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世界正處於一個「成功」的時代。社會習慣性地把人類分為兩種: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成功」甚至成為一種具有普世價值的世界觀——父母渴望孩子「成功」,他們希望孩子成功;中青年人希望自己「成功」,因為他們想出人頭地;老人也希望自己能「成功」,或者至少希望自己的兒孫能記得自己有一個成功的長輩。
在「成功」的概念面前,不僅是個人,集體意志也體現了對它的追求:企業不斷追求更大的市場份額、更高的利潤、更高的企業排名;這個國家努力增加GDP,國力,甚至奧運會金牌數——這意味着這個國家在某些方面已經「成功」了!
令人不解的是,社會所提倡的「成功」總是包含着突出的功利色彩。從個人角度來說,「成功」甚至有明確的標杆:豪宅、名車、年收入百萬。
但我們知道,在健全的社會中,這樣的「成功」人士只佔社會階層的1%甚至更少,99%以上的人被歸為「不成功」或正在不斷爭取「成功」。
這讓人不禁懷疑:在這個話語權被「成功」牢牢把握的時代,人還能「不成功」嗎?
這是一個有趣的命題:崇尚「不成功」或許沒有別人眼中「全世界都醉了,我一個人醒了」的意境,但卻會被嘲笑為缺乏志氣。然而,大多數人知道成功的真諦嗎?真的只有「豪宅名車年薪百萬」才算成功嗎?提奧奇尼斯住在一個木桶里捉虱子,但即使是亞歷山大也畢恭畢敬地站在他面前徵求意見。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成功?
在字典里,「成功」這個詞有幾個意思:1。獲得成就或事業;2.事情得到預期的或更好的結果;3.收穫,某事的成功完成;4.高效性。
可見,當前社會的「成功」只是成功概念的一部分。其實,成功是一種積極的感覺,是一種自信的狀態,是每個人實現理想後的一種自我滿足。這意味着每個人對成功有不同的定義。
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到,當下社會的「成功」,其實是一種不正常的、不尋常的「成功」。「成功」的範圍被人為縮小,等同於金錢、權力、地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成功」已經沒落了。
第二個問題:墮落的「成功」
如前所述,當今社會的「成功」已經異化,甚至有人強加了「豪宅、名車、年收入百萬」的標杆。這是一種「物化成功」,這只是成功的一個方面。
但是,如果你堅持這種「物化成功」,對個人來說是危險的。
從人性惡的一面來說:為了「成功」,一個個體可能會不擇手段,相信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把一切都當成「成功」的敲門磚。換句話說,個人可能為了「成功」犧牲一切,甚至良心和道德。
從人性善的方面來說:為了「成功」,個人可能付出了太多的努力,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並持之以恆,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卻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礪後失去了自信和自由,只單純為了「功利」而追求「成功」。
前者會使人為了成功而蔑視一切規則,犯罪;但後者會讓人在夢中過於迷失,最終導致自我的迷失。
在這兩種情況下,都是危險而可怕的。
第三個問題:追求真正的成功而不是「成功」
宗教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人類的哲學。在基督的信仰中,有三個詞對個人非常重要:信仰、希望和愛。「信仰」可以升華為對正義的虔誠;「希望」是對真理的追求;「愛」可以升華為博愛,對眾生的愛。
對於生活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的個體來說,成功可能更加豐富多彩,比如做好一天的工作,找時間聽一場音樂會,泡一杯茶,或者只是去綠地散步半個小時。在任何事情上,個人都是成功和滿足的。
對於那種被曲解的「成功」,沒必要刻意去追求。那只是「成功」的一個方面。真正的成功在於生命的每一次呼吸。人需要的是平衡對待成功的態度,做好每一件事。事實上,當一個人已經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都取得成功的時候,在某個時刻,他可能會突然發現,世間的「成功」就在眼前,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