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關係中,現在的「分床」現象越發普遍,是因為實利主義哲學

2022年10月01日12:08:35 情感 1972

兩性關係中,現在的「分床」現象越發普遍,是因為實利主義哲學 - 天天要聞


在國外的一個課堂上,老師曾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場實驗,他在黑板上分別寫下了丈夫,父母,兒女,朋友四種人際關係。

隨後讓一名女生上來依次按照重要程度從低到高的順序來划去一個人際關係,只見女生最後在黑板上保留下來的是夫妻關係。

對此,女生解釋道並不是因為自己冷血無情,而是因為在漫漫人生路上,父母會先於自己離開,兒女也會有自己的生活,朋友更不會長久地陪着自己,只有丈夫,才會一直陪伴着自己,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由此可見,夫妻關係是這個世界上最親密的關係。

只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夫妻之間分床睡的現象很普遍,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潛在的潮流趨勢,這讓很多人為此感到不解,畢竟夫妻之間如果分床睡,總覺得是因為感情破裂才會造成這樣的現象。

但是心理學研究表明卻說,在兩性關係中夫妻之間分床睡,其實是因為實利主義哲學。

兩性關係中,現在的「分床」現象越發普遍,是因為實利主義哲學 - 天天要聞

夫妻之間為什麼要睡在一起?

王貴與安娜》中,男女主兩個人剛結婚的時候很是羞澀,因為他們是通過相親才在一起的,雖然兩家人都對彼此的家境知根知底,但是當事人的性格愛好卻還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磨合。

因此,兩個人即便是有了最親密的夫妻關係,相處的時候也還是會有些生疏和羞澀。

由此,床笫成為了他們彼此交流感情的重要基地。

夜深人靜之後,王貴和安娜躺在床上,你一言我一語,在交流過程中實現了交換彼此了解的一個目的。

也正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兩個人原本有些生疏的感情,也開始變得熟絡起來。

在兩性關係中,親密感的建立可以幫助我們感受到來自愛的歸屬感。

在夫妻關係的框架之下,我們必然會希望兩個人可以相互了解,甚至是知根知底,這樣才有利於我們有最堅定不移的信心和勇氣,去相守走過漫長歲月。

由此,夫妻之間睡在一起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兩個人的距離縮短,身體之間的觸碰,可以讓兩個人的感情有充足的機會去深化和升華。

兩性關係中,現在的「分床」現象越發普遍,是因為實利主義哲學 - 天天要聞

為何夫妻分床睡是實利主義哲學?

由於換季,所以我的季節性鼻炎又犯了,鼻子堵很難受,連帶着晚上睡覺的時候都不如以前老實了。

據舍友說,我晚上打呼嚕的聲音震耳欲聾,可偏偏我這個人睡覺又特別沉,所以沒有辦法,她只能選擇和別的舍友擠在一起睡,才能避免我呼嚕聲地輪番轟炸。

其實在夫妻之間,由於個人的習慣或者是身體原因,夫妻中的一方難免會在睡覺的時候和對方產生分歧,例如打呼嚕,例如半夜起夜。

若是另一方的睡眠質量很輕,這些不會構成太大的問題,若是另一方睡覺很淺,一丁點動靜都會把他(她)吵醒,那麼這個時候,若是強行在一張床上睡覺,反而會因為這些無法改變的習慣而產生隔閡。

所謂實利主義哲學,即站在彼此實際利益的基礎上,雙方從最客觀的角度出發,通過一些合理有效的方式,來維護彼此的利益。

對於夫妻來說,雖然睡在一起有利於增進彼此的感情,但如若因為某些無法改變的因素,而強制彼此拉近距離時,這樣往往會讓兩個人的感情還是出現隔閡,以至於慢慢發展成為一根隱形的刺,時不時地刺痛彼此。

兩性關係中,現在的「分床」現象越發普遍,是因為實利主義哲學 - 天天要聞

分床睡體現了夫妻之間的相處之道

在還沒有在一起之前,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若不是因為緣分,若不是因為相愛。

我想,可能在茫茫人海中,我們也不會這般幸運地相遇,這般幸運地在一起。

基於這樣的情況下,夫妻之間存在差異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雙胞胎都會存在差別,很何況是原本不存在任何關係的兩個人。

因此,想要讓這段感情亘古綿長,就需要夫妻雙方在某種程度上去尊重彼此的差異,尊重彼此的生活習慣,求同存異。

史鐵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喜歡,是看某物好甚至極好,隨之而來的念頭是:欲佔有。

愛,則多是看某物不好或還不夠好,其實是盼望它好以至非常好,隨之而得的激勵是:願付出。」

夫妻之間的感情一定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因此,真正相愛的兩個人不會強迫對方為自己改變,他(她)選擇尊重對方,不隨便侵犯別人的私人空間。

兩性關係中,現在的「分床」現象越發普遍,是因為實利主義哲學 - 天天要聞

分床睡並不等同於感情破裂,相反,它正是一種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夫妻相處之道,只有相互包容和尊重的愛情,才能夠實現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唯美。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裏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