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是否有責任幫兒女照顧孩子呢?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很簡單,因為法律規定老人沒有養育孫輩的責任,所以老人不帶孫輩是完全可以的。可是法律歸法律,生活中還要講究情分,老人不願意看著兒女們那麼累,所以都在力所能及地幫着照看孫輩。
孫奶奶幫著兒子照看孩子已經七八年了,在他們家沒有發生過因為帶孩子常遇到的婆媳矛盾。孫奶奶說,那是因為看孩子前,她提前說好了三句醜話:
一:帶孩子要有時間限制,不能24小時「全托」。
孫奶奶是一個很睿智的老人,兒子結婚後,她避免有矛盾就和兒子兒媳分開住了。不過到了周六日,她會主動去幫着他們收拾收拾家務做做飯。
後來小孫子出生了,整整一個月都是孫奶奶照顧的,兒媳婦只負責喂餵奶就可以。後來兒媳婦過了產假該去上班了,孫奶奶就主動提出照顧小孫子,為此兒子兒媳很感激。
不過孫奶奶提前說好了,她只負責兒子兒媳不在家這段時間的照看,兒子兒媳在家就由他們做父母的來照顧。
因為孫奶奶說一是自己身體越來越不好,長時間帶娃勞累得不到休息,恐怕身體出問題,到時候不能幫忙了,還會給兒子兒媳添麻煩;二是孩子畢竟和父母還是最親的,父母在家就要多陪陪孩子增進下感情。
二:教育問題不參與,學習由父母負責。
孫奶奶說自己帶孩子絕對沒有問題,一日三餐肯定會給小孫子準備得妥妥的。不過對於教育問題自己不會幹涉,兒子兒媳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她做老人的絕對不會指責。
因為孫奶奶知道小孩的秉性,有爺爺奶奶在孩子本來就會嬌慣自己,如果老人頭腦不清醒在寵溺孩子,時間久了,孩子就會養成很多壞習慣,這不利於孩子成長。
同時孩子的學習問題也要由兒子兒媳負責,一是因為自己歲數大了,頭腦轉動得比較慢,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了,怕自己教孩子學習力不從心;二是因為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就參與他的學習,容易掌握他的問題,然後有針對性地提供長遠的學習規劃。
三:不提供生活費用,自己願意出的錢除外,不能道德綁架。
孫奶奶以前就聽老姐妹說過生活費這個問題,老姐妹心疼兒子兒媳,什麼花銷都是他們老兩口負擔,到最後小兩口不但不感激,反而成了心安理得的啃老族。
孫奶奶怕也落得這樣的結果,所以從一開始就告訴兒子兒媳,家裡所有的花銷都要由他們自己負擔,結婚了就要承擔起責任,不能想着靠老人的錢發家致富。
不過孫奶奶也不是吝嗇的一毛不拔,對於小孫子的日常花銷,孫奶奶還是很願意負擔的,只不過是因為提前說好了,所以孫奶奶即便負擔也是出於自願,而不是被道德綁架。
如今孫奶奶帶孫子已經五六年了,雖然平時也有鍋碗碰瓢盆的時候,但是都是些小問題,一家人總體來說相處的還是很和諧的。
很多人也向孫奶奶打聽秘訣,孫奶奶就把她的經驗告訴了對方。
看似很平常的三句話,正是因為提前說到了位,所以起到了很好的調節劑作用。
這樣的相處的方式,老人身體可以得到休息,也不會有自己是兒孫輩保姆的感覺。而小兩口也會變得越來越有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