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春深風暖,夏近綠濃。在這個禮讚勞動、致敬工匠的時節,嘉定區總工會與區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匠心築夢」系列報道。今年,嘉定區共有2人獲得全國勞動模範、14人獲上海市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6家單位獲上海市模範集體。即日起,嘉定區融媒體中心推出系列報道,聚焦部分獲獎代表,通過深入講述這些奮鬥者紮根嘉定的故事,展現新時代勞動者銳意進取的拼搏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品格和敢為人先的創新擔當。
二十年光陰,能書寫怎樣的職業傳奇?上海市大眾工業學校教師王文強擁有屬於自己獨一份的回答:20年,足以從普通中職生成為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優秀教師,從車間實習指導員成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在漫長的歲月中,王文強憑藉始終如一的堅守,詮釋出新時代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
5月9日下午,在慶祝上海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上海市模範集體、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王文強榮獲「上海市先進工作者」稱號,為職教生涯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嘉定職校教師圓「全國技術能手」夢
2001年,王文強從湖北老家踏上來上海的求學之路,第一站便是上海市大眾工業學校。那時的他不會想到,嘉定將成為他施展才華、成就夢想的舞台。
在嘉定這片熱土上,年輕的王文強展現出非凡的天賦。他先後五次代表上海參加全國數控技能大賽,這項全國製造最高等級的賽事,每兩年舉行一次,每個工種各省市僅能派一名頂尖選手參賽。
2004年,20歲的王文強作為首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中唯一的中專生選手,代表上海站上國家最高競技舞台,並獲得優異成績。然而,「想要奪得金牌」的念頭始終揮之不去,2018年,他帶着「最後一搏」的決心參賽。在這場比賽上,他的技術能力取得重要突破。該賽項包含三維設計、製圖、軟件編程、五軸加工、3D打印、噴漆、裝配調整、競賽測速等模塊,經過不懈努力,最終與搭檔以兩項破上海紀錄的成績斬獲一等獎,圓了「全國技術能手」夢。
「當時為了比賽,我們天天訓練在車間、睡覺在辦公室,沒日沒夜地攻破技術難關。」提及備賽艱辛,王文強記憶猶新。而正是這份執着的工匠精神,換來了累累碩果:先後獲得「上海市首席技師」「嘉定工匠」「上海工匠」稱號,並創建了「智能製造工匠創新工作室」和「王文強上海市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為行業領軍人物。
獨創「三三原則」,培育多名國手
而手握多項技術榮譽的王文強,面對企業拋來的橄欖枝,他選擇登上職教講台,「當時我國的數控產業剛剛起步,我有着更豐富的參賽和實戰經驗,希望將經驗傳遞下去。」
初為人師時,學歷和資質的限制讓王文強只能擔任車間實習指導。他一邊工作一邊進修,白天指導學生實操,夜晚攻讀本科學歷,在2012年取得本科畢業證和教師資格證。「這裡是我成長的地方,我認為教書育人更有意義。」王文強始終心懷感恩,堅守教育初心。
在校期間,王文強創新提出「三三教學原則」——每套零件制定三種加工工藝,每天提出三個問題並加以解決。「前者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後者則有助於強化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套方法讓其學生的數控中級考證通過率達95%以上,遠超上海市平均水平,更是培養出7名全國技術能手、36名上海市技能大賽金牌及以上榮譽得主。
如今的王文強身兼教師、教練等多重身份,帶領學校數控專業連續三年蟬聯教學質量監測第一,並被授予「全國職業院校金牌教師」「上海市教育年度新聞人物」等榮譽稱號。作為嘉定區職業技能推廣大使,他的工匠精神宣講惠及3000餘人次。
從車間到講台、從賽場到學校,王文強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證明,技能依然可以成就精彩人生,工匠精神永遠閃耀時代光芒。「未來,我會繼續堅守在教育一線,努力提升自己,用更飽滿的熱情和更紮實的專業知識去教導學生,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王文強說。
撰稿:奚柔
原標題:《「5.1」專稿 | 從車間「國手」到職教「燈塔」!這位嘉定教師再獲榮譽》
閱讀原文
來源:上海嘉定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