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他左腿扎滿鋼針 如今,獲全省「新時代好少年」!

每天清晨,在高台縣西街小學的操場上,有一個奮力向前奔跑的身影,他的速度很慢,而且略顯蹣跚。「加油!再堅持一下,我可以跑得更快更穩……」他邊跑邊給自己打氣,他就是高台縣西街小學五年級2班的孫興源。

孫興源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左小腿因患有先天性脛骨假關節,無法正常行走。從4歲開始,用十幾根鋼針做成的支具扎進他稚嫩的肌肉里進行固定、拉伸治療。經過前後8次手術,現在他雖然能夠基本正常行走,卻無法進行劇烈運動,他的腿部除了裏面有支撐鋼板外,日常學習生活中還需要佩戴護具,被認定為肢體三級殘疾。在現實面前,孫興源不向命運低頭,戰勝成長道路上的一個又一個困難,勇敢向前「奔跑」。近日,他被評為甘肅省新時代好少年,並推薦參選全國新時代好少年。

樂觀堅強 勇於挑戰「不可能」

腿部的殘疾,並沒有讓孫興源自怨自艾。今年六一兒童節西街小學舉行曳步舞團體操比賽,他想挑戰自己,便也報名參加。對其他學生來說只要練習2到3遍就能掌握的動作,孫興源卻顯得有些吃力,總是跟不上同學的步伐、動作也不太標準。孫興源不想因為個人原因而拖了整個班級的後腿,他每天利用課間休息時間一遍又一遍反覆練習,從步履蹣跚、滿頭大汗到動作標準,他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最終他以規範流暢的動作和全班同學一起參加完比賽,而且還取得了好成績。「孫興源同學就是我們的榜樣,他從來不以自己身體不便找借口,不怕吃苦,團隊意識也很強,我們都很佩服他。」同學桑晟軒說道。


孫興源常說,班級就是一個大家庭,同學們經常幫助他,讓他感到很溫暖,他也非常喜歡他的同學們。對於自己不能參加的一些集體活動,孫興源也總是主動承擔服務工作,幫參加比賽的同學打水、拿衣服,加油助威。

品學兼優 老師同學眼中「佼佼者」

在學習上,孫興源有着一股兒不服輸的韌勁和令人欽佩的毅力。每天早上完成體育鍛煉後,他總最早到教室開始學習。課堂上,全神貫注、認真思考,當老師提出問題時,總是第一個舉手發言,用清晰而有力的聲音回答老師的問題。而他對待作業的態度更是嚴謹到了極點,每一道題目他都會認真思考、反覆推敲,小小的作業本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他的解題思路和答案。「孫興源的學習思維敏捷、邏輯清晰,常常能提出獨到的見解,我們有不懂的問題他都會指導我們。」同學李昕妍說。

正是憑藉著這樣的學習態度和精神,孫興源每學期的學習成績都名列前茅,多次被學校評為「優秀學生」,而且先後榮獲學校科學知識競賽第一名、數學速算比賽二等獎等優異的成績,在「英語節」趣味活動中,他設計製作的手抄報圖文並茂,獲得了評委老師的一致好評,不做則已,要做就做最好。他不僅這樣要求自己,也一直是這樣做的。

懂事貼心 爸爸媽媽的「小暖男」

孫興源的家庭並不富裕,父親常年在本地偏遠的地方打工,半個多月才能回一次家;母親不僅要上班,還要照顧他和弟弟,非常辛苦。懂事的孫興源深知父母的艱辛和不易,知道自己的殘疾為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所以在生活中也很節儉,從不向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反而用自己的行動去回報他們的養育之恩,用稚嫩的肩膀分擔父母的壓力。每天放學後,他總是第一時間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幫媽媽洗菜、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照顧年幼的弟弟並輔導弟弟的學習,當媽媽不能按時下班時,他還會主動承擔起做飯的任務。「娃娃先後做過8次手術,有時候我們看在眼裡、疼在心裏,但他為了不讓我們擔心,不僅學習上的事情從來不讓我們操心,還反過來安慰我們,幫我們分擔家務……」孫興源的媽媽寇俊丹說。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孫興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即使漫天烏雲也遮擋不了向陽開花的決心和力量,正如他自己所說的,「腿部殘疾不是我退縮的理由,我希望通過努力收穫成功、通過奮鬥享受快樂!」

(記者:夏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