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昨天要寫這個話題的,後來寫到一半刪了,因為覺得自己體驗不深。
但是今天回顧了一下,覺得我還是有幸觸摸到了老年人情愛的冰山一角,也領悟到自己也終將要走到那一天。
昨天姨媽說,她的74歲的女鄰居找了一個80歲的老教授,戀愛談得很順暢。
我馬上明白姨媽在期待和恐懼里糾結矛盾。她希望晚年有伴,可是老男人的想法不能確定。
嗯,我記起前一個月玉珍兒告訴我她在殯葬行業見過的一對老年伴侶,他們年過六十才相遇,後來因為自理能力衰退,相伴二十年後被各自的子女領走了。
婆婆住在城東醫院,老頭每天燉湯坐公交從城西過來探望。誰也勸不住,他風雨無阻,她死而無憾。
說的人和聽的人同時哽咽了。玉珍兒和我還在中年裡,有幸提前看到了男女情愛最好的歸宿。
可是要有相當強的領悟力,才能在身體交融後憐惜心的相遇;更要有相當強的領悟力,才能在身體衰敗無法交融的年齡去憐惜心的相遇。
世間男女,無論相遇早晚,終要走到無性之境。那時候的一對人,若有不舍發生,才是深度鏈接。
令人動容的悲憫,割肉剔骨相見才能流淌。
我應該是懂的,這樣的悲憫。
三年前黑夜裡共卧一床,我抓住劉先生的手時,覺得如果沒有蕊要撫養,我願意和他一起離開。而那感覺,並非厭世的絕望,而是奔赴的安心。
但我知道,我將來未必有他幸運。
很多人難得有這樣的幸運。
世間抓着我們的手陪我們安心等待死亡的人,極難遇到。
不一定要有愛情發生,但一定要有對生命的覺知。
覺知力才不會帶來恐慌、厭惡、絕望。
才有從城西風雨無阻送湯到城東的朝拜。
這就是飲食男女最後的索求。
但這索求,在年輕的男歡女愛那裡常常被隱藏蒙蔽。
老了的你才是真正的你,病了的你才是真正的你,一切還好的你只是被外界定義的你。
如果可以,願你在足夠年輕的時候懂得這一切。唯有如此,你才會在身體交融的每一刻生起愉悅,也生起憐惜。
唯有如此,性才能抵達愛。
唯有如此,最終才能抵達無性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