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第一心理主筆團
編輯 / 湯米
婚姻,作為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每個人都應在步入婚姻殿堂前深思熟慮,並確保自己已全面準備好與另一半共度餘生。確信對方是自己的終身伴侶,這段關係的幸福幾率才會提升。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夫妻關係都能維持得幸福和諧。畢竟,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個性和習慣,當兩個性格和生活習慣迥異的人共同生活時,難以避免地會產生矛盾和衝突。
因生活習慣的差異導致分手的情況相當普遍,另一些則因越過了道德底線,背棄了婚姻誓言而結束關係。
當然,也有的夫婦之間並無明顯的爭執,他們只是覺得雙方的關係變得索然無味,認為繼續生活在一起缺乏意義,因而選擇分道揚鑣。
總的來說,導致離婚的理由五花八門,只要雙方達成共識,離婚本身並無不妥。
一旦離婚,他們回歸單身生活,對那些嚮往單身自由的人來說,這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對於承擔著較重生活壓力或害怕孤獨的人來說,有伴侶的日子無疑更為歡樂。
那對於經歷過離婚的人來說,選擇二婚還是與前任複合,哪種選擇能更徹底地轉變他們目前的生活狀態,哪一種更能提高生活的幸福感呢?
一、再婚離婚率的驚人數據
普遍看來,曾經離過婚的人對婚姻中的問題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他們在再次進入婚姻時,似乎應該知道如何經營這段關係,以避免可能出現的風險。
但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在再婚人士中,有高達60%~67%的人再次經歷離婚,這一數據之高令人震驚。
為何他們已經有過一次失敗的婚姻經歷,卻依然無法維持婚姻的長久?
作為社會基本單位的夫妻,之所以能形成一個穩固的社會「單元」,是因為雙方擁有許多共同的需要和追求。
正如人類學家喬治·默多克(George Murdock)所定義的家庭一樣,
婚姻是「經濟功能與性功能結合為一種關係」的情況下產生的。
而凱瑟琳·高富認為,
婚姻是「建立在一個女子和一位或是幾位其他人之間的關係,用以確立新生兒的合法性,並使之成為社會所接受的一分子」。
無論定義怎樣,都顯示了夫妻之間除了基本的感情聯繫外,還涉及到更多關於雙方「利益」的紐帶。
1.早前的資產
首先,在人們再次步入婚姻時,他們與前任家庭的共同財產,比如房子、汽車及銀行存款等,通常會成為需要考慮的問題。
這些資產是他們在之前的婚姻中共同累積的,因此,如何處理這些早前的財產成為再婚伴侶必須面對的問題。
我們了解到,在步入第二段婚姻時,很多人已步入中年,而且不乏追求對方財產的情況。因此,如何處理早前的個人財產成了再婚夫婦之間的一大挑戰。
2.前次婚姻的孩子
同財產情況相似,通常決定再婚的人士往往不會太年輕,多數已在先前的婚姻中有了孩子。
對孩子而言,面對單親家庭的情況已足夠艱難,突然增加一個新的「爸爸」或「媽媽」對大多數孩子來說是難以立刻接受的。
因此,如何處理前一段婚姻中孩子的關係,同樣是再婚伴侶需要面臨的複雜問題。
對於那些一方有孩子而另一方沒有孩子的再婚夫妻,這個問題可能更是感情之間的障礙。
3.雙方的感情
很多再婚的「半途夫妻」最初都是帶着「找個人共度餘生」的想法尋找再婚對象的,可能一開始會在交流中對未來的生活有所規劃。
但生活總是充滿未知,對於兩位已經中年甚至年紀更大的個體,在此次婚姻之前,可能已在社會中建立了許多成熟的社交關係。
因此,和第一次結婚一樣,並不僅僅是兩人情願就足夠,更需要考量雙方家庭、已有的社會關係間的相互影響。
如果兩人一時衝動,結婚後才發現在生活理念上有較大分歧,那麼婚姻的維持就會變得困難。
二、明月曾照彩雲歸
那麼復婚情況又如何呢?
正如前文提到的,婚姻雙方必須足夠了解彼此,若對方的真實性格與期待中有所偏差,可能會感到不滿。
但復婚的夫妻則不存在這些問題,因為他們已在先前的婚姻生活中經歷了磨合,決定重新在一起時,必然經過深思熟慮。
對於復婚的伴侶來說,克服婚姻中的難題相對於再婚的夫妻來說要容易得多,僅憑雙方的感情基礎,就已勝過許多人。
王先生和他的前妻劉女士的婚姻曾平淡無奇,儘管雙方經濟條件不俗,但他們並不覺得生活有多幸福。
在他們結婚8年後,雙方的分歧開始顯現,劉女士認為應該給孩子報名補習班以培養興趣並為未來打基礎,而王先生則認為這些機構僅是以培養為名收取高額費用。
孩子需要的是自由發展,如果所有時間都用於學習,他們如何能夠享受童年呢?
另一個爭議點在於劉女士希望購買一輛車以便自駕,而王先生則覺得家中已有房貸,不宜再增加負擔,兩人完全可以共用一輛車。
最終的爭議在於兩人對生活方式的差異,劉女士渴望趁年輕時多出去旅行,廣泛見識,而王先生則偏好宅在家中休息養精蓄銳。
這三個分歧導致他們堅定了離婚的決心,但在離婚三年後,他們開始重新思念對方,最終決定重歸於好。
此刻的他們已經變得更為成熟,面對分歧時不再選擇爭執,而是冷靜地坐下來,共同探討解決之道。
對於許多初次結婚的伴侶來說,彼此之間擁有堅實的感情基礎,大多是經歷了長期的相戀,經過深思熟慮及雙方家庭的同意才走到了一起。他們的聯姻雖然最終未能持久,但始於美滿和幸福。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抵擋時間的考驗而各奔東西。如果雙方在經過一段時間冷靜思考後,重新審視彼此的關係,並選擇再次同行,
那麼他們之間的信賴、共同面對困難的勇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將得到增強。因此,與再婚相比,復婚往往能帶來更穩定持久的關係。
特別是對有孩子的夫婦來說,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正面影響是任何重組家庭所無法比擬的,有誰不希望在父母的關愛下愉快成長呢?
而複合後的夫妻在再次遇到分歧或衝突時,也會採取更加冷靜和理性的態度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最終找到適合雙方的生活節奏和方式。
婚姻不僅僅包含了愛情中的熱烈情感,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持續關愛,婚姻的未知性有時讓人們在短暫的分離後更加珍惜彼此。
無論是選擇復婚還是再婚,都代表着雙方對生活的新選擇,而要過上幸福的新生活,還需雙方共同努力和維護。
The End -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本文關鍵詞:婚姻、心理學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