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愛情真是個奇怪的東西,有的早早入土,有的刻骨。
時隔38年,有情人終於重逢,而最最重要的是兩人都沒有忘了彼此,38年,一切都變了,回家發展迅猛,家鄉的小土路變成了水泥路,一座座房子平地而起。
唯一不變的是楊熙志與馮桂英的愛情橋樑。
在70年代,包辦婚姻,娃娃親很盛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很難有純粹的愛情,但楊熙志與馮桂英之間的愛情勝似親情。
從小馮桂英和楊熙志就是鄰居,年齡又相仿,經常在一起玩耍,後來,村裡開了間學堂,楊熙志就帶着馮桂英去學堂門外偷偷聽講,識字。
因為家裡貧窮,付不起學費,所以他們這些想學習的娃娃就在門口旁聽,老師怎麼會不知道,但老師也可憐這群娃娃,每次有人來旁聽,就把門打開一點,聽得更清楚。
馮桂英家裡沒有車,每次都是楊熙志拉着小平車帶着她去學堂,倆人算是青梅竹馬,也互相喜歡着對方,長大後馮桂英每次下地幹活,准能看到楊熙志在幫她。
村裡的人沒有一個不知道他們的,都知道他倆打小是一對,每次路過都會調侃幾句「啥時候吃喜糖啊」,這時候馮桂英就羞紅了臉,而楊熙志則會回一句「早晚的事!」
網圖,圖文無關
一段時候後,兩人也老大不小了,到了該結婚的年齡,於是楊家就帶着東西來馮桂英家提親,馮家父母都知道楊熙志有志氣,肯吃苦,也是從小看着長大的,二話不說就同意了。
只是當時家裡情況不太好,也沒有大辦婚禮,只是簡單擺了幾桌,楊熙志總覺得虧欠馮桂英,結婚以後,把她當小孩寵,從來不讓她下地乾重活,也會去集上給她買愛吃的點心。
劇照,圖文無關
國民政府成立後,在全國大肆招兵,宣傳說保一生榮華富貴,立了功更是可能當大官,這個消息對楊熙志這種缺錢的青年來說,簡直是伊旬園的蘋果,誘惑極大。
於是他二話不說就參了軍,回家他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馮桂英,馮桂英怕他太苦太累,於是趁楊熙志收拾東西的時候偷偷殺了只雞給他煲湯。
楊熙志喝完湯後,深深地抱住了馮桂英,他將憑着這一個短暫的擁抱度過沒有她的38年,臨走前馮桂英給了他一張自己的照片,對他笑了笑說:「想我了就看看」。
楊熙志溫柔地擦去了妻子臉上的淚珠,轉身跟着大部隊走了,這是他們的第一次分開,都沒想到這一走,竟三十多年不能再見。
參軍後,楊熙志時常想念自己的妻子,在他胸口的口袋裡,裝的是她的照片。起初還能往家裡寫寫信,後來國軍接連後退,只能留在台灣,並斷掉了與大陸一切的聯繫。
楊熙志很傷心,他明白再見到自己的妻子不會那麼容易,每到晚上,他就徹夜難眠,他用雙手緊緊抱住自己,就像當初那個擁抱一樣,就這樣過了好幾年。
這邊馮桂英的母親見楊熙志還不回來,就認定他已經去世,一直在勸楊桂英再嫁,楊桂英哪能同意,但父令如山,在一次次相逼中妥協了。
1987年,兩岸的「橋樑」開通了,這個消息一發出,就牽引着大陸同胞們的心,楊熙志也不例外,立即辦理手續,但因人數太多,當年並沒有回家。
而馮桂英如今也老了,還有一個孩子,她的丈夫在幾年前也去世了,聽到這個消息,她不禁想,熙志會回來嗎?
1989年,楊熙志申請回國成功,他興奮不已,趕忙回到住所收拾東西,隨便收拾了幾件衣服後,他興奮地拿起一枚手鐲,這是他用他的第一份工資買給馮桂英的。
他攥着那個手鐲坐上了回家的車,他在車上祈禱,希望自己的愛人,依舊健康,依舊開心地活着。
回到家後,他問了街坊鄰居關於馮桂英的事,都說馮桂英現在過得不錯,這讓楊熙志的心沉了下去,他找到了昔日的好友,讓他帶他去找馮桂英。
路上他的好友說了馮桂英再婚的情況,但楊熙志並沒有因為她的再婚而生氣,而是問她的新丈夫對她好嗎?他的好友聽到這不禁地流下了淚。
到了馮桂英現在的家裡,楊熙志整了整衣裳,撩了撩頭髮,邁着激動的步伐進去了。
「桂英!我回來了!」
「嗯……你是?」馮桂英停下手中的活,認真地像他的臉上看着,「熙志!是你!」,她奔跑着來到楊熙志的身旁,兩人再也忍不住淚水,抱在一起失聲痛哭。
馮桂英問了他的情況,又說自己對不住楊熙志,無奈再婚,但聽完這話的楊熙志掏出手鐲「我可以再娶你一次嗎?」
馮桂英淚如雨下哭着點頭,這對闊別半個世紀的夫妻,終於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又走到了一起。
愛人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沒有血緣關係親人,這段愛情佳話感動了無數中國人的心。
(來源:記錄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