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校長金力畢業典禮寄語:讓創新成為生活方式,用創新寫好自己的「無字之書」

圖說:復旦大學校長金力在畢業典禮上致辭 採訪對象提供

6月20日,復旦大學校長金力在該校2024屆學生畢業典禮上,以「創新」為主題,激勵即將奔赴未來的復旦學子們。他說,讓創新成為生活方式,用創新寫好自己的「無字之書」。

金力首先在本科生畢業典禮上說道,今天的中國,創新是新時代的主旋律。國家要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第一動力。創新者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第一要素。人生選擇創新之路,意味着更主動地面對未來和結果的不確定性,意味着更創意地破解各種條件和資源困難,更堅毅地承受更多質疑和批評、孤獨和壓力,更大膽地挑戰新領域、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曲線,因而將看見更靚麗的風景、迸發更多的激情、實現更高的超越、獲得更深的共鳴,磨礪自己更強大的內心,促進世界更美好的改變。

金力引用老同事、已故的鐘揚教授留下的一句話「不是傑出者才善夢,而是善夢者才傑出」,闡明了創新與卓越的關係。金力說,「卓越而有趣」是復旦人的生動寫照,復旦人因為創新而卓越,因為創新而變得有趣。

金力鼓勵學子們要做「大局觀玩家」。他認為,這不僅是電子遊戲高手的成功之道,也是創新者的成功之道。「王者大佬」會制定策略、預判局勢、調配資源、把控節奏,持續積累優勢,進而取得勝利。現實中,創新者不僅要審視前沿與趨勢、識別機會與風險、布局長遠與眼前,還要敢當責任、勇於冒險、靈活應變、溝通合作、實現共贏。

金力在研究生畢業典禮上表示,人的一生,要讀兩本大書。讀「有字之書」,學習和傳承人類已有的知識智慧;讀「無字之書」,「向社會學習、向實際學習、向群眾學習」,通過實證、實踐豐富自己對世界的認識理解。

金力認為,用創新寫好「無字之書」、走好人生之路,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腳下勇探「無字之境」。今天的時代,科學和創新範式正在發生變革,知識更新的速度前所未有。作為當代中國知識分子、新時代的創新者,必須走出舒適區、擁抱新範式,主動適應新要求、新環境。比如,這兩年,復旦許多學科、團隊和老師主動投身科學智能創新範式的開拓。從最底層的ai基礎理論創新、研究工具研發,到多模態大模型的訓練、迭代和應用,再到物質科學、大氣科學、生命醫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等垂直領域,都湧現了不少世界領先的可喜成果。復旦人有與世界高手比肩而進的決心。ai賦能千行百業,同學們不論身在何方,都應該抓住機遇、勇往直前,成為推動歷史和社會前進的一份子。

第二重,手上善解「無字之題」。創新的本質,在於迎接挑戰、解決問題。比如,近年來,復旦不少人文與社會科學老師探索新文科的創新轉型,把服務「國之大者」、解決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放在最核心位置,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與傳統治學方法的現代化轉型相結合,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證實踐研究和黨的創新理論、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相融合,服務文化軟實力提升和支撐科技硬實力可持續發展相統籌,建設了一批中國式現代化行動研究實驗基地和文科實驗室,體現了復旦學人的時代擔當。同學們踏入社會後,要證明自己的責任擔當,就要用智慧和雙手解開一道道「無字之題」,在不斷試錯、不斷砥礪中錘鍊自己的報國意志和創新能力。

第三重,胸中甘立「無字之碑」。中國古代有立「無字碑」的傳統,體現了人貴有自知之明的敬畏之心和功過留待後人評的謙遜態度。金杯銀杯,不如口碑。一代代復旦人都是為國創新的行動派、實幹家,行勝於言。新征程上,許多老師投入強國洪流,國家有需、聞令而起,加入多場解決「卡脖子」問題攻關會戰,服務國家戰略產業發展和國防安全需要。應用環節突破的喜訊傳來,把快樂藏在心裏,不計較個人得失。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