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曉佳 圖:來自網絡
對面的鄰居張大姐,多年老年痴呆症,前天終於撒手人寰。
張大姐工作期間,有幾年和我妻子是同事,都在單位幼兒園上班。我妻子是園長,她是專職醫護人員。再加上多年的鄰居關係,兩家相處融洽。
比如,我們家無論誰有個頭疼腦熱的,不管白天還是夜間,只要去找張大姐,她都會立即帶上聽診器和溫度計來到我家,一番問診後,臨了還開了藥方,囑咐我們去什麼地方去買葯,連口茶也不喝我們的。
一次,張大姐有病了,妻子知道後,專門送去幾百塊錢,讓她買點水果和其他營養品補補身子。兩家的紅白喜事,知道了,也都相互積极參加。
知道張大姐去世的消息後,妻子代表我們全家,及時地前往弔唁,還詢問她的家人有沒有忙不過來的事情需要幫忙?比如幫助撕孝布殊么的。
當我妻子行過喪禮錢之後前往靈棚弔唁的時候,靈棚內竟空無一人,於是,她找到張大姐的女兒說,你媽媽的靈棚里怎麼沒有人守靈?
誰知,張大姐的這個女兒一臉不高興,滿臉烏雲地衝著我妻子就是一陣迎頭暴擊:「你哆嗦什麼哆嗦,沒看見我們都在忙着嗎?多管閑事!」
落地能砸成坑的這句話,着實讓我妻子頓時愕然結舌,啞口無聲,無趣地迴避了。
有了這個教訓,說話理應該謹慎,能少說就少說,能不說就不說,緘默是金。
然而,我妻子並沒有接受剛才被衝撞的教訓,三分鐘沒過,又犯了老毛病。
她從靈棚出來時,聽見張大姐的兒子正和幾個人商議,屆時讓誰摔勞盆之事。我妻子近前爽言快語地說,那還用說嗎,咱這裡都是孫子摔勞盆,這是老一輩遺傳下來的規矩,能讓誰摔,讓你兒子摔唄!
張大姐唯一的兒子在外地工作,如今早已是某大城市醫院的專家了,她的兒子學業有成,也去了國外深造多年。別看是門鄰,張大姐的兒子我們幾乎沒見到過,她兒子的兒子的情況就更不知曉了。
「我兒子在美國,總不能為了給奶奶摔個勞盆,讓他專門坐飛機從美國趕來吧?」張大姐的兒子衝著我妻子又是一番牢騷。顯得她特別無趣無味,便怏怏不樂地回來了。
回來後,我問她去弔唁時的一些情況,她唉嘆一聲說,別提了,惹我一肚子氣!接着,她便給我敘說了上述兩件令她難堪和尷尬的事來。
經過分析後,我對妻子說了以下一番寬慰她的話,讓她很快從低落的情緒中走了出來。
我說,也許張大姐的兒子和女兒,為了操勞媽媽的喪事,身心疲憊,精神不振,才對你急不擇言,語氣不恭,他們是晚輩,是看着他們長大的,喊我們阿姨叔叔呢,權當是咱們的孩子,看在張大姐和我們兩家平時關係相處不錯的份上,別計較,別太往心裏去就是了。
接着我又說,他們年輕人,面對前來為其母弔唁的所有人,哪怕是平時有矛盾的親友,按理說,都應該以禮相待,即使心裏不高興,也不應該使在臉面上來。
再說,你說話也太不假思索,不分青紅皂白,張口就來,像這種場合,咱們是去燒紙的,去了,上了禮錢,燒把紙,作個揖,安慰一下逝者家屬就行了。你說多了,那就好比國家與國家的關係,你干涉他國「內政」了。
一席話說得妻子臉上露出了笑容,連聲說,對對對,你說得很有道理。
這天正好是國慶佳節。她去為張大姐燒紙,我便在家張羅中午的飯菜,妻子平時不喝酒,吃飯時我特地給她斟了一小杯白酒,對她說,來,我給你壓壓驚,乾杯!
其實,我的內心還是想讓上午那件不愉快的事情,讓她儘快忘掉,勸她以後少管閑事,一心一意地過好咱自己的日子,愉愉快快地過好每一天,儘可能地身體無恙,延年益壽。
老不問少事,尤其是他人之事,才是我們這些老年人應該遵循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