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研成果從象牙塔到市場 杭州西湖區打造環大學創新生態圈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包勇

西湖區環大學創新圈

今天,杭州市西湖區召開2024開年第一會——科技創新大會,現場發佈了成果轉化首選地行動方案和環大學創新圈行動方案,展現出老城區挖掘新動能的決心與信心。

高校科技成果數量豐富,但成果轉化率偏低,這是國內高校的「老大難」問題。《2022年高等學校科技資料彙編》數據顯示,中國高校獲授權專利總數308548項,而專利出售數為16015項,比率僅為5.19%。

《2022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也顯示,中國高校發明專利實施率為16.9%,產業化率僅為3.9%,其中重點高校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相對較高,為4.4%,而科研單位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13.3%。

如何讓科技成果要從象牙塔走到市場?不少城市都在創新與探索。為此,西湖跑到深圳廣州學習兩地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創新做法,如「樓上樓下」模式,但如何把各地經驗轉化為「西湖模式」?

盤資源,摸家底,因地制宜,發揮自身優勢,西湖區提出要打造成果轉化首選地,這一底氣來源於科教資源的優勢。

目前,西湖區擁有浙江大學西湖大學中國美院等18所高校,集聚了海洋二所、715所等28家研究院所,還包括全省唯一的國家實驗室

行動方案提出,西湖區力爭到2025年,實現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4萬件以上,技術合同交易額超300億元,創造180個以上重大科技成果,支持和培育300個以上優質成果轉化項目。

同時,西湖區將成立3000萬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數超500家以上。此外,西湖區將培養500名以上技術轉移轉化專業人才,吸引100名以上高層次人才來西湖創新創業。

定好目標,尋找路徑。西湖區的路徑是——打造「環大學創新生態圈」,西湖區在其版圖上畫出了五個圈,包括環紫金港創新生態圈、環小和山創新創業圈、環雲棲創新生態圈、環之江文化創新圈、環老文教創新創業圈。

環大學創新生態圈,顧名思義,就是要發揮毗鄰校區的功能空間優勢,匯聚各類要素資源,構建「校區—街區—園區—社區」融通發展的三生融合生態。

環大學創新生態圈裡,產業發展特色迥異。比如,環紫金港創新生態圈重點發展生命健康、智能製造等產業;環老文教創新創業圈重點發展元宇宙、金融科技等產業;環雲棲創新生態圈重點發展空天信息等產業……

西湖區科技局副局長潘力強表示,通過打通創新策源輸出的「最初一公里」、成果轉化應用的「最後一公里」、建設環大學創新圈的「最近一公里」和成果轉化「全鏈條」服務的「最優一公里」,從而撬動區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轉載請註明出處」