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朱炳初|抱憾的抉擇——關於借錢的心理糾結

2022年10月03日08:38:13 情感 1128

編前語:讀了朱炳初老師的文章,我也是感慨良多。老朋友借錢,怎麼辦?老朋友是辦企業的,疫情三年了,很多企業舉步維艱,有的倒閉了,有的還在艱難維持,資金缺乏是大概率的事情,向銀行借也難貸出款,向老朋友借錢也是無奈之舉。86歲的朱老師心理糾結,很難抉擇,由於家庭的原因也沒多少存款,所以「抱憾抉擇」。我理解、支持、贊同朱老師的決定,這事你怎麼看?


抱憾的抉擇

——關於借錢的心理糾結

作者 朱炳初

「隨筆」朱炳初|抱憾的抉擇——關於借錢的心理糾結 - 天天要聞


前幾天,一位好友——從事保健事業公司的總經理,給我打來電話,說是因為疫情,不能聚會推銷產品,在營業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沒了收益,經濟拮据,連員工的工資都發不了了,於是冒昧地向我提出借款,以解燃眉之急。

我理解朋友的難處與尷尬。借錢,勢必出於無奈,已經到了過不去的關口,在別無它法的情況下,才抱着忐忑的心境向我——十多年前曾有密切交往的可信賴的老朋友提出請求。我聽着他簡要情況的訴說,開始有些驚訝!一位能力超強,在京打拚多年,事業一帆風順,收益不菲的企業家,怎麼會經不起風浪,到了缺錢沒轍近乎舉步維艱的地步呢?但又想,這應該是事實,毫無疑問,如今營銷保健產品難啊!不少用品購買一次可用多年,無需像食糧蔬菜水果那樣經常採購,他的難處不會有假,市場競爭激烈,生意難做呀!憑往昔的交往,對他的人品修養,完全可以信任!然而想到自身的情況,也實在可憐,存款不多,與他想像的應該是差得很遠,身邊只有區區的20多萬,那是防老的救命錢呀!全數或半數借出,心裏就沒了底!他也不會是只要三五萬吧?於是,猶豫片刻,就推脫有難處而拒借,這讓其大失所望,而我內心留下糾結!

這些天來,為拒借一事,心裏總不是滋味,有諸多往事湧上心頭:回想十多年前,在石景山區八大處軍區機關大院居住,偶遇推銷保健產品的某公司,來往交流幾乎打得火熱,公司員工服務熱情周到,保健用品可佳,利於延年益壽,信任使用油然而生,幾乎每月都要參加一兩次營銷會,聽保健講座、購買保健物品,還參加公司組織的旅遊,曾到桂林、九寨溝、雲台山、長白山、兵馬俑等地悠哉游哉,眼界大開,至於京都的溫泉,多次去泡,瀟洒自如,讓老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購買了多種保健品,例如電解飲水機、空氣凈化器、消毒生態儀、控溫床墊以及蜂膠、筋骨源等等,使身心健康愉悅。但自搬入朝陽區軍休所後,因距離較遠,年歲大了,家有病人,就再也沒有參與活動,而保健品呢?除飲水機外,其他均已作罷;除與總經理夫人建有微信外,不再與公司交往。期間,我老伴病重,經理夫人曾登門慰問,讓我心存感激!

啊,借錢!多年前我的一位親密戰友,上世紀60年代,我任炮兵團青年幹事兼戰士業餘演出隊長,他以團俱樂部主任身份兼指導員,我倆把演出隊帶得風生水起,參加師文藝匯演屢獲頭獎。我兩關係親如兄弟,非同尋常。他遇到了難題——因買房急需20萬元,說是向同胞兄弟未能借到,只得向我開口。我知其難處,毫不猶豫,當時經濟也尚可,沒有多大負擔,隨即如數匯去。他說要付給我高息,我講戰友間講情誼不計利,你安心使用,我心安平靜!

呀!說了借錢再說與錢多錢少有關的投資:我老伴的侄媳婦倒騰資金取利,有些能耐,前幾年為給親朋好友辦些利己利人的好事,聯絡集資用款人,月息5%,我在誘惑心動的情況下,為獲高息,投入數十萬元,果然收益不菲。豈料,後來她碰上了電詐,投入的上億元巨款被席捲而去,無法追回,我的錢也打了水漂,損失了幾乎多半積蓄。還好,我的心景並沒有為此憂傷崩潰,而是用阿Q精神安慰自己:之前所得利息與失去的本金大致持平,要說損失可算作是買了個深刻教訓,以後切忌:天上不會掉餡餅,切不可唯利是圖,走火入魔,有錢還是存入國家銀行保險,不要為高息誘惑而掉入陷阱。當然,要不是被騙,我也就不會無多存款,起碼現有個百萬吧!我老伴的侄媳因參與數額巨大的詐騙案,被判刑15年。我對她造成的數十家錢財被騙的悲劇,既氣憤又同情,氣憤的是野心太大,到了一發不可收的地步,招致禍害;同情的是,她心地善良,想做好事,本身也是個受害者,如今要在監獄了卻終身,能不深感惋惜與痛心嗎?

錢,對我來說,夠花即可,我是追求精神高雅富有、物質隨便將就之人,無需奢望求得多麼富有!十多年來,因老伴病重,開支不小,長期雇有保姆,當病情嚴重時雇請兩個保姆照料,還要資助有困難患病的家鄉親人,開支就更大了,基本收支持平,略有結餘。前些年女兒兒子購房,我拿出了幾乎全部積蓄;去年10月老伴離世,為辦喪事、購置墓地,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所以,前面所說,餘款無多,到了好友借錢時,囊中羞澀。

連日來,為拒借之事,心中耿耿於懷,情結難解,只能默默期望對方理解、諒解,但願友誼長存,體諒我這年屆86歲的老朽,要捂住這點養老金啊!

我的絕情也是出於無奈,這可叫做抱憾的抉擇吧!


「隨筆」朱炳初|抱憾的抉擇——關於借錢的心理糾結 - 天天要聞


作者簡介:朱炳初,男,漢族,江蘇省宜興市人,1937年3月出生,1954年7月入伍,1956年7月入黨,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1992年9月退休。

退休後不甘寂寞,喜歡文學創作,曾任中國校園作家協會會員、石景山區作家協會理事、朝陽區詩書畫研究會會員。1998年由從化市《鄉村語文報》社、解放軍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14萬餘字散文集《青春寄語》。

2012年初由北京軍區政治部移交到朝陽區軍休十五所後,任過黨支部書記、總支宣傳委員,熱心宣傳報道工作,曾在報刊、【我的卧虎灣】【百度】《人民日報》「有品質的新聞」、【江山文學】【新華網客戶端】【豐融春秋】等微信平台登文500餘篇,連年獲得軍休辦表彰。2017年6月由北京線裝書局出版35萬餘字文集《夕陽漫筆》,2019年3月由時代出版社出版45萬餘字回憶錄《回顧與思考》,2022年5月由時代出版社出版54萬餘字文集《晚霞拾零》,總計出版148萬餘字文稿。生命不息,筆耕不止,文化養老,發揮餘熱,不斷提升精氣神。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裏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