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拱墅作為浙江省「人工智能+教育」的試點區,在技術賦能教育助推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路上不斷前行。早在2023年拱墅教育就上線拱墅教育大腦,圍繞「1+6+2+n」框架體系,為全區師生提供一站式助學、助教、助管數字服務。
伴隨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迭代發展,近日拱墅教育在教育大腦平台上架「墅智慧腦」應用和「運河教育智能體廣場」,實現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為拱墅教育師生探索未來課堂提供技術支撐。這一創新舉措不僅標誌着區域教育邁向智能化、個性化的新階段,更以多樣化的應用場景和前瞻性的智能體生態布局,為教育改革注入強勁動力。
人工智能時代,我們具體要教什麼,怎麼學,如何讓孩子擁有面向未來的競爭力,這對當前教育而言是一種新的挑戰,為此構建一個安全、可控、高效的本地化智能平台顯得尤其重要。與公網大模型相比,拱墅教育的「墅智慧腦」系統能夠實現本地知識庫的精準調教,確保數據的規範性與安全性,規避敏感信息干擾,為師生提供穩定的技術支持。
從課堂教學到數字治理,從智能備課到ai未來體驗館,拱墅教育在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的應用場景不斷的豐富。
在實際應用中,人工智能已滲透到拱墅教育的多個角落。
杭州市大成岳家灣實驗學校的初中數學課堂上,智能體化身為「解題助手」,為學生提供個性化輔導,精準剖析解題思路;
杭州市賣魚橋小學王鐵青副校長在介紹學校老師在教師備課上藉助人工智能積極開展探索;
杭州市安吉路新天地實驗學校的周嬌蓉老師,引導學生用蘇格拉底式問答與本地教育大模型進行人機對話,將學生自主探索獲得的知識點進行整理歸類,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杭州市現代實驗小學張越英老師在小學信息科技課上藉助本地部署的教育大模型開展課堂探索;
杭州大關小學項曉力是分管學校後勤工作的副校長,他在政府採購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困惑需要請人指導,現在有了政府採購智能體,他在一些政策方面的困惑就可以得到及時解答。
浙大城市學院附屬學校成立了拱墅第一家區人工智能少年研究院,並且開通了ai未來館,裏面部署了各種ai場景,讓學生線上線下都能感受到ai的魅力。
這些場景如繁星閃爍,展現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更令人矚目的是,拱墅教育正打造一個「智能體應用廣場」。這一平台不僅彙集預設智能體供師生調用,還鼓勵教師自主創建專屬智能體。從備課到教研,從課堂互動到資源管理,老師們可上傳本地知識庫,定製契合教學需求的智慧助手。學生也能通過賬號體系參與互動,生成思維導圖,反哺數據生態。平台如同一座橋樑,連接技術與需求,共享智慧與創意,預示着未來教育的無限可能。
拱墅教育正以多樣化的探索和高節奏的推進,書寫屬於未來的教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