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人工智障,煉就智慧超能!華東師大校長錢旭紅院士這樣寄語畢業生

雨後初霽,華東師範大學閔行校園內,今年的畢業花,紫紅色的柳葉馬鞭草正盛放。今天(6月20日),華東師範大學2024屆畢業典禮如期而至。這場讓畢業生終生難忘的盛大典禮中,最具「含金量」的環節,莫過於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的畢業寄語。在今年的演講中,「人工智能」是關鍵詞。

當下,以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ai技術在全球風起雲湧,以顛覆性的速度、廣度和深度變革人類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ai時代,從高等學府中走出的年輕人該如何與時俱進?作為科學家,錢旭紅的思考發人深省。今年,學校為每位畢業生準備了專屬的、由ai製作的、獨一無二的數智禮物《我的元宇宙——在華東師大的獨家印記》。

以下為畢業致辭原文:

突破人工智障,煉就智慧超能

——在華東師範大學2024屆畢業典禮上的致辭

校長錢旭紅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家長們:

又到了說再見的季節,今年的畢業花,紫紅色的柳葉馬鞭草正在盛開。在此,我代表學校,以校長、老師、長輩的身份,向同學們表達深深的不舍,並送上殷殷囑託和切切期待。

畢業生年年有,年年境遇各不同。今年的你們,和往年又有哪些不同呢?縱觀天下,意外頻繁、喜憂參半。經濟形勢起伏不定,世界局勢複雜多變,人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並理解什麼叫「不確定」。

以前在這樣的場合,我曾提及人類新文明的曙光即將出現,強調「重思維、超學科、智能化」的育人方式,鼓勵大家「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激勵你們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自己的獨特貢獻。

當前,人類新文明的曙光已經出現。2023年以來,以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ai技術在全球風起雲湧,以顛覆性的速度、廣度和深度變革人類社會,給每個個體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能吞納一切、記錄一切、處理一切信息的「ai新新人類」,能讓人「起死回生」的「數智人」已經誕生,並在快速進化、不斷展現。人工智能從萌芽到崛起,坐了近70年的冷板凳,其突然崛起,不僅是科技的一次重大飛躍,甚至將造就人類文明的新形態。

對於教育而言,人工智能除擁有海量數據,還具有跨模態、跨學科、跨行業等特點。藉助於ai,我們可以實現大規模個性化的因材施教,讓每個人實現融會貫通、觸類旁通,這在以前幾乎是天方夜譚。但另一方面,如果我們過度信賴、盲目使用ai,無節制地放棄自己的獨立判斷,甚至決策權,我們可能會被ai取代,淪為「工具的工具」「機器的僕役」。

早在2018年,「智能+」戰略就被列為學校「幸福之花」發展戰略的五大方向之一。今天,你們即將畢業,或繼續深造,或走向社會的大學。在這裡,我以「突破人工智障,煉就智慧超能」為題,和大家探討,在人工智能時代,如何與時俱進?並以此作為贈言。

第一點,突破人工智障,在新文明的曙光中,抹去殘存的黑暗。面對ai,我們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喪失自我。要時刻銘記我們都要成為獨立自由且健康全面發展的人。

我們不能固執地與ai對立,或不願接受,或心生恐懼;我們不能拒絕與ai相遇攜手,更不能片面強調自身和本專業、本行業的特殊性、保守性。今日ai的降臨,就像蒸汽機、電力、計算機來到人間,如同神仙下凡。拒絕ai就如同當年人們用牛車拒絕汽車、用馬車拒絕火車一樣荒唐和不堪。

我們同樣不能濫用ai。不能以促進福祉或者學習為理由,隨意部署全時無死角的監控,肆意侵犯個人的隱私空間;不能用ai人機交互去替代必不可少的、有溫度的人與人之間的交互與關愛;更不能不標註、不申明地過度使用ai,以防止不自覺中養成思維懶惰,成為ai的傀儡附庸或者廢柴。

我們需要與ai共進化,但要防止ai把你我和人類帶入歧途深淵。ai會撒謊、欺騙,以至於產生幻象、導致智障,會對人類進行負面模仿。隨着技術發展,ai的邏輯推理能力會越來越高,從而其潛在的欺騙能力也會越來越強。我們要超前應對ai,杜絕ai引起的倫理問題,今後的社會、行業、產業需要眾多首席倫理官為我們樹立無形的防災牆。

第二點,攜手人工智能,在新文明的曙光中,讓自己金光燦爛。人口減少、人才渴望、效率提升是人們面對的重大問題,智能發展、綠色發展成為迫切需求,這就更加需要人工智能彌補自然人類的某些缺憾和不足。

歷史上的「李約瑟之問」和「錢學森之問」,深刻揭示了中國科學和教育的可能短板——缺乏批判性與創造性思維,以及忽視文、理、藝、工的交叉複合、超學科融通。而在ai時代,這些問題的解決有了新的可能。

比如,藉助於ai,可以訓練和發展人們的提問能力與批判性思維。中國大學生大都害羞內斂,不擅長、不善於提問,導致批判性思維能力不足。有了ai語言大模型,可以每時每刻訓練提問、層層刨根、不斷逼問,讓ai「不打自招」,從而培養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勇氣、技巧和坦然。

再如,藉助於ai,可以訓練和發展人們的超限能力與創造性思維。你們要規避那些缺乏創造力的、簡單重複性的、互聯網和智能化可以替代的工作。一些僵化固有的學科、專業、行業、區域劃分,人為地割裂、束縛了每個人的發展,解決這一難題通病最好的辦法,就是「超限」,即以「最大的原則性+最大的靈活性」為原則,超越一切局限、界限、極限。ai源自信息學科,但現在早已超越學科,ai為「超限」提供了工具和平台,幫助我們更輕鬆地實現原本不可能的連接,進而上升為「超限」的創造能力。

人類攜手人工智能,正在多個領域取得顛覆性、創造性的進展。比如,ai大大加速了物理、化學、生物、材料等科學研究及實驗探索,ai主導實現高效的軟件編程,ai加速了文學創作,ai實現超現實的文化旅遊體驗,形體藝術可以通過ai聯想達到更多更高的境界。在ai遊戲中,人的慾望、情緒、特徵,可以得到更充分的表達和投射,可以依此進行超現實社會模擬及數據採集,使得人文社會科學虛擬實驗室成為可能,讓人類社會的有效治理更加智能。

第三點,駕馭人工智能,在新文明的曙光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自然中經受了億萬年的選擇與進化,ai就像人類創造的智能體,儘管其在某些技能方面可能勝過人類,甚至導致某個人、某些人可能會被ai取代、因ai而失業,但ai的發展不可能超越運行了億萬年的自然規則、社會規則。我們人類要保有生涯的成功和生活的價值,就必須駕馭ai,以保有人類的尊嚴:給ai定「規矩」、定「生涯」、定「使命」。

當前的ai技術,雖發展迅猛,但瓶頸突出——能耗遠超預期,ai的能耗遠超看似柔弱的人腦,人們普遍擔心ai發展的盡頭將是「缺電」。應對這樣的問題,發展量子科技顯得至關重要,未來ai是否能持續快速、可靠地提升,將一定程度取決於量子科技的發展。過去一百多年,量子科技改變了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當前正在改變人文社會科學。在ai時代,量子學說和量子思維將影響人類的方方面面。

ai是聰明,精於算計、追求極致;但人可以智慧,審時度勢、懂得進退。錢學森先生在上世紀80年代就曾說,人工智能是思維科學的工程技術層面,直接改造世界。而思維科學是平行於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一個新的科學。在人工智能時代,在知識點的掌握和簡單的勞動等方面,人類比不上ai,將讓步於ai;而思維的多樣性、複雜性、跳躍性和創新性則主要依靠人類自身去完成,人要用全面而多樣的思維能力超越知識無限的人工智能。

在思維領域,中國具有獨特的積累和優勢。《老子五千言》是橫跨東西、縱躍幾千年的智慧和思維寶庫;既能模糊又能精確的中文是最能體現量子思維方式的人類文字語言。近十年前,美國權威媒體感慨,中文超越其它語言的優越性,在電腦、互聯網時代得以凸顯。我相信,掌握了中文語言,擁有老子思維和量子思維的畢業生一定能在ai時代創造「善行無跡」的可能。

第四點,實現智慧超能,在新文明的曙光中,成為幸福的「飛天」。

要讓ai時代美好,首先人類自身要美好。科技發展到今天,但我們仍常被個人的慾望、群體的烏托邦所困擾,難以達到智慧,難以依道而行、超能善成。

就像今天人們用天量數據訓練出ai語言大模型,在遠古,沒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朝代的《老子五千言》,就是基於遠古數千年數據清洗擬煉而成的大道規律模型,是數千年前建立的並照亮未來的人類智慧超能。日本第一位科學諾貝爾獎獲得者、量子物理學家湯川秀樹說:老子是先知,兩千多年前就預見並批判了今天人類文明的缺陷。老子用驚人的洞察力看透個體的人和整體人類的最終命運。

老子思維告訴我們,脫離或者違反自然的人,不可能獲得幸福。我們要保持對ai的謹慎,因為它不是自然的「人」。我們發展ai是為了解放人類,而不是替換人類、讓人失業!將來,ai可以接替人類從事生存型的勞作,人類從而有充足的時間思考、休閑、創作和探險,成為「神仙」。人類從走出叢林的那時起,就一直受限於產業、經濟和時空,休閑從未作為價值成就人類的自我實現。未來,ai及其智能體可能成為物質和精神產品的生產者、提供者,人類則幸福地成為享受者、評價者和引領者。

畢業生們,這是一個充滿不確定的時期。雖然曙光已經出現,可是,曙光下必殘留有黑暗,黑暗中必剖露出光明。對每個人而言,未來不是沒有苦難,但我們必須堅信未來必將美好;未來不是遇到的人都一定善良,但我們必須相信善良;因為對美好、對善良的信賴和嚮往,可以增強肌體抗逆免疫力,增強信心和精神力量,讓每個人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畢業生們,每個人都會遇到逆境和順境。我們的文明數千年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因為我們的文明從沒有給妄欲貪慾、厚顏無恥留下生存空間;我們的文明鼓勵知恥、忍辱、堅韌、誠信、和諧,相信禍福相依、天地往返的大道。所以在你們未來的人生中,要謹記並秉持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努力做到:順境不癲狂,逆境不絕望;善用他人之力,超前布局預期。在糟糕的逆境,通過學習、訓練、實踐將信心或財富轉換為潛在的能力;在幸運的順境,將儲存的潛能轉化創造為財富,如此循環往複,以至永遠。正如老子囑咐臨行的孔子:「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讓我們一起,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讓我們一起,為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人類文明的永續,義無反顧地奔向前程。

我們國家產業和社會走過的不平凡之路,可以給每個畢業生重要的啟迪。十年前,全世界碳減排、低碳發展呼聲震天,我們的霧霾和輿情甚囂塵上,黑雲壓城城欲摧,我國的綠色發展從艱辛中堅韌起步,而今光伏太陽能、電動車、電池等清潔技術產業已領先世界,而如今別人卻偃旗息鼓、自食其言,又退回到充滿煙火氣的從前。今天的人工智能發展,我們又遇圍追堵截、步步是坑。ai的開拓者奧特曼表示:ai不能取代人類決策,並特別預測中國獨特的ai大模型將會到來。相信十年後,我們必將迎來更美好的艷陽之春!

2023年底,學校啟動實施「數智躍升」計劃,打造「愛在華東師大」的升級版「ai在華東師大」,其目的就是要讓學校和每位師生,在「ai時代」贏得先機。我校不僅僅在傳統的教師教育領域,更要在廣泛的學科專業領域引領育人創新。我校在人工智能的相關領域有很好的基礎,登月、深海、航空、航天、極地都有華東師大的身影。我們要超越離散知識點、超越單一思維模式和思維體系,我們要建設成為超限融合、多態疊加的未來大學。

遠行將近,學校為每位畢業生準備了您專屬的、由ai製作的、獨一無二的數智禮物《我的元宇宙——在華東師大的獨家印記》,典禮結束後立即發佈,供您獨享、分享。這份禮物依託1000餘萬校園數據及其智能聯結的那些有溫度的回憶和有熱度的成就,讓大家可以追憶從入學到畢業的似水年華,還能重溫「與學校同進步、共發展」的點點滴滴,揭秘獨屬於自己的「成就勳章」。希望大家能夠帶着這份專屬的「獨家印記」,懷着飽滿的熱情與力量,奔赴下一個人生遠方。

感謝各位,謝謝大家! 

  作者:錢旭紅

文:錢旭紅圖:華東師範大學編輯:吳金嬌責任編輯:樊麗萍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