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女人,不會問這三件事

2022年12月20日21:55:06 情感 1841

有人說,樹葉,一生一落,轉眼就是一秋;緣分,聚了散了,轉眼就是陌路。

很多事情,若非「船到橋頭自然直」,就是「生米已經做成了熟飯」,不必追問為什麼。

聰明的女人,也深諳其中的奧秘,遇到以下幾件事,她們都選擇三緘其口,不說也不問。

聰明的女人,不會問這三件事 - 天天要聞

01

面對無緣相守的愛人,不問未來。

愛情,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女人的第二生命。

不管是織女和董永,還是白素貞許仙,讓他們跨越仙界、妖魔和人間界線的,是愛情的力量。

當愛情遭遇挫折,人們總是期待從神話傳說、童話故事裏,憧憬着王子和公主般的大團圓結局,憧憬着破鏡重圓般的失而復得。

但現實也給予他們清醒的力量,那些無法相守愛情,要麼成為一生情感的寄託,要麼成為一生的心結,她們只願默默守護,卻不敢越雷池半步。

如同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賀涵,從最開始的彼此嫌棄,到不知不覺愛上對方,他們深知,這是對唐晶的毀滅性傷害,他們也竭力控制自己的感情,但終究,騙不了自己的心。

面對賀涵的表白,羅子君含淚拒絕,她承認自己深愛賀涵,卻拒絕接受兩人在一起的提議。

但這份愛,卻並未褪色,賀涵與唐晶分手,去了另一個城市,羅子君也去了,也許,她和賀涵終會相守,也許,各自安好,遙遙牽掛,也是一種幸福。

賀涵說,他會一直等,不管等等多久。

其實,羅子君何嘗不也是這樣呢,心上有個摯愛的人,每一個等待的日子,都不再孤單,都寫滿了期許,都帶着美好和希望。

正所謂,有一種未來就是現在。帶着那份濃濃的愛,過好當下的每一天,便是另一種幸福。

聰明的女人,不會問這三件事 - 天天要聞

02

面對微妙複雜的職場,不問升職。

女人在職場上打拚,總要比男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古詩詞《花木蘭》中,代父從軍的花木蘭,在戰場上屢建奇功,順利班師回朝,被「賞賜百千強」。只是,在她心中「尚書郎」遠不及回到家鄉,做父母掌心裏的「小兒女」。

至於戰場上的艱辛和磨難,在強大的「戰功」面前,都不值得一提。

可現實中的職場,卻是將每一天放大,要一分一秒地度過,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面對種種明爭暗鬥,沒有一天不是小心翼翼,夾着尾巴做人。

每每受了委屈,或被排擠,也會在暗夜裡流淚,會忍不住想要「任性」一回。

可當太陽再次升起,又不得不擦乾眼淚,帶着微笑出門。

如同《我的前半生》中,面對陳俊生為凌玲求情時,唐晶所說的那段話:「凌玲是不容易,但你容易嗎,你不也是從一無所有開始,拖家帶口地打拚的嗎;我三十好幾,全部精力給了工作,連婚都不敢結,我容易嗎?」

是呀,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可言。

在職場上,多少人光是立足下來就已經用盡花光了所有的好運氣,至於升職加薪,不僅要拼實力,更要拼運氣。

如果運氣總是差那麼一點點,每次都只有「一步之遙」,讓人沮喪至極,不如,就這樣算了吧。

懂得放手的人,才能放鬆緊繃的神經,才能「輕裝上陣」,給人的感覺,也不再是心事重重,這份鬆弛的感覺,會讓人覺得如沐春風,

聰明的女人,不會問這三件事 - 天天要聞

03

面對孩子的成長,不試圖把控。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當一個女人成為了一個母親,往往就有了對抗全世界的力量。但母愛的泛濫,也常常讓女人誤以為自己成為了「超人」,凡事都盡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實際上,很多女人是在成為母親之後,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成熟」。

當孩子處在嬰幼兒時期,「超能」媽媽的作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但隨着孩子漸漸長大,媽媽越能幹,孩子往往慫包。

的確,當孩子的一切都被媽媽越俎代庖了,他從最開始的反抗,想要「自己來」,到最後「不願」自己去想,也不願自己動手,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對此,有人早早地領悟了,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注重培養孩子的主動性,讓他們去試錯,去成長,成為有獨立人格的人。

只是,絕大多數人很難放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執念,總渴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期待和設計,如同澆築模型一樣。

越是對孩子的人生橫加干涉,越是如同指間沙,孩子對自己的依戀便會越來越少,甚至歸零。

學會對孩子的人生漸漸放手,永遠做一個鼓勵者、引導者和包容者,才會一生擁有孩子的愛。

聰明的女人,不會問這三件事 - 天天要聞

04

結束語:

女人到中年,有太多不容易,有太多難題需要直面。

學會看破不說破,學會「不聞不問」,人生才能多一份瀟洒。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絡。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裏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