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內,最痛苦的不是90、00後,是70後和80後

2022年07月02日17:20:26 情感 1671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中國人有句老話叫做「養兒防老」,這句話背後其實體現出的是一種對於代際關係的看法,亦即長輩將子女撫養成人,子女在成年之後反過來贍養父母。

這種代際倫理也幾乎支撐着中華文明幾千年的發展,形成了一種以家庭為中心、以父子關係為主軸的社會圖式。

那麼隨着社會生產力的大幅度發展以及不同年齡段群體之間關係的變化,這樣的關係是否依然存在呢?

未來十年內,最痛苦的不是90、00後,是70後和80後 - 天天要聞

事實上,根據近年來的一些現象,我們可以發現,似乎對於不同的兩代人而言,已經辛辛苦苦將子女撫養成人的父母,依舊在繼續着自己的奮鬥道路;而享受着父母帶來便利條件的子女們,則依舊還在父母的「庇護」之下進行着人生目標的摸索。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如今的社會當中,年紀處於20-30歲,原本應當參加工作,為家庭獲取一些收入的這代人,卻有一大部分都還在上學、求職以及備考狀態當中,還有一部分雖說並不是這些範圍之內的,卻也依然守着一份臨時的工作,在守望更好的工作機會,亦即「騎驢找馬」。

未來十年內,最痛苦的不是90、00後,是70後和80後 - 天天要聞

這就是所謂「新型啃老」:年輕人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什麼也不做,而是以備考、上學等目的,心安理得的接受着輕鬆的生活。

簡而言之,就是在原本應該取得收入的年紀,還依然沒有經濟獨立,這份壓力,自然而然轉移到了他們的父輩們身上。

新型「啃老」與代際壓力轉移

「啃老族」這一詞彙興起於二十一世紀初互聯網時代剛剛來臨的時候,用於形容那些有能力工作養活自己卻不去工作,只是靠自己父母養活的人。

這種情況在現如今其實依舊存在,只不過與當初不同的是,現如今的類似行為更加普遍,並且作為年輕人的父母,這些出生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人們似乎更加樂意被自己的子女「啃」。

未來十年內,最痛苦的不是90、00後,是70後和80後 - 天天要聞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這是因為原本的「啃老」只是注重行為的,重點在於子女不參加工作的這一現實;而現如今更多年輕人之所以到了二十多歲,還無法真正的獨立,是因為他們的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通過這段時間來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無論是通過繼續學業、資格考試還是其他方式。

於是現如今的社會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諸如此種的情況:子女已經大學畢業,完全可以找工作,但是卻因為就業難、找不到適合自己心意的職業而選擇以考研、考公或者是出國留學等方式來作為一種「過渡」。

誠然,在這一階段當中,他們也是沒有經濟收入的,大部分開銷可能都來自於自己的家庭。

未來十年內,最痛苦的不是90、00後,是70後和80後 - 天天要聞

於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這種「新型啃老」現象似乎是更加傾向於一種「你情我願」的事實:年輕人想要在畢業之後暫緩一段時間再就業,而父母也情願如此,所以這種來自生活的壓力便自然「轉移」到了其父輩的身上。

許多已為人父母的「六零後」「七零後」都認為,自己苦一點沒什麼,只要子女有出息,自己的晚年也會是幸福的。

年輕人緣何難以就業

之所以現如今選擇通過各種方式「過渡」的年輕人如此之多,一方面是由於現如今的社會就業確實比較困難。

未來十年內,最痛苦的不是90、00後,是70後和80後 - 天天要聞

根據相關部門的數據顯示,2022年夏季的高校畢業生將超過1000萬人,並且參與2022年全國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的人數也多達457萬人,參加公考的比例則更加誇張,國考的錄取比例達到了驚人的100:1,省考的平均比例也高達20:1。

整個社會的進步導致各行各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在這些發展的背後,就是其對於所錄用人員要求的逐步增加。

除了社會現實之外,其實也有一些觀念和文化上的影響。

對於現如今比較年輕的這代人而言,生活品質是遠遠高於其父輩一代的,基本自出生起,就趕上了祖國飛速發展的腳步;再加上信息傳播交流的飛速發展,許多出生在這些年代的孩子們就有了屬於這一代人的集體觀念。

未來十年內,最痛苦的不是90、00後,是70後和80後 - 天天要聞

比如對於許多「九五後」「零零後」而言,他們的生活當中對於物質的追求與對於生活品質的享受往往是高於其父輩的,對於個人意願的滿足力度也強於父輩。

簡而言之,對於許多「七零後」而言,家中往往子女眾多,同時大環境又是國家需要建設,所以許多人甘願放棄個人發展的機會,轉而為了家庭和社會做貢獻,這種「捨己為人」的精神是具有時代性的。

當然,這並不是說兩代人孰優孰劣,只是在闡述一個事實:現如今的年輕人更注重個人的發展,也更加勇於追求發展;同時他們的父母是絕對支持的。

未來十年內,最痛苦的不是90、00後,是70後和80後 - 天天要聞

激烈的就業形勢加上兩代人鮮明的性格特點,導致如今許多年輕人不再急於找工作獲取收入,而是會傾向於通過各種方式來延長自己與就業之間的距離,同時其家庭也會支持。

當然這也就導致越來越多的家長不再糾結於子女的第一份工作,而是會幫助他們尋找心儀的未來道路,也就增加了自己的壓力。

深思:何去何從?

隨着這種「壓力代際轉移」現象的不斷深化,各種考場成了人們競爭的焦點,一些職業卻無人問津。

未來十年內,最痛苦的不是90、00後,是70後和80後 - 天天要聞

比如許多企業的工人崗都面臨著十分嚴重的用工缺口甚至是用工荒,而許多年輕人寧願從事一些低收入工作也不願做這類工作,這種看似有些矛盾的現象正是當下群體心態的一種反映。

對於大多數家庭和個體而言,這種選擇還是應該依照自己的具體情況,假如有還不錯的就業機會,那麼最好就直接就業;如果確實沒有符合要求的,同時家庭條件也允許子女全脫產複習考試的話,那麼也可以考慮。當然,時間最好在兩三年,不要太久。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男人只和你談戀愛,卻不肯為你花錢,代表什麼,你一定要看 - 天天要聞

男人只和你談戀愛,卻不肯為你花錢,代表什麼,你一定要看

在戀愛關係中,金錢問題往往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一些女性可能會發現,儘管她們的伴侶在情感上投入,但在經濟上卻顯得十分吝嗇。這種情況可能引發各種疑問和不安。本文將探討當一個男人只願意和你談戀愛卻不願意為你花錢時,可能代表的幾種情況。1.
老婆有外遇的十大表現 - 天天要聞

老婆有外遇的十大表現

懷疑伴侶有外遇是一個非常敏感和痛苦的問題。雖然沒有絕對的標準來判斷,但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表現,可能暗示你的妻子有外遇。請注意,這些跡象並非絕對證據,只是潛在的警示信號。1.
堅如磐石的感情,為何難敵異地戀的考驗? - 天天要聞

堅如磐石的感情,為何難敵異地戀的考驗?

在愛情的道路上,我們總是期待着與伴侶攜手共度每一個美好的瞬間,但現實往往不如人願。當兩個人因為工作、學習或其他原因分隔兩地,堅如磐石的感情似乎也變得脆弱不堪,難以抵擋異地戀的考驗。那麼,為何如此堅固的感情會在異地戀面前顯得如此不堪一擊呢?
許下相伴到老,約定餘生永相隨,愛就是一輩子的情事 - 天天要聞

許下相伴到老,約定餘生永相隨,愛就是一輩子的情事

遇見對的人,便心生歡喜,匆匆忙忙而來的愛讓人猝不及防,未加思索就接受了一份情,卻成了心上揮之不去的羈絆!許下相伴到老,約定餘生永相隨,不管是不是守在一起,心頭上的愛都是一如既往,真摯的愛,不是陽光卻很溫暖,不是蜜糖卻很甜蜜!
「舊賬翻得好,婚姻沒煩惱」:聰明女人吵架,都會用這招 - 天天要聞

「舊賬翻得好,婚姻沒煩惱」:聰明女人吵架,都會用這招

在庄國棟與父母的餐桌上,一場離婚風暴正悄然上演。這是最近爆火的《玫瑰的故事》中最為揪心的一幕。此次庄媽從海外打拚歸來,目的就是要把婚離了。庄爸雖是讀書人,但掙的錢不多。庄媽看不起庄爸的平庸無能,小男友一任換了一任。果然,一上菜,幾年前的舊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