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刑滿釋放人員的自白,警示世人千萬不要做違法的事,否則付出的代價遠遠超過你的想像。用第一人稱寫,為的是更加直觀,剖析特殊環境下的人性,請勿對號入座。
講述:王麗心
我82年的,2017年因傳銷罪被判五年,跨省服刑,高牆內的幾年裡經歷了很多磨難,看到形形色色不同的人性,失去自由的每一天都是煎熬。
不管在什麼環境下,是人就會有感情,在監獄裏跟看守所不一樣,看守所里幾十個人擠在一個小屋裡,大多數人都是處在焦慮和茫然的狀態,對自己的前途未卜,神經都綳得緊緊的,誰也沒功夫想那些情呀愛呀。
到了監獄就不同了,尤其是刑期長的人,她將要有很多年在這裡度過,在這裡的每一天,就是相當於在過日子。再加上監獄裏吃的睡的條件都大大改善了,各種管理也完善很多,人的情緒也就穩定下來了。
在安心改造的同時,肯定也會產生一些情感上的需求。這裏面的女犯們年齡大都在20-50歲之間,不可能沒有一點點想法。
最常規的做法是跟自己處得好的獄友互相傾訴,或者自己默默地壓抑在心裏。也有的不太安分的人時間長了就會產生一些別的想法。還有一種本身在外面就是那種取向特別的人,進來後也會找機會。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當進我進監室的時候,裏面有個叫小米的女孩,29歲,還有個叫小娟的27歲,兩個人幹啥都相跟着,有什麼東西也是共享,處得非常親密。
當時我還以為她倆年紀相近,所以有共同語言。時間長了才知道,她倆是那種關係。
那個小米,長得很中性化,高高瘦瘦的,囚服裏面也不愛穿女人的襯衣之類,總是黑色或白色的T恤或襯衫,乍一看,還有點男孩子的氣質。
小娟卻實長得挺漂亮,柔柔弱弱的,一副小女人姿態。每次有人想對小娟不客氣,小米總是站出來擋在她前面。
兩人經常擠在一個床上嘀嘀咕咕,因為監室里有監控,白天黑夜燈都亮着,也不能做什麼過分的事,所以她倆的小動作也儘可能地小心。
這樣的事在別人眼裡已經見怪不怪了。
有一天,小娟跟小米就吵了起來,本來好得像一個人,突然翻臉了,大家都很好奇。
原來小娟是怪小米在車間里跟另一個年輕女的說話了,平時在監室里跟室友說話,她是不介意的,大概她覺得那個女的也喜歡小米,她吃醋了吧?
小米解釋說只是普通的交流,小娟卻不信,兩人就象情侶之間嘔氣一樣誰也不理誰了。
又過了幾天,我們中午在車間里吃了飯,正在休息,突然聽到有人啊地一聲慘叫,大家一看,是小娟拿着幹活的剪刀把小米的胳膊上扎得流血了。
小米痛得捂着胳膊,卻沒有責怪小娟的意思。反倒是小娟不依不饒地還在發瘋,大家趕緊把她拉開。
有人報告了管教,然後帶小米去醫院包紮了傷口上了葯,送回監室休息了。
之後管教就調查兩人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矛盾,有人就跟管教一五一十地彙報了。
其實管教們對類事情也司空見慣了,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雖然三令五申不允許,但那又怎麼能絕對禁止呢!
然而這鬧出事來,性質可就變了,必須得嚴加管束,不然其他人都紛紛效仿,那就影響不好了。
她第一時間就又往上面彙報。最後監區開了大會,宣布明令禁止犯人之間有這類事情再發生,讓大家好好改造,不要胡思亂想做那些違背常規的事。
給小娟的懲罰是加了三個月刑期。但這些對小娟來說都不是個事,最讓她受不了的是,把小米調到另一個監區了。
從那之後,小娟就象變了個人,整天悶悶不樂,做什麼事也沒精打採的,有時候還會晚上偷偷地哭。
我們都很驚奇,看來這種感情也會讓人神魂顛倒,忘情投入?
相比這種兩個人之間有感情的,還有一種就顯得有點尷尬了。
有的老犯互相之間結成對子,沒有感情,只為互相安慰。
還有的老犯看到新犯里有自己中意的,就會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去強迫別人同意跟她交往,或者是拿一些物質引誘。
我剛去的時候,號里有個判死緩的女的,莫名其妙地對我示好,有一次拿雞腿給我吃,我當然不會接受,好好的又不熟,無功不受祿的道理我還是懂的。
再說這裡可不象看守所里,見了吃的就兩眼放光。並且我也聽別人說過類似的事情,輕易不敢接受別人的好處。
但那個女的不死心,老是有意無意地靠近我,故意拍一下,或者捏一把,我忍了兩次後就嚴辭拒絕了她,告訴她,我不是那種人,你放尊重些。
她看我不為所動,也就不再打擾我了。
直到後來我跟英姐處得好了,別人更不敢隨便招惹我了。但我跟英姐之間,卻是純潔的友誼,彼此都把對方當患難之交。
我知道自己刑期不長,除去看守所里的一年,剩下四年,我還想減刑,三年多就能出去了,我不想那麼放任自己,那麼做也會玷污了我們之間的友情。最關鍵的是,我根本不能接受女人之間的另類感情。
幸好英姐也是跟我一樣的想法,她寧願用別的辦法吃來解決。
總之在那裏面,有情感需求很正常,但是做出格事的人還是極少的,一來是不敢,二來是不屑於那麼做。大部分人的目的還是好好改造,爭取早一天回家。
所以當一個人做了違法的事,失去的絕對不止是自由和尊嚴,還有很多東西,在外面能享受的一切快樂幸福,甚至會失去婚姻、家庭、愛情、親情,你想到的想不到的都會冒出來打擊你。
切勿觸碰法律紅線,珍愛生命,珍惜自由,遠離犯罪,人間正道是滄桑。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