶。
同一棟樓里有住戶放在門口的紙箱、花盆不翼而飛,很多人開始在群里譴責這樣的行為,被紛紛猜測到底是誰幹的。
與芳芳熟悉的大姐,是社區里最活躍的人,這一次她受到了大家的表揚,原因是她找到了「偷東西」的人。
這個大姐說,就是芳芳一家偷拿的東西,原因是他們一家最近生活拮据,房子還是租的,只有這樣的人才會在意這些小東西。
芳芳知道後非常生氣,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如此信任對方,卻沒想到對方在背後使壞,為了獲取更多人的表揚、刷存在感,就開始栽贓嫁禍,真的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很多時候,與人交往要懂得分寸與邊界,不要過度太相信一個人,因為的確會有一些人表面是關心,背後是算計,從來不會拿你當自己人看待。
2 打聽資源,為己謀利
俗話說: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人生路上,當你去幫助別人的時候,其實也在幫助自己,眾人拾柴火焰高,往往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功。
只不過,世事難料之下,有些人往往會假借合作、幫忙名義,實際上卻是為了打聽資源,目的就是為了給自己謀利,這就是典型的心眼壞。
我之前遇到過這樣的人。
對方是在一次工作的交集中認識的,每一次都是以合作一把為名找機會約談,但是每一次都沒有結果。
而且,還有一個典型的特徵,每一次談的時候,對方都會把前景描述得無比美好與宏偉,貌似能夠做成偉大的事業。
實際上卻是截然相反,對方的目的就是為了打聽你的資源,目的就是為己所用。
有一次,簡單寒暄之後,他聽說我正在做一項策劃活動,覺得創意十足,而且能夠調動的資源也非常好,於是也想着能夠一起來運作,目的就是想要做大做強。
可是,沒過多久他就找了各種理由,說沒辦法做下去了,選擇了退出。
起初我信以為真,但是通過一些人猛然得知,這個人自己掌握了創意以及資源,自己已經另起鍋灶開始運作了。
他根本不想與我一起運作,只想着拿到資源後獨佔成果。
與人交往時,一定要有所防備,不要傻傻地全部分享,因為並不是所有人會與你一起協作,因為有些人只是會藉著幫忙的名義來攫取資源而已。
3 打聽看法,惡意中傷
《增廣賢文》中說: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與人交往,不要傻呵呵地知無不言,而應該有些保留,才是正確的相處之道。
看過一個故事。
兩個小夥子同時入職一家公司,因為年齡相仿,而且是同時進入公司,所以慢慢走得很近,平日里彼此遇到難題也會互相幫助。
我們暫且稱呼兩個小夥子的名字一個叫A,一個叫B,便於區分。
A小伙兒為人厚道,把B當作人生路上的好兄弟,甚至在對方沒有地方住的時候,還讓他跟自己一起住。
但是,B為人比較狡猾,為了利益從來都是什麼事也做得出來。
A聽到過一些傳言,但是覺得對方是自己的好兄弟,肯定不會算計自己,但是他錯了。
公司有一個主管的位置,A與B都想着搶這個位置,但是能力相當,一直讓領導猶豫不決。
有一次下班之後,B借故說最近心情不好,就約A到家裡喝酒,而且故意勸對方喝了很多,趁機抱怨公司領導的時候,也引誘A說一些領導很壞的言論。
他自己偷偷把這些話都錄了下來,轉頭就給了領導。
領導聽了之後很生氣,直接把主管的位置給了B,說讓他從今以後跟着自己混。
A覺得自己很冤枉,但是不管他如何解釋也沒用,對於B這樣的做法也感到很傷心,但是悔之晚矣。
有句話說: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當你在外與人交往時,一定要三緘其口,不要輕易對另外一個人說自己對別人的看法,看似只是一句戲言,很多時候就會成為別人惡意中傷的理由。
很多時候換一個角度,就能得到不一樣的答案,當自己不了解事情的是非曲直以及一個人真正的過往與出發點時,不要輕易對一個人評頭論足,這才是最聰明的表現。
人生路上,想要看清一個人是好是壞,可以從以上三方面入手,一旦出現了其中一點苗頭,馬上就要及時防備,才能減少更多的損失。
-END-
圖片來源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