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秦淮樣本」!朱成山名師工作室成立暨紅色文化校園巡展啟動

搭建三重平台、聯動五維力量……5月23日下午,南京市秦淮區教育局舉辦了「朱成山名師工作室成立暨紅色文化校園巡展」啟動儀式,探索了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的特色模式,打造了南京市思政教育一體化的「秦淮樣本」。

推動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縱深發展

活動由秦淮區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刁曉蓓主持。南京市秦淮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王惠明現場致辭,他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最需一體化思政教育培根鑄魂。近年來,秦淮區已構建「小學講好故事、初中深化認知、高中融合實踐」的分層思政教育體系。此次與常州大學紅色文化研究院合作,正是將高校德育研究成果引入中小學,以「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為路徑,為思政教育注入更專業、更鮮活的紅色力量。

目前,秦淮區已建有省級名校長工作室2個、名師工作室1個、網絡名師工作室2個,市級學科類名師工作室8個、德育類名師工作室4個。此次引進高校專家成立「朱成山名師工作室」,將進一步推動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向縱深發展。

構建協同育人新矩陣

活動搭建「調研實踐基地+名師工作室+教研聯合體」三重平台,聯動高校、智庫、社區、學校、家庭五維力量,為青少年培根鑄魂、啟智潤心注入強勁動力。活動現場,多個關鍵平台逐一亮相。常州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長薛冰教授與南京市秦淮區教師發展中心黨總支書記朱一峰為「江蘇省委重點培育智庫——常州大學紅色文化研究院調研實踐基地」共同揭牌。

薛冰教授表示,作為省級重點智庫,常州大學紅色文化研究院將發揮紅色資源研究、革命精神傳承的優勢,通過基地為秦淮中小學提供「理論+實踐」雙支撐,助力思政教育提質增效。

南京市教師發展學院院長陳旭輝與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常州大學紅色文化研究院(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院長朱成山為「朱成山名師工作室」共同揭牌。該工作室將以「專家引領+教師共研」模式,聚焦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難點,推動思政教師專業素養提升。儀式上,王惠明副書記還為朱成山院長、常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劉曉華教授頒發了「秦淮區上善教師成長學院智庫專家聘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高級中學高中思政課教師、市學科帶頭人楊懿,夫子廟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市學科帶頭人繆青副校長,區教師發展中心教研員、市德育工作帶頭人王文,與朱成山院長為「秦淮區大中小學思政教師教研聯合體」共同揭牌。

繆青副校長和王文老師分別從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和中小學校德育工作視角,解讀了「共融、共建、共育、共享、共進」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實踐,踐行大思政、點亮秦淮紅。這一聯合體的成立,標誌着秦淮大中小學思政教師擁有了常態化交流平台,進一步強化區域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整合大中小學思政教育資源,構建「循序漸進、螺旋上升、一體貫通」的思政教育體系。

作為工作室核心專家,朱成山教授以《思政育人:傳承與創新》為題作微講座。他結合30餘年紅色文化研究與傳播經驗,從思政育人平台、育人路徑、育人機制和育人成效四個方面展開。他表示,通過傳承與弘揚紅色文化,讓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和尊重革命文化傳統,賡續紅色文化血脈,傳承紅色文化基因;通過挖掘紅色記憶中的精神密碼,讓思政教育「活起來」。

「巡展」潤校園覆蓋超5.5萬名師生

中共江蘇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魏贇、南京市教育局宣德處處長王京、秦淮區關工委副主任臧勤、秦淮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王惠明共同啟動「紅色文化校園巡展」。此次巡展以「紅色記憶」為主題,將通過圖文展陳、實物體驗、互動問答等形式走進全區中小學,覆蓋超5.5萬名師生。首站將於近期走進江蘇省首批思政育人特色學校——石鼓路小學。

南京市教育局宣德處處長王京在總結講話中充分肯定了秦淮區在思政教育領域的創新探索。此次活動不僅是平台的搭建,更是育人理念的升級。他希望秦淮以「朱成山名師工作室」和「紅色文化巡展」為抓手,進一步整合高校智庫資源、聯動社區家庭力量,讓紅色文化「活」在課堂、「融」進生活,為南京市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提供「秦淮樣本」。

通訊員 劉容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戴明夷

(通訊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