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教育局發佈消息,2025年深圳中考志願填報將於5月22日10時正式啟動,截止時間延至6月3日18時,較往年增加5天,為考生提供更充分的擇校決策期。今年最大變化在於新增「接受走讀調劑」選項,考生可在第一批次公辦普高志願中勾選不超過4所學校,系統將按規則優先匹配住宿或走讀計劃。
近日某網絡平台有用戶發帖稱:部分學校承諾,走讀生也可以安排住宿和床位——這一傳言,在家長圈引起關注。南都記者致電詢問深圳市教育局,答覆稱「為走讀生安排住宿或床位」的做法不規範。
什麼是「走讀調劑」規則?初衷是什麼?
南都記者獲悉,根據深圳高中招生計劃,2025年深圳市所屬高中階段學校共安排招生計劃13.7萬個,相比2024年增加約0.9萬個,其中公辦普高招生計劃達到7.4萬個,較上年增加超5000個。公辦普高錄取率超52%,全市普高錄取率超73%,錄取率均較上年有一定增長。在外界看來,新增的走讀學位尤其惠及「邊緣分數」考生,為其提供更多入讀公辦高中的機會,對廣大學子而言是一個利好。
深圳作為一座多元化的城市,學生家庭情況複雜多樣。 南都記者獲悉,部分學生因家庭住址距離學校較近,選擇走讀既能節省住宿費用,又能在熟悉的家庭環境中學習生活,有利於身心健康與學業提升;還有些學生可能因個人生活習慣、身體狀況等因素更適應走讀。走讀調劑政策充分考慮到這些個性化需求,給予學生和家長更多選擇空間。此前,因住宿名額限制而可能被拒之門外的學生,有機會通過走讀方式進入心儀學校,實現了學位資源的充分利用,在不新增硬件設施投入的前提下,間接增加了有效學位供給。
近日,深圳教育官方微信發佈關於中考志願填報「16問16答」,其中提到,對於同時具有住宿和走讀計劃的公辦普通高中,如果考生沒有在該學校志願勾選「接受走讀調劑」,系統在投檔時只檢索該學校住宿計劃是否錄滿,如果住宿計劃未錄滿,則作為該校住宿生出檔,如果住宿計劃已錄滿,則檢索下一個志願學校。
如果考生在該學校志願勾選了「接受走讀調劑」,系統在投檔時先檢索該學校住宿計劃是否錄滿,如果住宿計劃已錄滿,再檢索該學校走讀計劃是否錄滿,如果走讀計劃未錄滿,則作為該校的走讀生錄取,不再參加後續志願的投檔,如果走讀計劃已錄滿,則檢索該學生下一志願學校。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如考生選擇「接受走讀調劑」且被錄取為走讀生,不能要求跳轉到後續的志願學校錄取,也不得在錄取後要求轉為該校的住宿生,或者以無法住校為由要求退檔轉錄其他學校。
一位福田區高中招生負責人表示,在深圳中考招生體系中,同時具備住宿和走讀計劃的公辦普通高中,其錄取流程與考生在志願填報時是否勾選 「接受走讀調劑」 緊密相關。該政策旨在規範招生秩序,保障錄取工作的公平、公正、公開,同時也為考生提供了更多樣化的選擇機會,「但具體到學校的選擇上,我到底是要選擇a學校的『走讀調劑生』,還是放棄『走讀調劑』,讓孩子自然順延地流入下一個志願的b學校,都需要更仔細的斟酌。」
家長:會更關注「家門口」附近的學校
家住南山的一位家長表示,因為有了「走讀調劑」政策,她與孩子在填報志願上會更加傾向於「離家近的學校」或「家門口的學校」。「在我們的理解里,『走讀生』估計是要比『住宿生』錄取分數更低的,更容易被』錄上』的。」
「以前總想着孩子能去住宿條件好、名氣大的學校,現在有了這個政策,家門口的學校成了更穩妥的選擇。」 家住寶安的一位家長認為,走讀生或許會比住宿生的錄取分數更低,被錄取的幾率更大,這讓他們更願意考慮地理位置便利的學校,既能減少孩子上下學的通勤時間,也能讓孩子在熟悉的家庭環境中學習生活。
這些想法並非個例。隨着走讀調劑政策的推行,越來越多家長開始重新審視學校與家庭的距離因素。以往一些考生可能因為學校沒有住宿名額而放棄填報,但現在走讀調劑為他們打開了新的可能性。即使學校住宿計劃已滿,只要走讀計劃有空餘,學子就有機會被錄取。
深圳市教育局:部分學校承諾「為走讀生安排床位」不符合招生公平原則
南都記者獲悉,在政策宣傳與招生諮詢過程中,部分學校為吸引生源,私下承諾可為走讀生安排住宿床位。深圳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類行為不符合招生公平原則,也易誤導考生,增加志願填報風險與不確定性。
「打個比方,如果一所學校計劃招住宿生1000人,計劃招走讀生100人,如果該校承諾給100名走讀生安排住宿或床位,那意味着該校本來就擁有為1100名學生安排住宿的資源條件,這1100人本來就應當列入住宿生的招生計劃當中(而不是部分劃給走讀生),學校正常的操作應是『招1100名住宿生,再招100名走讀生』,而不是把100個本該屬於住宿生的名額划到走讀生招生計劃中去。」
深圳市教育局表示,將持續加強引導和管理,全力維護中考招生的公平公正,助力考生們奔赴理想的高中。
采寫:南都記者 周正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