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傳開設首個「AI+新聞」微專業,招生不限專業

·浙江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將開始「人工智能新聞」微專業,探討人工智能技術對新聞業的改變。首期招生主要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三、四年級學生及在讀研究生,不限制專業,鼓勵學習編程、理工科等學生參與,一起探索人工智能在新聞行業的應用。

ai(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讓中國部分新聞傳媒院校開始探索技術和新聞生產的邊界。

3月27日,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從浙江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獲悉,浙江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與媒體工程學院聯合開設「人工智能新聞」微專業,將於2024年至2025年第一學期面向全校招生。

「人工智能新聞」微專業在課程設置上,將涵蓋人工智能新聞寫作、人工智能短視頻與直播、人工智能圖像生成技術等5門主幹課程。

浙江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發佈的第一條ai新聞

在師資建設上,微專業引入了多位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型企業的技術骨幹,及傳媒行業一線記者、編輯作為業界導師,參與課堂教學。其中,「智能媒體人機協同綜合實訓」課程將通過師生與人工智能的協同作業。

浙江傳媒學院數字新聞系系主任焦俊波告訴澎湃科技記者,開設人工智能新聞微專業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學院能擁抱技術,跨專業學習新技術,以及思考人工智能技術對新聞業的改變。

浙江傳媒學院人工智能新聞微專業負責人副教授王翎子接受澎湃科技採訪時表示,學院想在這門專業里探索人工智能在新聞生產過程中落地的邊界在哪裡,「我們想和學生一起去探索,人工智能究竟給我們的行業帶來了怎樣的顛覆和改變,我們未來的道路應該怎麼走。」 她同時表示,人工智能新聞微專業目前是全國首個ai+新聞教育的專業,「沒有其他院校的模式可以參考,等於從0起步,摸着石頭過河。」

王翎子稱,學院希望學生能夠參與到ai生產新聞的流程當中,讓學生找到最高效的工作方式,同時結合專業能力辨析新聞的真偽,「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操控ai,給ai投喂各類提示詞,利用ai寫稿後開始人工審核。」

王翎子介紹,微專業首批招生,主要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三、四年級學生及在讀研究生,要求申請者具備新聞選題策劃、新聞採訪與寫作、新媒體內容策劃與運營等專業技能。

不過,王翎子強調,目前微專業是試點階段,相較於其他專業,微專業較為靈活,今後招生不會限制專業,也鼓勵學習編程、理工科等學生參與,一起探索人工智能在新聞行業的應用。

對於ai和新聞教育相結合,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學系教授鄧建國認為,人工智能嵌入到新聞教育中,關鍵在於怎麼教。新聞學院強調新聞生產的真實性,而人工智能生產的文本和視頻具有較強的虛擬性,這造成了真實與虛擬之間的矛盾該如何處理。

鄧建國稱,在人工智能時代,判斷新聞的真實性變得更加困難,據他了解,現在新聞學院和業界的新聞從業者,比如編輯記者都會利用ai進行一些輔助性工作。但新聞生產的核心是採集和報道事實,記者的采寫核實信息的真偽依然是技術無法替代的,「技術可以讓新聞生產提高效率,但核心採集和報道事實會變得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