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視這個連自己名字都不知道的男人為人生全部,只是因為戀愛腦嗎

2021年09月12日23:29:05 情感 1345

她13歲時,曾是政府小職員的父親已經去世,她和母親相依為命,住在一棟公寓樓里。她們過着窮酸潦倒的生活,沉默寡言很少與人交往。她這個13歲的女孩,已經情竇初開,想像力豐富,愛美,希望見識更廣闊精彩的世界。但13歲的她,身材瘦弱尚未發育,自卑,靦腆,膽怯。她和母親的關係並不親密,她的母親太年輕就已守寡,總是悶悶不樂鬱鬱寡歡。依靠一點養老金謹小慎微得帶着女兒度日,沒有精力關注開始進入青春期的女兒的心理,更沒有能力給女兒適宜的引導。

她視這個連自己名字都不知道的男人為人生全部,只是因為戀愛腦嗎 - 天天要聞

有一天,她家對門搬來一個新鄰居。這位新鄰居家的所有東西,,對這個過着窮酸潦倒生活的13歲女孩來說,都是那麼別緻,奇特,絢麗。他還有那麼多那麼多書籍,法文的,英文的,甚至她說不上來什麼語種的書籍。當她回到家中,看着自己那十來本廉價的書時,她的心裏產生了一種自卑和敬畏感。她還沒見過這位新鄰居,卻開始想像他的樣子,想像他是位戴着眼鏡,留着白鬍子的老先生。那天夜裡她甚至夢見了他。可是等見到了這位新鄰居後,她震驚了,這位新鄰居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樣,年輕,帥氣,儒雅。

而後,這個13歲的女孩也發現,他是一位作家,博覽群書,學富五車,但也放蕩不羈,風流倜儻。13歲的女孩像着了魔似的被他深深吸引,他就像一個誘人的謎團,她好奇心十足,她四處窺探他,追蹤他。有一天,她和他在樓道口相遇,她情不自禁為他打開大門,而他用他那習慣性或者說是天生的,含情脈脈雙眼向她微笑,並以輕柔的近乎親昵的聲音說:多謝,小姐。」從這一刻起,她就愛上了他。

她視這個連自己名字都不知道的男人為人生全部,只是因為戀愛腦嗎 - 天天要聞

總之,她對他,如痴如醉。青春期的她情竇初開,日思夜想着他,這位風流倜儻又儒雅的男作家,她的鄰居。所有的一切唯有和他相關才存在,唯有和他相連才有意義 ,他改變了她的整個生活。原本在班級,成績平平默默無聞的她,一躍成了全班第一名;她如饑似渴地讀書,因為她知道他喜歡書;她堅持不懈地練習鋼琴,因為她想着他是喜歡音樂的。

這個孤獨的13歲女孩,缺失父親的關愛,與母親不交心,也不喜歡和同齡人交流。她沒法向人透露真情,更沒人給她指導或提醒。她沒有經驗,毫無閱歷,她一頭栽進了這一場自相情願的迷戀,越陷越深。甚至後來她母親改嫁了一個有錢人,帶她搬離了這所公寓這個城市。離開的幾年時間裏,她仍是日思夜想着他,買下他寫的所有書籍,念了又念。她一門心思只想着一件事:回到維也納,回到他的身邊,委身於他。她對他的迷戀,就像一個鋼鐵般的意志在心裏生長起來。

她視這個連自己名字都不知道的男人為人生全部,只是因為戀愛腦嗎 - 天天要聞

她終於在18歲時回到了維也納,這個曾經瘦弱靦腆的13歲女孩,已經變成了美麗的青春妙齡女子。白天在服裝商店當店員,夜晚就站在他家樓下,等着想見他一面,哪怕是大雪紛飛她也會等候幾個小時。一周後她就遇見了他,但他根本不認識她。再次相遇,他還是沒認出她,但他約她去吃飯,就像他約其他漂亮女孩一樣。吃飯後,他約她去他家聊天,而她脫口而出說「好呀!」,那天夜裡她主動委身於他。她和他這種情人關係持續了三天,然後他要出門旅行,並答應一回來就找她但卻再也沒有找。

她視這個連自己名字都不知道的男人為人生全部,只是因為戀愛腦嗎 - 天天要聞

她懷孕了,不想被母親知道就和家裡斷了聯繫。無法工作,就靠變賣身上的幾件首飾來度過孩子分娩前後,那段最難熬的日子。在那個時代,在他們那個國家,正常人家的妻子都是在自己家裡生產。而她只能到醫院產科生產,人擠着人,難聞的氣味,充滿呻吟聲,狂笑聲,慘叫聲,她在這裡受盡了痛苦折磨。

而後,她又視這個自己付出了無比昂貴代價而得到的孩子,為她的全部幸福。她要讓她的兒子生活在富裕的環境中,接受高端的教育。她要讓她的兒子進入他的階層,進入他的生活圈子。於是她成為了一名交際花,找有錢的男友和闊氣的情人,以提供她為她兒子準備的生活。

其實,後來她有過可以改變人生軌跡的機會。因為有一位貴族出身的有錢鰥夫愛她,也愛她的兒子,並向她求婚。

但她在不再少女的年紀卻仍然做着少女時期的舊夢:說不定他還會再次把她召喚到他身邊。哪怕只是一個小時也好啊。她就是這麼想的。

她視這個連自己名字都不知道的男人為人生全部,只是因為戀愛腦嗎 - 天天要聞

這個時刻也真的來臨了,她的舊夢成真了。他只是叫了她一聲,對他而言也許只是隨意地勾引了一下一個陌生的漂亮女人,而她就向他走去了。在寒冷的夜晚,她連大衣都不取,一聲招呼也不打,丟下那個愛她的男人,也不管那個愛她的男人是否會被人笑話成傻瓜,就跟着他跑了。第二天他還是沒認出她是誰,只是把她當成一個漂亮的交際花。

她視這個連自己名字都不知道的男人為人生全部,只是因為戀愛腦嗎 - 天天要聞

再後來,她的兒子,她視為她全部幸福的兒子,生病死了。而她也選擇不再活下去。於是她寫了一封長長的信給他,一封講述她13歲遇見了他以後的整個人生的信。但這封信對他來說,終歸還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她視這個連自己名字都不知道的男人為人生全部,只是因為戀愛腦嗎 - 天天要聞


她的故事,早在1948年就被美國環球公司搬上了熒幕。

她的故事,在2005年又被當時還是內娛當家花旦的徐靜蕾,自導自演成了電影上映。

她的故事,還被話劇導演孟京輝,改編成話劇搬上了舞台。

她的故事,會讓每一個讀過的人驚嘆,但她卻連名字都沒有,她對於所有人來說,都只是」一個陌生女人「。

她,就是奧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說作品《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的那個陌生女人。

她視這個連自己名字都不知道的男人為人生全部,只是因為戀愛腦嗎 - 天天要聞

她,視這個連她的名字都不知道的男人為人生的全部,只是因為戀愛腦嗎?

從小父愛的缺失,母親不懂如何給予陪伴與引導,進入青春期時內心的狂熱與自卑感交疊,無法排解沒有疏導。再加上特定的時代環境下給予女人的一些病態影響。到最後,她讀書也變成了只讀他寫的書。所以她把一種信念變成這樣一種瘋狂的意志力,直到最後演變成毀滅自己的悲劇。

#女性情感#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裏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