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6日致信祝賀復旦大學建校120周年,向全體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致以熱烈的祝賀。「120年來,復旦大學與時代同步伐,形成了光榮的愛國傳統和優良的校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產出了許多原創性成果,在國家建設和民族進步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巍巍學府,文章煥麗;旦復旦兮,日月光華。總書記在賀信中對復旦120年的辦學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也提出了殷切期望,為學校在新起點上立德樹人、改革發展、創新攻堅、服務國家地方指明了前進方向。
——120年來,復旦堅守愛國底色,樹立鑄魂育人豐碑。
從馬相伯創立復旦公學時「教育救國」的吶喊,到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從抗戰中輾轉西遷重慶堅持辦學,到如今打造玖園上海紅色教育新地標,復旦始終堅持愛國底色,紮根中華大地,書寫家國情懷。微分幾何學派的建立、半導體技術路徑的開創探索、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的文獻破譯突破,百年復旦與祖國同行、與時代共進,「鞏固學校維護國家,先憂後樂交相勉」。
——立足當下,復旦攀登創新高峰,勇立科技潮頭,自覺服務「國之大者」。
復旦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在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上打頭陣、當尖兵。「不能總在別人的樹上摘別人剩下的果子」,復旦學者以甘坐冷板凳的韌勁、勇闖無人區的拼勁,開展高風險、高價值的基礎研究,奮力攀登科研高峰。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閃存器件「破曉」,全球首創「三合一」微創腦脊接口技術,帕金森全新治療靶點……這些「復旦牌」的原創科研成果不斷湧現。復旦專門建設基礎研究特區,設立相輝研究院,為高風險、顛覆性研究提供10年以上長周期支持。「日就月將,丕顯其光」。
——面向未來,復旦主動實施教育改革,勇為天下先。
百年名校,載深履厚,也能永葆青春。復旦推動教學內容與人工智能時代同頻,實現人工智能課程覆蓋全體本研學生,人工智能+教育覆蓋全部一級學科,人工智能素養能力要求覆蓋全部專業。復旦深化新文科建設,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啟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建設新工科創新學院,形成文理醫工「四輪驅動」格局,加速向創新型大學轉型。「無羈絆前程遠,向前,向前」。
復旦大學堅持「四個面向」,錨定國家需求,自覺踐行總書記賀信中「不斷提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要求,在國家和上海的創新布局中找準定位、發揮優勢,積極作為、擔當作為,全力打造基礎研究主力軍和人才培養高地。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走過120年的復旦,風華正茂,日月常新,用「ai-best」課程體系點亮教學改革的前路,「從最原始的核心問題開始」紮根基礎性研究,以「心有所信,方能行遠」指引最遠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