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人不能把自己當回事,而要把自己所做的事情當一回事。別人尊重你,並不是因為你的人,而是因為你所做的事情。你提供的結果越有價值,別人就越尊重你,你就越有尊嚴。
——李哲賢
「英雄」的唯一標準是做出一般人不能做出的結果,大家推崇他、敬重他。
在中國這個國度,幾千年一脈相承的是,只尊重英雄,而不同情失敗者。
兩千多年前的反秦大軍中,項羽並不是最出眾的,也不是最能折服人心的。在他的叔父項梁去世後,楚懷王甚至想盡一切辦法要爭奪項羽的兵權。而巨鹿之戰五國圍戰,無一成功,項羽僅率兩萬人馬,渡江之後,「破釜沉舟」,以兩萬敵二十萬,以吞雲納土之勢,消滅秦軍,被各國奉為無冕之王。
但當項羽兵敗垓下,全天下卻沒有一個人伸出援手。
中國自古以來就講,成王敗寇。
凡事有所成,必是有結果,有結果才會有尊嚴。
每一天當我們踏入公司,腦海中的思維就應該切換到商業思維,以結果來交換報酬,以結果來證明尊嚴,結果怎麼樣,與他人無關,而是與你的意願度有關:與你是不是主動、積極做這件事情有關。
意願的程度不一樣,結果大不一樣,我把意願度劃分為五個層次:
100%意願度:……無論如何……
80%意願度:……做……但是……
50%意願度:……左右搖擺……
20%意願度:看看……了解
0意願度:……一切皆無……
△一個人如果有
100%意願度:是沒有任何理由、借口,全力達成,能夠掌握100%意願度,就掌握了自己人生的成功法門。
△一個人如果有
80%意願度:這個是你為自己不全力以赴留下的「後門」與「退路」。
如果我們今天的學習是與生死有關係;
如果我們今天的工作結果與生死有關係;
那我們的意願度會是多少?
「心中有敵,才願為之生死而學。」
「心中有目標,才願為之生死而奮鬥。」
△一個人如果有
50%意願度:這是大部分人的常態,不以未來與目標為導向,而以自己心情為導向,以外在誘惑為導向,這山更比那山高的心態嚴重。
△一個人如果有
20%意願度:不會採取任何實際性行動,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
一個人如果活在自己的世界裏面,怎麼能與其他人及這個世界產生聯繫。
△一個人如果有
0意願度:僅為混日子,活下去,沒有自我要求,一切隨隨便便。
意願比方法更重要
從北京到深圳有許多方法,如:
1.火車;
2.汽車;
3.高鐵;
4.船運;
5.騎腳踏車;
6.走路;
7.請人背;
8.匍匐過去;
……
我們可以講,方法是無限多的。但從北京到深圳有一個前置條件,就是我願意從北京到深圳,這個就是意願度的問題。
意願100%方法才會是100%,結果才會是100%。
沒有100%的改變意願,結果就不會是100%。
100%意願的母親
2010年有一位重慶母親在杭州的餐館打工,一個月也就1200元左右。有天晚上這位母親夢到自己十多歲的孩子血淋淋地出現在自己面前。驚醒過來後,這位母親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獨自一個人騎着女士輕騎摩托車,從杭州半夜回重慶。一千多公里的路,走了6天,一路上住的地方是露天的加油站,喝的是加油站的自來水,吃的是冷冰冰的饅頭。當到達學校看見自己的孩子安然無恙後,這位母親當即暈倒在孩子教室門口,大病一場!
這位母親的意願度是100%的,沒有任何艱難阻礙可以難住她!
請記住,任何偉大的人生、偉大的事業,都始於100%的意願,如果你掌握了調動、使用意願度的方法,說明你的人生掌握在你手中。
許三多的意願度
我們都知道《士兵突擊》中的男主角許三多,他一生也許無法成為將軍,甚至無法成為一位團長,可他把士兵的職業做到極致,因為他掌握了以100%的意願來達成結果的方法。
解放軍的被子是世界上疊得最整齊的被子,他們的「豆腐塊」讓世界各國的軍人都嘆為觀止。許三多為了把被子疊得平四方側八角,符合《內務條例》的嚴格要求,想盡了辦法。
被子里都是棉絮,非常膨鬆,怎麼疊都疊不出想要的效果。後來許三多
想到了一個辦法:把水灑到被子上,然後再疊。
被子是濕的,疊起來就容易多了。可是,在寒冷的冬天,蓋着一條濕漉的被子,是什麼感覺?許三多就是這樣一個為了本班拿到內務優秀結果而付出一切的士兵。也許他不明白他最終靠自己的結果成就了自己,但他了解簡單且樸實的道理:要做就要做出結果,並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