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
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看完之後,再回頭想想自己,對號入座,這說的不就是我現在的狀態嗎?
越想心裏越難受,情緒一下子低落到極點。
1.道理都懂,但是依然管不好自己的情緒
生活方面,每天都在滿地雞毛中尋求一絲生存的希望……
自我成長方面,本想通過閱讀、寫作改變現狀,結果,堅持了大半年卻收效甚微。
雖然也上過稿,有了正向反饋,但是還是堅持的不夠久,不夠徹底。
其實,這樣的結果都在我的意料之中,畢竟好多年不看書寫作,自己本來基礎薄弱,怎麼可能通過一年半載的堅持就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那些大咖們看起來毫不費力的收穫,其實都是無數個日夜拼盡全力的堅持付出,才得到的結果。
道理都懂,但是依然管不好自己的情緒。
2.情緒是一塊指南針,它在給我們傳達訊息。
自從有了孩子後,情緒特別容易引爆,有時也知道這樣不好,想控制自己,但總會莫名其妙的發火,使自己常常陷入易怒和焦慮中......
時常覺得自己哪哪都不行,哪哪都不好。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情緒是一塊指南針,它在給我們傳達訊息。
如果你難過,你是為什麼難過。
如果你很焦慮,你需要改變什麼?
情緒是在告訴你,什麼在你的生活中是行不通的。
不管你是難過、焦慮、恐慌、抑鬱、內耗、暴躁、自卑、拖延等等各種情緒,其實,這些情緒都不是你,它來來去去,而你依然是你。
書中有句話說:你解讀情緒的方式,以及那種不停得抱怨自己的狀態,才是你痛苦的根源,而不是情緒本身。
換句話說就是,你的情緒是由你看待事物的方式決定的。
3.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更好的改善情緒
影響情緒的因素有很多種,包括
- 我們的睡眠
- 我們的身體
- 我們的一言一行
- 所思所想
- 我們所處的環境
- 聽的音樂
- 我們的呼吸
這些都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從而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書中有一個公式可以很好的詮釋情緒是如何產生的:
解讀+認同+重複=強烈的情緒
解讀:根據固有的認知來解釋一些事件和想法
認同:在特定想法產生時你選擇去認同它
重複:同樣的想法反覆出現在你的頭腦中
強烈的情緒:當你多次體驗同一種情緒時,它就已經成為你自我認同的一部分了。每當與之相關的想法再次出現,你自然而然地又會體驗到這種情緒,而且它會變得愈發強烈。
這本書不僅有理論支撐,而且還給出了特別實操的方法。
現在不妨回憶一下最近發生的一件令你憤怒、悲傷、沮喪、恐懼或抑鬱的事情,然後試着寫下以下問題的答案:
解讀: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你因此產生了哪些想法?
認同:這些想法讓你產生了什麼反應?重複:你是否反覆認同了這些想法?
通過剖析,等你下次再遇到類似的事情就不會再為情緒左右了。
4.管理好情緒才能實現自我成長
弗農.霍華德在《你的超強大腦》中說道:
要改變你的情緒,試着去改變你看待某人或某事的方式。
不要過分執着於情緒,就好像你需要依賴它才能生存一樣。
不要輕易認可情緒,就好像它真的可以定義你一樣。
請記住,情緒來來去去,而你依然是你。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煩惱,通常被自己的情緒所累,想要改變卻無能為力,無從下手。
那麼,這本由法國知名心理學家蒂博.默里斯所寫的《情緒由我》絕對值得一看,這裡有你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