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氣的人,多半是這幾種人

2022年10月03日22:48:08 情感 1797

文丨羽飛、江左梅娘

正值國慶假期,難得和閨蜜約了一頓飯。

菜還沒上呢,閨蜜就忍不住開始吐槽自己先生……

在外人眼裡,這位先生事業有成,禮貌謙遜,每次去看長輩都是大包小包提回去,甚至看到街坊鄰居都能主動熱情打個招呼。

按所有人的話說就是,我閨蜜真是撞大運了。

可是,婚姻就像鞋子,合不合腳只有穿的人自己知道。

在家裡,這位先生簡直另一副面孔:

一回家葛優躺,短視頻刷不停;

家務從來不碰,孩子幾乎不陪;

一說脾氣就炸,處處壓着妻兒;

理所當然享受一家之「王」的地位。

妥妥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氣的典型代表了,委屈得我閨蜜有苦說出去都沒人信。

想到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說,在對「權力」的崇拜下,權利規則很容易被帶到家庭關係中,卻很容易忽略珍惜的規則。

是的,很多人在外面總是給人一種非常體面和紳士的感覺,但是在家裡卻是個「暴君」。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究竟是哪幾類人會給家人帶來傷害。

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氣的人,多半是這幾種人 - 天天要聞

01.從小無愛,不會愛人

法國哲學家、作家阿爾貝·加繆說過:

「不被愛只是不走運,而不會愛是種不幸。」

是的,可是這種不幸何其多也。

電視劇《歡樂頌》帶火了五美,也帶火了男演員楊爍。楊爍雅痞的角色討喜,在公眾的心裏,就呈現出一種成熟帥氣、工作敬業、愛妻愛家的美好形象來。

可直到後來他攜妻兒參加了幾次綜藝節目,我們才發現,他的真實形象與他的熒屏人設簡直判若兩人。

對兒子楊雨辰:

他霸道,只因兒子沒有和他同一邊下車,他就要求兒子回車裡重走;

他專制,只因兒子不小心走路成內八字,他就命令兒子上山坡再走;

他暴躁,只因兒子疊衣服不符他的要求,他就怒吼兒子按要求摺疊;

他苛刻,即便兒子幫助小朋友完成任務,他也只是敷衍地表揚他……

氣得觀眾直呼楊爍趕快下線。

而對老婆王黎雯,他似乎也好不到哪裡去。

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氣的人,多半是這幾種人 - 天天要聞

曾經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他表示,如果將來離婚,他所有的財產都會留給妻子,這一聽着實讓人感動,可誰知,下一秒節目中需要出力幹活的時候,他就開始對老婆指手畫腳。網友驚呼這原形畢露得也太快。

可是如果對照《為何家會傷人》中的觀點,你就會發現,這並不違和。在書中,作者提到:

「我們的『心理自我』就是以我們的過去為基礎的。與弗洛伊德齊名的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則稱,一個人的心理,就是由其所有的體驗組成的。」

而行為就是心理思維的直接表現。

追朔楊爍的童年,我們似乎看到又一個「楊雨辰」。

童年的楊爍,也同樣是在父親高壓嚴打下長大,和現在楊爍對待自己的兒子的方式近乎一模一樣。

他們不被愛,也不會愛,卻貫用借口「愛」以最直接和暴力的手段來處理家庭問題。

這類人,在外敬業,勤懇,低調和氣,但是一回家,就會立馬露出自戀以及幻想權威的真面目,對家人嚴厲苛刻,最致命的是,他們一邊享受着這樣的家庭「帝」位,一邊認為這就是「愛你」,「愛家」。

卻渾然不知,他們滿足的永遠只是他們自己,因為你一旦靠近他,就會被指責,被控制,被要求,被他害得傷痕纍纍。

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氣的人,多半是這幾種人 - 天天要聞

02、父母溺愛,自私成性

英國作家魯斯·倫德爾說過:

「按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不叫自私,要求別人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才叫自私。」

還記得那個瘋狂粉絲楊麗娟嗎?

那個當年為了追天王巨星劉德華,不顧父母死活,最後逼得父親跳海自殺的女人。

但是我們譴責楊麗娟的同時,不能忽略的一個真相就是:楊麗娟的父母對這個獨女無條件的溺愛才是不能忽視的重要原因。

老來得子的兩口子,對楊麗娟有求必應,為幫女兒追星,他們不惜賣房,甚至賣腎去支持。

說這兩口子的溺愛比楊麗娟追星更瘋狂更不可理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從小被寵壞的楊麗娟,當父母無法再滿足她時,便開始憤怒暴躁,言語謾罵,以死相逼。

武志紅老師曾說:

「溺愛=過度地阻礙。」

沒錯,從小被寵壞的他們,被阻礙發展了自己的獨立人格,被阻礙發展了同理心,所以即便成年後,也無法去感受其他家庭成員的情感需求,不會做家務,不願承擔家庭責任,對伴侶同父母一樣呼來喝去,對孩子置之不理,仍以自我為中心。

就如《為何家會傷人》中提到:

「溺愛中長大的人容易有一個連環反應:他們的脾氣很大,很容易對着父母發脾氣,嚴重的還會對父母拳腳相加。」

這類人,看上去柔弱嬌氣,有時候可能你還會覺得他很可愛。實則,一旦你不滿足他的需求,你就會發現他的自私成性、執拗偏執,他們的心裏永遠沒有別人,唯有他自己。

在他們的心裏,周圍的親人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存在的,如果有一天你拒絕了他的索取,那麼你得到的就是他們最瘋狂的反噬。

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氣的人,多半是這幾種人 - 天天要聞

03、在外討好,回家找茬

《為何家會傷人》中,作者在談「嫉妒」一詞的時候說:

「實際上,嫉妒常是一個借口,目的是控制情侶、傷害情侶。或者從根本上說,是為了轉嫁自己的自卑感。」

是的,婚姻中有不少男人,都有「嫉妒」的問題。

他們比誰都愛面子,喜歡在社交中當老好人,他們謙虛禮貌、笑容可掬……是社交場面中的「好好先生」,是大家口中賺錢養家的「頂樑柱」。

可是這只是外在,骨子裡,他們是自卑又敏感,但凡覺得自己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理解與尊重,他們就要發飆,回家找茬。

尤其是,當他們的另一半比他強的時候,他就會不問青紅皂白地覺得自己的權威人設受到了挑戰,一家之主地位被動搖,於是開始了對另一半的冷言冷語,指桑罵槐甚至拳打腳踢。

趙麗穎主演的電視劇《幸福到萬家》中男主人公王慶來就是這樣的:

農村出來的王慶來,平日里就是一副憨厚老實的好男人形象,但是只要一遇上事兒,完全換了一副嘴臉:膽小退縮,抱怨社會,責怪老婆……

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氣的人,多半是這幾種人 - 天天要聞

小姨子被村霸欺負了,他勸老婆還是忍一忍算了;

去城裡找工作碰壁了,他怪老婆「都是你害得」;

眼看老婆混得比他強,他又陰陽怪氣地嫉妒老婆;

最後作得自己工作也沒了,差點導致兩人離婚。

對於這種人,我和我家老楊聊過,我說,男人自尊心強點兒不是壞事,可是真正的自尊心強,不是應該好好去提升實力,跟上女人的步伐,甚至超過女人,這樣才有臉啊!

老楊說,努力提升實力多累,多難哪!諷刺挖苦伴侶多簡單哪!好吧,本事大的確更難,而脾氣大果然更容易,所以也就別怪有些男人這麼擅長「窩裡橫」了。

只是,現在的家庭中,那種還是以家庭完整為理想的女人也越來越少了,一個女人嫁給一個男人,如果錢,錢全靠自己掙,愛,愛也所得甚少,甚至尊重,尊重不能擁有的話,那女人為什麼要嫁給你呢?

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氣的人,多半是這幾種人 - 天天要聞

04、利益至上,愛為零

《為何家會傷人》中說:

「感受遠比所謂的事實更重要,而在家庭中,理解並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最重要的,利益已退居次要位置。」

可是這句話,大多數家庭中的男人並不懂。

前不久,看到了一個視頻,擁有全網百萬粉絲的58歲鄭州阿姨——蘇敏,獨自「出走」自駕游2年後,第一次回家過節。

她本以為久未歸家,會受到全家人的暖心歡迎,結果卻是完全相反:

阿姨風塵僕僕回到家,辛辛苦苦,忙裡忙外地做好飯,他的丈夫一進門就是一波連環攻擊「你還知道回來嘞?」「混不下去了是不是?」「過路費兩趟多少錢?」……

緊接着就是「哐哐噹」一陣砸碗聲,全然不顧外孫們和女兒也在屋內。

正在吃飯的蘇阿姨嚇得舉手無措,一言不發。

作為一個陌生人的我,隔着屏幕都能感覺到那種窒息和恐懼。

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氣的人,多半是這幾種人 - 天天要聞

蘇敏阿姨曾經講過,從結婚開始,她的丈夫就要求雙方AA制生活,實際6000元/月的工資,欺騙蘇阿姨只有4000元/月。而蘇阿姨的工資不僅要承擔一半的家庭開支還要養女兒,同時還要當免費的保姆,為全家人服務。

可即便這樣,蘇阿姨還是得不到丈夫的尊重,冷暴力是家常便飯,PUA是日常,甚至還有家暴,後來阿姨不堪其辱患上抑鬱症,曾自殘扎過自己兩刀。

為了「治病」,56歲心灰意冷的蘇阿姨,這才決定自駕出遊,逃離丈夫。

而阿姨的丈夫,對外,即使浪費也要多買東西裝大方;在家,卻張口閉口都是錢,連ETC過路費幾毛幾分都要和阿姨掰扯許久。

這讓人不得不唏噓:女人和這樣唯利益至上的男人結婚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想,如果不是因為時代,因為觀念,因為對孩子們的愛,蘇敏阿姨不會忍那麼久,而到了如今這樣一個開放的年代,連文化水平不高的蘇敏阿姨都被逼得勇敢地走出家門了,更何況現如今有知識有文化有追求的新女性?

縱然有些女性可能還在這樣的婚姻中苟延殘喘,讓這種無愛男人們還在洋洋自得,但這些男人們也不想想,自己的孩子們將會遭遇什麼樣的影響。

我認識一個朋友,他的3個舅舅、2個阿姨都不結婚,究其原因很簡單,只因當年她外婆外公的婚姻曾是舅舅阿姨們的夢魘。

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氣的人,多半是這幾種人 - 天天要聞

小時候,外公就自私到極點,家裡但凡有一塊肉,外公都會自己偷偷吃掉,不給外婆和孩子們留一點兒,外公掙的錢,基本都花在自己身上,而外婆用自己微薄的收入,來養着一大家子。攤到這麼自私自利的爸爸,他們能夠活下來都已經成為奇蹟,所以,他們長大了之後,沒有一個人想要結婚,他們生怕自己遇到了像自己爸爸一樣的另一半。

而這個朋友的媽媽是這個家庭中唯一結婚的人,一開始過得也並不幸福,朋友到現在也沒有結婚。

一個家裡,不是不能談利益,可是一切都以利益為重,不講愛,包容,體諒,感受,不能讓你感到溫暖,不能成為你心的歸宿,那麼要家做什麼?不要也罷。

05.梅娘說

不得不承認,家,有時候真的很傷人。不論是親情、還是愛情,常常有人以愛之名,行傷害之實。

現如今的家庭夾雜着太多因素,門戶、經濟、三觀、學歷、成績……看似越來越精算的背後卻是忽略了最根本的核心,就是愛本身。

當年老電影《牧馬人》女主的那一句「因為我遇上了一個好人」,就義無反顧對男主託付終身和那一句「我把我整個人都給他了」的全身心付出,淚目了多少年輕的男男女女,那種雙向奔赴的美好純粹的愛情是多少人夢中的幸福圖景。

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氣的人,多半是這幾種人 - 天天要聞

那個純真的年代或許是再也不復,但是我們對愛的渴求,其實一直都在。

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中告訴我們:

「真正的愛是活出來的,幸福不在於找對一個人,愛是深深的理解與接納。」

真心希望每個人都能明白:一個人最好的脾氣,是對家人的無限溫柔、理解和接納。

《為何家會傷人》是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從業10年最暢銷的代表作, 該書出版7年以來,在讀者中曾引起持久的震蕩,好評如潮。

在本書中,作者細緻入微地揭示出中國家庭的運行機理,用最溫暖有力的文字來幫我們在家中找尋自我治癒的力量,從而踏上追尋幸福和自由的旅程,但願你我都能夠從書中獲得足夠的智慧,從而讓我們都會愛人,讓我們的家變得更加溫暖。

-END-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裏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