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緒窗口是什麼?
是來自親戚朋友的傾聽,是去旅行感受美好的事物,是忘我的去瘋狂運動,是幾聲大吼,是聽音樂或歌唱,是在現實中或網絡里肆意的表達,是報復性消費,是自我內心的消化,是通過肢體或是言語抨擊對方,是做出些過激的行為,是去嘲笑去呵坼他人……
不管是怎樣的方式,它只是宣洩情緒的一種方式,是一種或多種心情的外化表達,只不過,有人選擇了平靜的方法,有的人則選擇了粗暴的方式。
何謂情緒?它也是心情的表現!我們的五官無時無刻不在感知外界的變化,大腦神經元在接收到相關信息後,會產生相關指令,各行為組織也相繼對這些指令進行處理,是先擱置,還是要馬上去執行,以及以怎樣的方式去執行,不同的人表現方式不一樣。而這些表現也就是五官感知外界後產生即時信息的心情外化。
除了五官接收到的信息,內心所思所想也會產生即時情緒,所有這些情緒,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生活工作經歷里形成了一定的應對方法,這也就形成了人的性格特徵。而這些性格特徵也將影響着各自的生活。
在互聯網不是很發達的時期,人們的即時想法感受大多淹沒在各自的內心裏,或是朋友間的溝通中。隨着互聯網的發展,網絡上的表達成了很多人的宣洩之地,個人的愛恨情仇,喜怒哀樂,在平台上肆意表達,享一時宣洩的快感,有些觀點評論,真是不忍直視。因為是網絡平台,各自不認識,表達者也是無所畏懼,想什麼就說什麼,完全不顧後果。當然,有些也可能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故意為之。
近些年,各種網暴悲劇不絕於耳,互不認識的人,因為內容里相關個人的言論行為不符自己的心意,並站上所謂的自我的至高點,大肆言論,口吐芬芳,最終釀成悲劇。不知這些語言背後的人,在知道因為他們不理性的言語造成惡果後,內心是作何感想。
情緒是要發泄,但不能肆意去表達。給你言論自由,不是讓你製作言語的利器去傷害別人,經常看到,網絡上有人說,現在網絡不自由了,都不能隨便表達了,說這話的人肯定是限制它肆意的表達了,而這種限制就是應該的。自由是建立在和平和諧共處的基礎之上的,而不是給那些小部分群體肆無忌憚的滿足自我情緒去毫無顧忌的宣洩。
不管是網絡上還是現實中,有冰冷就會有溫暖。線上會有陌生人兇猛的抨擊,也會有被莫名的關愛。不管語言友好與否,不管是作為關聯人還是看客,努力去平衡好自己的內心去看待陌生的言論。
相比於網絡,與三五好友圍爐而坐那是親切,彼此談笑風生將分享的喜悅進行了放大,讓快樂感染了彼此。訴說煩惱困惑甚至不快,相互安慰溫暖,讓低落的內心得到了關懷,心情也是從陰轉晴。相信這也是眾多當代人釋放喜悲情緒的一種方式!
但選擇這種方式也是需要看「人」去說,因為快樂分享錯了人就成了顯擺,難過傾訴錯了人就成了矯情。只要將內心的心情想法講給「正確的人」聽,你才會有更大的收穫,如此,喜悅不僅被放大而且被分享,相反,難過不僅被忽視反而被加重。因此,生活工作中,情緒得到釋放是一種釋壓,如果情緒還能得到正向反饋,那就是一種升華!
面對大腦接收到的外界感知情緒或是自我內心思考所帶來的思緒,有些是提醒,有些是思考,有是讚揚他人的,有些是對他人有意見的,有些是粗語惡言,不管是什麼,都會先存儲在大腦里,大腦會決定是否需要去表達出去。面對這些一堆情緒,不同的人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狀態會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也正因如此,大家看到了當今社會各種好與不好的一面。不管是好還是不好,它都是社會構成的一面,因為思想的差異,認知的區別,即使有法律制約,道德約束,但還是會有分歧。
即時的情緒,不管好壞,每個人應用理性去過濾思考,去思考是否要將當時的情緒宣洩出來,是否要將當時的所想講出來,而有些話,適合自己內心想想,不適合去表達出讓外界聽到。比如,今天你老闆跟大家說它這套衣服是新買的,儘管大家都覺得它長得不行,那衣服穿上去也不好看,這種即時的感受,你自己內心想想就好,千萬不要說出來,自己消化掉就好。
每個人都需要表達,都需要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果得不到表達,內心的負壓就會很大,所以實時適當的將內心產生的各類情緒處理好很有必要。
情緒處理的方式很多,要去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一種。而不同的情緒也需要不同的方式去處理。比如當小編近段時間有感於情緒方面的影響,於是通過寫作的方式將表達出來,因為寫作不僅是記錄當時的想法,更是與自己心靈的對話,藉此課題,便有了此文!
記錄所想,分享所思!傳遞文字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