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山東應屆生開始主動進工廠:種得梧桐樹,自有鳳凰來

「這是我深思熟慮之後的選擇,我知道這條路走起來不會那麼舒坦,但也相信方向一定正確,因為我看好山東工業的發展前景。」

2025考研初試,山東省以35.5萬的報考總數位列全國第一,隨着上周末筆試結束,所有考生也開始面臨新的選擇。

走出考場,一部分考生信心滿滿,繼續準備複試,另一部分則開始考慮求職就業的問題。

此前,很大一部分考生都把備考視作唯一任務,此刻突然陷入無盡的迷茫,看不到未來該去向何方。

但郭涵語沒有。

作為能源工程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在緊張的考研備考階段,小郭同學也沒有放過秋招的機會,拿到了一張專業對口的寶貴offer,並且已經做好了年後入職的準備。

「前幾年系裡的很多學長都抵觸進工廠,我和室友反倒覺得去一線是學以致用的機會,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都是山東省工業經濟的新增長點,未來潛力無限。」

小郭同學的選擇,是新工業時代背景下山東學子求職心態轉變的一個縮影。

而這份信心的確立,則源於山東工業蓬勃發展的態勢。

2024年前三季度,山東省生產總值達到了驚人的71981億元,穩居全國前三,同比增長5.6%,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最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國內唯一涵蓋了全部41個工業門類的工業強省,山東省第二產業增加值達到了27914億元,同比增長6.9%,凸顯了山東省強大的工業能力在省域經濟增長中的核心地位。

眾所周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是衡量工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在今年前三季度,山東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同樣躋身全國前三。

特別是製造業,增加值增長尤為顯著,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的增長更是高於整體水平,成為拉動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數據說話最公正,山東工業經濟仍然在持續穩健增長,這便是有力證明。

若是具體到明確的企業,「穩中向好」的態勢則更為明顯。

以山東工業企業百強為例,2024年山東工業企業100強的營業收入規模達到了74680.44億元,較2023年增長了9.01%。

其中,營業收入前三的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海爾集團公司分別實現了營收8663.80億元、5202.14億元、3718.22億元,數字都相當可觀。

除了三巨頭之外,利潤總額超過百億的企業共7家,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492.53億元,同比增長8.37%。

工業企業的效益與盈利狀況呈現出良好的態勢,這才是影響新一代年輕人就業觀念轉變的關鍵。

企業效益好,自己也就有錢賺,別人說在工廠上班不體面?日子是自己過的,里子比面子更重要!

關鍵不僅當下發展好,隨着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山東省工業經濟的未來發展依然空間。

過去這一年,山東省大量企業都通過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實現了「減重」或「轉型」。

最鮮活的一個例子就是,山東魏橋創業集團在傳統紡織產業中通過智能化改造,進一步鞏固了行業龍頭地位。

本就比你優秀的「同學」還比你更努力,山東不光盛產學霸,連企業都是卷王。

除了老牌名企繼續牽頭搞轉型,一大批新興產業集群也正在快速崛起,涵蓋了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這些藍海領域。

這些發展空間巨大的新興領域,都將是山東省工業經濟的新增長點,很可能會為山東工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當然,促成工業經濟發展升級,不能光企業一頭使勁兒,山東省政府的政策扶持同樣關鍵。

一直以來,山東省都高度重視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還通過立法護航先進制造業發展。

比如今年9月份《山東省先進制造業促進條例》的出台,就為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省內的大小企業能不有幹勁兒嗎?

提及現代工業,就一定離不開科技創新,這才是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

過去一年裡,山東省在科技創新方面也取得了很顯著的成果,推動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三方緊密合作,讓很多科技成果都成功實現了產業化,特別是在智能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

例如,在石化、鋼鐵等高能耗行業,山東企業積極採用科研機構新研發的先進節能減排技術,真正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在山東,「產、學、研、用融合」真的不是一句空話。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山東省還實施了數字經濟「創新攻堅年」行動,打造了工業互聯網平台大生態,建立優質服務商資源池,讓甲乙雙方更容易互相找到彼此,促成了大量工商業的合作。

你儘管搞好產品優化,渠道政府來幫你搭,沒了後顧之憂,山東省的工業企業怎麼可能發展不好?

工業基礎好,政策保障好,企業發展和效益自然就好,無數個代表新就業人才群體的「小郭同學」自然也樂意加入,進一步推動工業企業衝擊新高峰,從而實現山東工業經濟的良性循環

有了2024年亮麗的成績單做參考,相信未來山東省工業經濟的發展走向,一定對得起「小郭同學」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