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院校?專業?填報志願看這個就夠了!

一,目標定位

我是2021屆的高中畢業生,那一年全國一、二卷合併了,所以整體上大家的分數都低了不少,很多同學可能因為自己的分數比去年夢校的錄分線低而感到焦慮。但其實是否能被錄取要結合兩個方面來看,不僅要看分數,還要看位次。

位次就是自己的省排名情況,雖然每年的總體分數可能會有變化,但是每個學校錄取的省排名基本是穩定的,因此報考學校首先應該考慮自己的省排名是否能達到目標院校的要求。比如我在2021年考了621分,省排名是538,但是在2020年,相同的省排名可能已經630+了。

當然,這並不是說分數就不重要,在分數方面,更應該看的不是自己的分數能否達到前幾年目標院校的最低分數線,而是看前幾年的目標院校最低分數線與一本線的差額。我們那一年的一本線是499,我比一本線高122分,但是川大可能往年最低錄分線要比我們省一本線高130分左右,因此,結合省排和一本線差額,我大概率沒有辦法去川大,事實證明,我確實比川大當年最低錄分線低了1分。

川大今年錄取分數線(圖源:夸克高考)

因此,分數只是省排名和一本線差額的表象,定位自己的時候不要一味地對比自己的分數和目標院校的往年錄分線,也不要僅僅因為自己的分數高低而或喜或憂。

目標院校近幾年的錄取變化趨勢也是應該考慮在內的,刺入我填報的社科大,當年在陝西的錄取排位有一點點下降的趨勢,結合往年的錄取排位和一本線差額,我最終將社科大作為衝刺院校,最後比社科大在陝西的最低錄取分數線高1分,如願來到這裡。

圖源: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官網

上述方法不僅可以幫自己判斷自己是否符合目標院校的要求,也可以作為篩選,在沒有特定目標的情況下篩出來一些能上的學校,然後從裏面挑一下。

我建議大家「衝刺」的院校可以大膽一些,以陝西為例,我們有6個平行志願填報名額,因此衝刺的部分可以大膽一些,或者多一個,不然多一個自己肯定能上但是又不太想上的學校,也是對志願名額的浪費。

二,專業定位

首先是如何選擇專業。我的看法是,折中考慮。我既不贊同「抓風口,一定要選熱門專業」,也不贊同「遵從本心,一定選自己喜歡的」。對於前者,如果你為了趕熱門而完全選擇了一個自己一點也不感興趣的專業,那麼接下來四年都會很痛苦,學不進去,也會很沒有成就感,況且也不能保證熱門專業就永遠熱門;對於後者,其實在親身體驗之前,我們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喜歡的具體專業,只能知道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愛好,因此所謂「遵從本心」,大概率會在學了之後發現「這怎麼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樣」。這兩種極端,我們都要避免。

選擇專業時,要先去了解一下,自己喜歡的方向有什麼專業。我是文科生,能選擇的專業就比較少,無外乎文史、社科、經濟等,對我來說,我不感興趣經濟類的專業,雖然熱門,但是我學起來肯定很痛苦。我喜歡的漢語言文學、歷史等也算是較好的選擇,因此我就主要報了這兩個專業。基本是「漢語言、歷史、法律」這樣排列下來。不過最後意外學了新傳,就隨遇而安了。

圖源: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其次是地域、院校、專業的選擇,最好的情況還是兼而有之。如果不能的話,得分情況考慮。如果一門心思想搞學術,想深造下去,院校>專業>地域。要看看這個學校的整體導向,有些學校可能還是以就業為導向,深造率可能會低一些。在保研的時候,985/211院校也可能會有更多的機會,這對於深造大有裨益。在考公方面,有些地區的選調也會特意標註出需要學校的層次,因此,學術/深造/考公,學校是很重要的起點。

但是如果就業優先,我會建議地域>院校=專業,不過每個學校都會有相應的轉專業機制,在了解的情況下可以把專業放在最後考慮。發達地區的實習機會遠多於欠發達地區,而就業與實習是緊密聯繫的,所以如果不是想回到家鄉就業,所讀院校的地域是很重要的。院校在就業方面主要提供平台、人脈等,可以提前了解一下,一般來說,大學都會有業界的老師,提前認識有助於以後進入就業市場。

北京市(圖源:首都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