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住小旅館,兩兒子爭着養老他卻有家不能回,鄰居一語道出真相

2021年10月12日19:53:03 情感 1070

都說人老了難,難就難在兒女不孝順,晚年生活犯了難。人老了,身體機能下降了,導致疾病纏身。

老父住小旅館,兩兒子爭着養老他卻有家不能回,鄰居一語道出真相 - 天天要聞

子女們忙於工作,而不能經常來看望老人。此時,老人除了身體上的病痛之外,還要忍受精神上的折磨。

他們往往無法排解的是痛徹心扉的寂寞,渴望兒女能陪伴在身邊,可現實往往差強人意。

以下這位老人的經歷告訴我們,處於這個時期的老人應該怎麼做?

我叫鄧太平,今年86歲,孤身一人。一套小居室被大兒子霸佔了,我租住在小旅館裏。

大兒子鄧先住在家裡不想走,我只好投靠小兒子。

小兒子鄧飛本來是有妻子的,因為他喜歡賭博,不求上進,妻子一氣之下,有一天突然消失不見了。

他到處去尋找也沒找到,從那以後,他神經受到了刺激 ,整天瘋瘋癲癲的。

他沒有工作,靠吃低保生活,我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工資,除了房租以外,剩餘的都貼補給小兒子了。

那麼,大兒子為什麼霸佔老父的房子不願意走呢?他說出了理由讓人吃驚!

他說,老父親一輩子結了五次婚,媽媽是老父親的第二個老婆。老父親婚後三年就被她生病了。

母親去世後,老父就把他送給鄉下的姑姑撫養,姑姑家條件很差,連飯都吃不飽。

母親走後三年,他就娶了新老婆,就是鄧飛的媽媽,後來,鄧飛的媽媽也生病去世了。

老父住小旅館,兩兒子爭着養老他卻有家不能回,鄰居一語道出真相 - 天天要聞

他接着又找了幾個老婆,這些老婆大多是他請的保姆,最後,大多數都成了他的老婆了。

鄧先說,老父別的本事沒有,就有討女人喜歡的本事。

老父後來還有了一個女兒。長大後嫁到了外地。她似乎對老父有一肚子的意見,從來沒回過娘家。

老鄧年輕時很風光,考上了中南大學。畢業後一直任教,可謂桃李滿天下。然而,他的幾個子女卻沒有一個成才的。

對於他的所作所為,兒女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裏。從老夫身上,兒女們能學到什麼呢?最後導致親人之間毫無親情可言!

對目前的局面,鄰居說出真相:老鄧不學好,對家庭對子女不負責任,最後就造成這樣的後果!

老父住小旅館,兩兒子爭着養老他卻有家不能回,鄰居一語道出真相 - 天天要聞

老鄭自己也承認,在鄰居心目中他名聲不太好,他對自己的所得所為心裏也有數,可他為什麼還要那樣做呢?

最後,他在紙上寫下「子不教父之過」幾個大字,表明自己的悔恨之心。

老父的兩條腿走起路來特別疼痛,來回都是靠小兒子背着的。鄧飛背着老父親去找鄧先。

鄧先說,他想好好照顧父親的生活起居,可父親不願意跟着他生活。

他說,父親有些偏心,跟小兒子一起生活,就是想把退休金都貼補給他。

而鄧飛則說鄧飛想和老父在一起,也是想要他的退休金。兩個兒子為了爭養老父親吵了起來,各自說出對方的種種不是。

鄧飛氣得背起老父親就走,鄧先死死抓住他,不讓他走,可他一把把鄧先推倒在地。

老父住小旅館,兩兒子爭着養老他卻有家不能回,鄰居一語道出真相 - 天天要聞

這就是兩兄弟的做法,都40多歲的年齡了,幹什麼不能掙錢養活自己?非得要爭父親的那點退休金呢?可悲啊!

回到家,老父親的腿疼得受不了,準備到醫院治療。他就拿了存摺到銀行去取錢,結果讓人對他吃驚!

銀行工作人員告訴他,存摺里的12萬元不翼而飛了。工作人員仔細查驗後發現錢都被鄧先取走了。

老父住小旅館,兩兒子爭着養老他卻有家不能回,鄰居一語道出真相 - 天天要聞

老父親隨即找到鄭先,質問他為何私自取走存款?鄧先不承認是他取的,說是保姆取了給他的,保姆還說,老父做的事她都說不出口。

不管怎麼說,兒子不經過父親的同意,私自取走他的存款是不對的,為此,小兒子準備和老父一起把鄧先告上法庭,讓他把錢退回來。

對於這個大兒子,老父親徹底失望了,他一氣之下要把房子賣掉,小兒子也同意這麼做。

鄧飛說,賣掉房子給老父6萬元,剩下的錢加上鄧先花的那12萬,兩兄弟平分。

最後,為了息事寧人鄧先承認自己的錯誤,願意從家裡搬走,先讓老父親住着。

鄧先跪在老父面前請求他的原諒,懇求他今後分配財產時,要考慮到自己唯一的孫子,能夠多分一些。

鄧飛說他還年輕,還要娶媳婦成家,不能都分給鄧先。

老父親默然地看着兩個兒子,不知如何是好。

從老人與兩個兒子關係中我們不難看出,兩個兒子都和老人在一起,就是想要老人的退休金。

老父住小旅館,兩兒子爭着養老他卻有家不能回,鄰居一語道出真相 - 天天要聞

兩個兒子都絞盡了腦汁 ,大兒子乾脆就賴在家裡不走,還偷偷把老人的存款取走。

鄧飛為了得到老人的退休金,不惜和老大鬧翻,父子、兄弟之間已經沒有了親情。

老父親為了自己,一生討了五個老婆,而對子女缺乏應有的教育,讓他們人到中年仍想靠老父的退休金去討生活。

作父母的應該規範自己的行為,一言一行都感染着自己的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心裏一定要有個標準。

所以,作父母的不光要撫養孩子長大,還要培養他們成才,這樣家庭才能和睦。兒女事業有成,老人才能安享晚年啊!

作父母的要提前規劃,否則,兒女不孝,晚年凄涼,到時候又找誰說理去?

你們說,老人晚景不好到底是誰的責任呢?家裡有不自尊的老人,兒女們應該怎麼辦呢?

大家好,我是一畝情感園,關注我,讓我們了解男人,解讀女人,每日有更新。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吳律這兩天特別勤快,刷碗搞衛生搶着干,我看他是無事獻殷勤 - 天天要聞

吳律這兩天特別勤快,刷碗搞衛生搶着干,我看他是無事獻殷勤

周五我去律所,撞見新來的實習生給他送咖啡,女人的第六感讓我有種莫名的醋意。吃飯的時候,沒忍住敲打了幾句。飯後回律所,美女實習生來他辦公室送資料,看她的穿衣打扮,實在是彆扭,又沒忍住說了幾句:「小祺是吧!咱們律所有規章制度,明天起穿正裝來上班
心痛!張雅婷不幸離世,年僅22歲 - 天天要聞

心痛!張雅婷不幸離世,年僅22歲

5月13日17時,22歲的湖南懷化姑娘張雅婷遭遇車禍,生命垂危。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生命之花就此凋零。媽媽田女士思考再三,決定捐獻孩子的角膜,為他人留下光明。近日,兩名患者已成功接受眼角膜移植。「如果他們需要我願意給他們光明」張雅婷出生於懷化一個普通家庭,媽媽經營着一家藥店,她從小就受「治病救人」思想的熏...
別用「惡意濾鏡」看世界!你對自己的態度,決定你如何看別人 - 天天要聞

別用「惡意濾鏡」看世界!你對自己的態度,決定你如何看別人

在生活的茫茫人海中,我們常常會被各種突如其來的狀況擾亂心緒。他人一句稍顯嚴厲的話語,一個看似冷漠的舉動,都可能讓我們心生不滿,甚至怒火中燒。但其實,讓自己平靜下來有個重要方法,就是在充滿挑戰的情境里,守住一個關鍵區分:把某人的行為本身,和他
希爾德·多敏:愛那些,即使愛也無法挽救的事物 - 天天要聞

希爾德·多敏:愛那些,即使愛也無法挽救的事物

希爾德加德·呂文施泰因出生於科隆的猶太人家庭,屬於大市民階級。1931年,她與同為猶太人的埃爾文·瓦爾特·帕爾姆(E rw in W a lte r Pa lm,又譯歐文·瓦爾特·帕姆)相識于海德堡。彼時的她是個心繫天下的女大學生,先後師從卡爾·曼海姆和雅斯貝爾斯,而他是個熱衷古代文化和藝術的才子。惺惺相惜的兩個年輕人愛得熾...
為什麼越成功的人越「性冷淡」? - 天天要聞

為什麼越成功的人越「性冷淡」?

老周45歲那年,突然頓悟了一個道理:「人生下半場,比誰更拼更重要的是——誰更懂得『不做什麼』。」 他曾經是朋友圈裡最忙的人: 下班後趕3個飯局(美其名曰「拓展人脈」) ....
兒媳生完兩娃後離家出走,兒子再婚後不管孩子,如今老人獨自撫養 - 天天要聞

兒媳生完兩娃後離家出走,兒子再婚後不管孩子,如今老人獨自撫養

清晨天還沒亮透,小優就踮着腳摸黑爬起來。他怕吵醒熟睡的爺爺,輕手輕腳舀了瓢井水,把昨晚吃飯的碗碟洗得鋥亮。小航也跟着醒了,自己摸索着套上歪歪扭扭的衣服,把掉在床邊的被子疊成小山包。老劉從裡屋出來,看見倆孩子已經把院子掃得乾乾淨淨,小優正踮着腳往牆上貼昨天新學的生字。「爺爺快坐,我給你捶腿!」小航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